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适合单位发展的内部审计项目选题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它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借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断显现,而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成为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提高科研院所的经营管理效率。反之,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促进科研院所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科研院所需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发现并消除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2.提高内部审计效益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讲究经济效益,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为管理服务的,要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经营管理效果,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科研院所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加强自己审计质量控制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适应发展趋势,使单位的审计事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内部审计效益,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

3.促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不断提高其审计质量,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就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工作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不能发挥促进经营管理的职能和作用,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使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监督管理部门。

二、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不清楚

现阶段,科研院所普遍存内部审计定位不清楚的情况,即内部审计是应该保持相对独立还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事实上,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必须融入到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经营管理情况充分了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由于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不清楚,不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职责,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主体职责不清,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就无从谈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

当前,多数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一般不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没有依据,也就无法正常开展质量控制工作。通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在这些控制制度中,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关键,如果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工作中仅依靠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觉性,靠其自身责任意识,自觉自愿地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很难规范内部审计行为。除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外,其他制度缺失,也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出现缺乏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考核,忽视事前、事中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3.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从目前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人员看,现有审计人员多数是由财务转岗,或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人员代管,导致当前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掌握财务知识的人较多,而掌握管理技能、科研业务知识、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比较少。内部审计人员对科研业务知识及科研项目运作流程不了解,对审计的风险管理要点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会把握不准确。知识结构单一,使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落后当前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还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认真、细致、反复查证。这种单一的控制方法加大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降低了审计效率,不能达到控制审计质量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控制已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而将人工控制改变为计算机程序控制,纸质信息改变为电子信息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加强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1.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控制制度

首先,科研院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做出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责不是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而是为单位有效经营管理、健康发展服务。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个职能部门,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然后,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健全的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需要包括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等项制度。在此控制制度体系中,要明确从制定审计方案、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底稿、编写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对审计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业务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科技业务流程等。还可以不定期地学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对本单位科研业务的影响等。通过定期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丰富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审计队伍更加精干,审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与科研业务活动保持同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每个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工作质量。

3.建立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内部审计项目选题机制

科学的选题机制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如果选出的项目不具有可操作性,审计质量必然无法保证。因此,在选择内部审计项目时,必须紧紧围绕本单位科研业务发展,充分论证对单位各项业务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通过对这些业务的评估,选出对单位有重要影响的审计项目。在具体操作时,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选取单位领导、职工关心的,对单位影响较大的,同时能促进单位发展,审计环境较好的项目。项目确定后,需要编制内部审计方案,方案编制完成后,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批准后的内部审计方案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方案可以根据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调整,但调整需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4.加强对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证据是做出内部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因此,内部审计证据的质量非常重要,加强其质量控制必不可少。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并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依据自身责任范围,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需要强调的是,获取的审计证据不能仅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而需要留存复印件、扫描件打印的纸质材料或数码相机拍摄的电子版图片打印的纸质材料。相较而言,扫描件或数码相机拍摄的电子版图片更有利于保存并查阅。

5.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分级复核制度,首先由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再由职位更高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应包括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完整等。审计工作底稿还应包括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其他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重要事项。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在复核意见中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最后,由审计机构负责人进行复核,并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综上所述,随着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科研院所必须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地位,使内部审计工作为单位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琳.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3).

[2]李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3).

[3]高东辉.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J].中国经贸,2009(16).

作者:杨军 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