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内部审计研究(10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发展,企业要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将集体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它们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帮助。本文对国企改革中集团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如何有机结合集团审计和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审计;内部审计
一、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无法公正、客观的进行
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受权力的影响很大,集团内部审计不仅要依照企业集团的安排做事,受企业集团的严格监督和管理,而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由于很多企业内部职能划分不明确,再加上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一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只起到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并不具备独立性,无法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无法保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
2.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
由于国内市场审计人才的缺乏,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来担任的,这样一来,由于财务人员在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极度缺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没有使用专业的审计方法统计抽样法来进行审计,再加上目前大部分企业任然以人工查账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审计模式,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较低,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3.错误定位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
很多企业由于领导层和管理层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科学的理念,在审计的职能划分上出现偏差,将内部审计视作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事实上,内部审计是对企业所有活动的进行检查、审核的工具,从而防止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出现错误,有效的防范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而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的偏差使得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
4.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较落后,无法支撑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面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例如内部审计实务理论和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理论的深度也不够,对于审计还没有明确作出系统化理论,而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很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国企改革视角下集团内部审计对策
1.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对于集团来说,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而且该内部审计委员会位于董事会之下,保障内部审计委员会能够客观、公正的对你也集团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集团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交于总经理领导,使其能够在不受其他权力的干扰下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各项活动的进行,有效规避风险。
2.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水平
企业必须聘用专业的审计人才来开展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掌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对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组织参观内部审计水平高的企业和邀请审计方面专家进行审计知识的讲座不断通过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合理的运用审计人才,充分发挥各个人才的作用,帮助员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使其能够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工作上,并对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3.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内部审计信息质量
在改革视角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和结果共享的平台,并编制完善的平台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同时不断更新审计技术和通信方法,并不断的提出建议来加强对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最终发展目标。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使其具备深刻的服务意识,推动其与各部门的合作之间对内部审计中问题的成因和潜在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编制完善的解决方法,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同时推动审计人员其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审计水平,保障内部审计的公正、独立,提供内部审计水平和质量。
4.强调事前审计、监督、开展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目前,大多数国企所施行的审计方式是事后审计,这样的方式使得审计缺乏时效性,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企业应将审计的重心由事后审计放到事前审计,通过强调事前的风险防范来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通过在业务活动之前进行内部审计,预测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的风险点,编制出完善的处理方案,从而形成事前防控的内部审计,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对于企业监督部门来说,其应从风险管理入手,在业务开展之前就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在事前加强对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监督、控制和管理,并对风险防范能力进行评价,建立起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从而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优化内部审计流程,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对于集体审计来说,其需要建立起“大审计”模式,通过编制完善的内部审计章程并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责、各审计小组的权限以及工作范围和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来约束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的作用,同时,集团审计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并对审计流程编制相应的审计手册,从而不断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审核管理,不断提高各利益方和国有资本对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项目内部审计的质量,有效发挥集团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倩倩.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王巧妮.国企改革后的内部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5,(7):105-106.
[3]马永珍.浅谈国企改革背景下集团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J].广西电业,2015,(5):55-57.
