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范文

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众多高校也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理论,具备较好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拥有问题判断分析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即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目前高校审计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并不能从课堂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希望通过分析高校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不足,对审计教学的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会计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继《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等课程之后的后续专业课,是会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审计实务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日后审计过程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通过对众多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审计理论知识一般甚至薄弱,实践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1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教学方法落后,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审计课程包括审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方面的教材都是审计概念和原理的直接介绍,如审计计划、审计抽样、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理论性很强。再加之,教材中有些概念和原理直接借用了西方教材的内容,比如穿行测试等,表述比较直译,语言表达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没有审计实务经验,要读懂审计知识,确实很难,更多还得依赖教师的指导。然而,在审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大多数教师选择讲授法,虽然将粉笔改成了幻灯片,但是讲授内容依然偏重抽象的理论、术语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字眼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无力将理论用于分析和解决审计实务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在审计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依然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对审计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了解审计的运作过程。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太大作用。

1.2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很多高校为了弥补审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往往会加入审计实训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却将理论教学和实训课程分开进行,一般都是先安排理论课,期末排实训课。甚至有些高校将理论课排在前一个学期,后一个学期安排实训课。往往等到学生上实训课时,早已将理论知识抛之脑后。若教师重新回顾理论知识,既造成理论重复讲授,也会占用实训课时,压缩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整个审计工程,难以对审计程序有全面了解,也就不可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若教师直接布置实训任务,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完成实训任务,也只能遵循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无法提升其职业技能。

1.3实训方式不科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上,审计实训教学需要一个审计模拟实训室,它可以为学生模拟现实审计场景。学生可以审计人员的身份亲身体会审计实务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完整地了解审计程序的实施,能够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我国高校审计实训教学开展得较晚,高校对实训课的重视尚且不够。很多高校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在审计的实训教学,分院亦无力创建审计模拟实训室,也没有购买审计软件。在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给出学生一套模拟实训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一般提供的案例都是个案,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并不能呈现审计业务的完整过程。因此,课程结束后学生并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无法对审计程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这种实训方式也只会让学生将实训课看成是一次大作业,并不会将自身视为审计人员。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也就无法认知审计实务各个环节的实施,更谈不上经验的积累。因此,上述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差,毕业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建议

2.1修改教学大纲,将实践贯穿于理论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大纲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无法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作者提议,在日常教学中,分章节引入单项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在审计课程结束之后专门开设一周的综合实践,将学过的知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综合实践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审计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完善理论教学环节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审计理论,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法等形式,使学生对完整的审计流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审计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掌握。(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实施教学。教师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一般小组人数8人左右。小组各成员职位采取双重角色定位。首先,小组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职位包括总经理,销售、采购、资产等各部门成员。作为公司,项目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编制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各种凭证,交由其他组进行审计。其次,他们又是审计人员,职位包括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和助理审计员。作为审计人员,要求项目小组以团队形式完成投标、中标、设计审计方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到形成审计底稿、获取审计证据、出据审计报告为止的现场审计全过程。以上述一个审计项目贯穿整个审计教学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完整的审计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审计实务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于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增强其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师在选择审计的案例时,一般一个审计知识点应配套3—5个案例,且案例最好短小且通俗易懂,这样既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也能便于学生掌握案例对应的审计知识点。比如,在介绍审计程序时,教师通过若干个短小的案例说明检查、观察和询问等程序的运用。(3)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情景模拟借助模拟现实场景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讲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时,可以编制一个20-30分钟的审计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各小组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给予发言最多的小组奖励。这样的教学既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2.3制定全新的考核标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成绩评定一般以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为评分标准。卷面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学生只需记熟书本上的理论便可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机制并不能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审计教学改革应制定全新的考核标准,不应以考试和平时成绩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而是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程度予以打分,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机器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峥,马施.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审计研究,2013.

[2]张莉,李湘蓉.基于项目驱动的模拟审计云课堂[J].商业会计,2017.

[3]张燕浅.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4):3-6.

[4]郑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1).

[5]孙丽华.基于实践为核心的审计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5,(13).

[6]李惠萍.对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

作者:陈新燕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