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家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森林过度砍伐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政府及领导干部对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与治理情况。外界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干部合理、有效利用、开发自然资源资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三方决策主体和审计工作中的三方关系随之产生。由于三方决策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因此三方决策主体在执行效果上会进行博弈以满足各自的利益。这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力度,提高相关审计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博弈;制衡;三方关系
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纳什均衡
1.1博弈论基本要素的运用纵观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历程,由于相关审计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起始阶段,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相应的审计工作经验也严重不足,加之三方参与者[1]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众所周知,任何一局博弈都至少包含3个基本要素:决策主体、策略、支付。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博弈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上述3个基本要素。
(1)决策主体。决策主体又称参与者、局中人或博弈者。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其决策主体有3个:社会公众或政府管理部门(委托方)、审计机构(受托方)、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即审计中常说的三方关系人。决策主体的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者战略使自己的效用水平最大化。
(2)策略。策略又称战略,即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了决策主体在什么时候采取怎样的行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三方关系人都根据各自的信息及目的,选择了完备、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政府管理部门或社会公众根据各自的工作等其他需求或规定,合理地选择审计机构或人员,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管辖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审计,并对相应审计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处理。审计机构针对委托方的要求、被审计方的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个人的相关情况、自身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派遣恰当的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最终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意见)。具体策略包括两种:有效监督与非有效监督。作为被审计方的领导干部,其策略是在任期内是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产,以及是否提供自己任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真实的、公允的开发、利用及治理等相关信息。领导干部能够选择的策略包括两种:违规与不违规。
(3)支付。支付又称效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决策主体得到的决定支付水平,或者说是期望效用水平。简单来说,支付就是指进行博弈时每一种策略所获得的相应收益。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中,领导干部作为被审计方,其所期望的最优支付为审计结果为无保留意见,绩效良好,从而使得自己的政绩考评为优秀。审计机构和部门作为受托方,若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其所期望的最优支付为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若为国家审计部门,则其所期望的最优支付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使得自身的年终工作考评良好;而社会公众或政府管理机构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委托方,他们的期望支付则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相关审计信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与治理效率做出合理评价和对违法违规的现象及个人做出整改与处罚。3个基本要素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中至关重要,相互影响又彼此制衡。
1.2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博弈(纳什)分析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中,三方决策主体根据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决策问题,能否明智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决策主体最终的支付水平。对于决策主体来讲,若要尽可能明智地解决这些问题,决策主体必须认识到此类问题的3个基本特征:行动(决策主体所能选择的所有备选项),结果(由任意一项行动得到的可能后果),偏好(决策主体对可能的结果集从最优到最劣的排序)。同时,由于他们总是选择最大化其支付(效用)的行动,因此我们要将三方决策主体认定为“理性人”和“经济人”。
(1)审计机构或审计部门在审计报酬或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选择(如图1所示)。审计机构在经费充裕时,若要进行高效监督,则会产生更高的成本,若不进行监督,则会大大降低其工作成本;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审计机构或审计部门会偏好于支付更高的行动。此时,就需要必要的激励机制,即审计人员高效地完成监督审计工作,就会得到一定奖励;相反,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惩罚(惩罚所付出的成本远大于其不监督所获得的收益)。据此,审计机构或部门会更偏好于选择进行有效监督
(2)领导干部的选择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如图2所示)。当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存在违规现象,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他既可以选择提供真实信息,所获得的预期支付水平为u(c1);也可以选择提供虚假信息,所获得的预期支付水平为u(d1),但其违规行为若被查出,则预期支付水平会大幅下降。此时,领导干部会根据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效用水平,对结果集进行偏好排序,进行策略选择。当领导干部在任期间不存在违规现象,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他提供真实信息所获得的预期支付水平为u(c2);提供虚假信息所获得的预期支付水平为u(d2),但其违规行为若被查出,则预期支付水平会大幅下降。此时,领导干部显然更偏好于提供真实的信息。综上所述,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三方决策主体在知晓彼此信息与策略的前提下,选择属于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实现自身的终极目的。故而,三方各自的支配性策略最终形成一个策略组合,即纳什均衡。
2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中的制衡难点
2.1审计机构的监督成本过高
