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探讨范文

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探讨

一、劳资统计现状

首先,现有的劳资统计线条粗、信息亏缺,难以适应新时期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统计对象缺位。在从业单位统计上,只包括城镇单位,不含个体私营企业和民工从业单位的劳资信息。二是从业人员结构中内容设置单一。现有的统计表只能显示出男女结构、管理人员与在岗职工人数等基础信息,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从业持续时间等信息亏缺;在工资结构上,行业分布较细,但同样无法显示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劳动报酬。

其次,与一套表脱节,抗干扰能力弱。国家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将工资统计纳入其中,这对劳动工资统计改革是一次大好机遇,但在实际操作中,规模以上企业劳资统计仍是按以前的模式统计,没有实质性地纳入一套表直报,统计中间环节多,加之工资增长已纳入倍增计划,干扰因素较多,不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劳资数据。

再次,劳资统计基础薄弱,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统计源头原始信息不健全,上报数据随意性大。二是为减少用工成本,企事业单位很少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多是人事或会计人员兼职,统计业务水平较低,加上日常工作繁重,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错填错报现象时有发生,数据质量令人担忧。

最后,主体信息不对称,劳资数据受质疑。统计部门劳动报酬信息后,在社会上往往引起质疑。这主要是主体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一是统计部门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单位代职工缴纳的各类保险等,是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从业人员感到实际工资没有那么高,那些低于平均水平的从业人员感到差距更大,认为统计失真。二是现行的统计范围只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不含规模以下私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比重大,这更显得统计部门的劳资信息偏离“现实”。

二、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保障有力。为确保劳资统计与时俱进,客观真实反映劳动信息,各级应切实加强对劳资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关心支持劳资统计工作。在重视一、二、三产统计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劳资统计工作应多调查、多研究、多规划、多指导,在财力和人力上给予有力保障,切实解决劳资统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要求,改革劳资统计时不我待。一是扩大统计范围,把规模以下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工就业单位的劳资信息纳入劳资统计,补全信息。二是完善指标体系,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信息纳入劳资统计。三是把劳资统计纳入一套表工程。改革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四是信息要细化。既要劳动平均报酬,也要分行业的劳动报酬,使公众明了,减少误判,减少质疑。

第三,夯实基础,建强队伍。首先要夯实劳资统计基础工作。各级统计机构应协调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完善原始信息,并逐步推行企业电子台账,确保数出有源、有据可查;加快统计信息终端建设,实现“一源多用、信息共享”。其次,加强队伍建设,指导企事业单位充实统计人员,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适时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一线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四,真实可信,强化服务。认真把控数据质量,确保劳资数据真实可信。一是严把数据入口关。各级统计部门应多深入统计源头,指导一线统计人员采实并如实填报原始信息;二是层层把关核实。各级统计机构应层层把关,认真审核和评估劳资数据,确保每一笔数据客观真实;三是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对拒对、迟报和弄虚作假者依法查处,以儆效尤。与此同时,及时劳资统计信息,热诚为社会各界提供劳资信息咨询服务;注重对劳资数据的开发与运用,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劳资情况的分析研究,撰写集问题、分析和建议于一体的高质量分析报告,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作者: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