审计部门的监督成本与领导干部违规的概率成正向关系。审计部门监督成本越高,其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难度就越大[2],在这种低效率的外部监督下,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违规操作被发现的概率就会越低,故而会导致违规行为的增加。
2.2审计机构(部门)的奖惩机制力度不足
一定强度的激励机制通过补偿审计部门的监督成本,给审计部门带来了正向激励,同样严厉的惩罚力度也会对审计机构和部门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进而提升审计部门采取高效监督的概率。根据审计有效性的有关假设,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的行为会得到正确评估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会促进领导干部对自己所管辖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2.3领导干部违规所支付的成本太低
领导干部违规受到的处罚与领导干部违规的概率成反向关系。当违规处罚越大,对领导干部的威慑作用越强,领导干部面临的违规风险压力越大,领导干部就会有效降低其违规行为的概率,以减少违规处罚带来的自身效益损失。
2.4审计指标不够系统全面
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因此一些指标的设置过于单一,只能非常有限地解决问题。有些指标在设置时,过分关注经济性指标,忽视了效率、生态、公平等一些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且,指标在某些时候很难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重心,缺乏一定的应变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的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难以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2.5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起步较晚,目前的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以审计、财务、会计专业为主的财务型人员,而环境、自然资源资产等多门类的专业人才匮乏。部分审计人员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其审计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操作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等方面缺乏全面的认知。此外,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的更新进度上与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3]。在开展相关审计时,需要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全面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自然资源资产、大气、煤矿、环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素质上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3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性建议
3.1合理控制审计监督成本
作为审计机构(部门),当审计工作的成本效益并不对等时,便有可能选择不进行审计或者选择缩小审计范围。因此,为了使审计成本更加合理化,审计机关应优化审计程序的设计,避免重复交叉审计;整合审计资源,打破机关部门壁垒,提升外部相关主体的现有成果(如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水质达标情况等)的共享程度,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因成本过高而怠于审计的情形。由博弈模型的研究可知,若审计机关能够合理控制监督成本,提升审计力度与效率,会进一步增大领导干部认真执行资源环境政策的概率。
3.2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水平,这是因为激励机制将客观奖励建立在审计部门工作业绩的基础上,补偿了审计部门执行监督所付出的成本,实现了支付(效用)最大化。在审计成本降低、奖惩机制的双重激励下,有利于审计部门更好地完成相应审计任务,降低领导干部违规的可能性。
3.3加大领导干部惩处力度,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领导干部角度出发,在短期内,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如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制度,领导干部事前预警、事后追责制度等)、加大对领导干部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少领导干部违规所得,使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与治理责任。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大力发展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使领导干部认真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满足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委托要求。
3.4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共享信息平台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中,要加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及个人间的合作和信息传递,尽可能地了解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治理情况,决策权归属问题,招标投标是否公开和变更等情况,建立完备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库。
3.5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改进审计技术
审计队伍在具备财务和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还应引进具备法律、建筑、环保、工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4]。同时,通过审计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锻炼自身的职业敏感性,不断从多角度、多层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和引导审计人员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念,从而拓展现代审计空间,在实践中取得人员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步提升。现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逐渐成为一项常态化审计工作。我们只有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发挥国家制度优势,直面挑战,从制度、机制、人员等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切实推进审计全覆盖,使其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顾煜,王博宇.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审计风险管理模型优化[J].会计之友,2017(13):103-106.
[2]陈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审计风险博弈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3,30(1):23-27.
[3]莫雪君,袁建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J].商业财会,2018(12):91-94.
[4]李越冬,周雅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的博弈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33-35.人力资源
作者:李晨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