作者:龙夏 单位: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初创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摘要:
在传统的观念中,内部审计一般只存在于成熟的、大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对于初创型的企业而言,很少有内部审计的存在。但是随着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开闸,一些初创型的民营企业,为了登陆资本市场并吸引风险投资,必须完善公司治理进而符合上市公司基本要求等目的,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那么,内审部门到底该发挥哪些作用才能够为该类型的企业增加价值呢?本文认为,内审部门应当从如下七个方面开展工作,才能够满足管理层、股东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从一个边缘化的部门变成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核心部门。
关键词:
内部审计;资本运作;初创企业
A公司的基本情况:A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是中国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开创者,是国内领先的养老行业O2O平台,拥有3500家线下社区服务门店以及一个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员工8000人左右,总资产8.5亿元,年交易流水接近8亿元。这些门店和员工在公司注册之前是以老板个人的名义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公司既没有纳税,也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商品的采销也没有发票,账目也都是老板自己在管理。为了以最快速度占领居家养老市场,老板决定注册公司,尽快登录资本市场,利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养老市场这个上万亿的产业。那么在这样一个初创型的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呢?接下来,笔者将进行一一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内部审计应当是初创型企业的战略咨询师
(一)资本运作方面的战略咨询
很多初创型企业之所以设立内部审计部,是为了满足风险投资机构规范公司治理以及上市合规的要求而设立的。这种企业的老板对内部审计的价值期望往往很低,在其心目中可能仅仅是查错防弊的职能。然而,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师完全可以在资本运作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原因在于初创型企业的老板很多都是学历较低或者是营销和技术专家,对资本市场非常陌生,财务、合规及资本运作知识相对缺乏。内部审计师可以利用其对资本运作、财务和合规方面的知识,对老板在战略资本的引入以及上市战略方面给予建议。以A公司为例。为了事业的更进一层楼,老板开始用互联网的手段去改变养老行业。于是,老板开始注册公司,引入风险投资。风投要求公司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设立内部审计部。笔者利用自己在国际四大工作时参与上市公司IPO审计的经验,经过与老板反复沟通。老板最终做出了战略决策:即鉴于公司已经无意间占据了居家养老行业的领先地位,应当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将店面开到全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让后来者和模仿者望尘莫及的战略。鉴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为达到最快速度步入资本市场的目的,笔者建议公司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先上新三板,寻找券商作为做市商,做高市值进行融资,同时继续规范公司治理,待条件成熟时转板到创业板或者深沪主板;另一条路线是,寻找一家与自己经营理念相似、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最终,老板采纳了笔者的建议,选择了第二条路线,目前资产重组的各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年内即可登录创业板。
(二)盈利模式战略调整
咨询初创型企业的业务模式不稳定,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常常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往往内部审计部门费了很大精力才刚刚推动业务部门制定的流程制度,却因为业务流程的变化而流于形式。此时,内部审计就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业务模式的探索之中,努力了解企业的业务形态、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对公司业务模式的调整提出战略咨询意见,进而参与流程制度的制定以固化业务模式。以A公司为例。A公司在成立之前以不规范的组织形式运行了10年,60个经销商全都是老板从农村老家带出来的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的开店资金都是老板给他们的,这就让老板以为这60个经销商以及下属几千家门店和员工都是自己的。因此,在A公司成立运营初期,公司就把几千家门店及上万名店员,当作自己的资产入账和管理。然而经过核算,我们发现,公司如果以当前的模式上市其合规成本非常之高。仅上万名店员的社保缴纳,即可增加人工成本1亿元,蚕食掉公司全年利润;还有总部返还给60个经销商的佣金,按照税法规定,总部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约1个亿(8亿销售额*60%(返佣比例)*20%(个人所得税率));总部买断的商品如果卖不掉,造成库存商品2000多万元的积压。这几项数据表明,A公司现有的业务模式在符合上市合规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巨额亏损,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A公司的业务模式必须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既合规又实现盈利的要求。于是,审计总监与财务总监、各业务部门一起调研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的业务形态、企业文化,在与经销商、总部各业务部门进行无数个碰头会之后,终于认识到公司的业务模式必须全面调整为平台业务模式。所谓平台业务模式,即首先界定清楚A公司与老板60个亲朋好友的法律关系,虽然同样使用一个品牌,认同同一个企业文化,但不是同一个法律和经济主体,而明确A公司作为互联网平台与其60个亲朋好友是总部与经销商的法律关系;供应商变成了互联网平台上的商户;A公司是介于商户与经销商之间的一个互联网平台服务商。A公司按照双方成交金额收取约定比例的平台服务费,而非商品的买卖差价,公司流转税率从17%降为6%。1.原业务模式(传统采销模式):(见图1)2.新的业务模式(O2O平台业务模式)(见图2)新的业务模式得到了券商、律师、审计机构的认可,现有业务模式所面临的一切看似无法解决的合规问题迎刃而解。上万名店面员工属于经销商,A公司作为上市主体无需为经销商的员工缴纳社保,因为社保缴纳的义务归属于经销商而不是A公司;经销商的返佣无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是经销商的法律义务;公司也不再承担库存成本,因为,买卖双方分别是商户与经销商,而存在仓库的库存根据合同约定属于商户或者经销商,上市主体只是代为保管。鉴于新的业务模式解决了公司的盈利模式问题,同时又符合上市要求,公司老板非常开心,奖励给包括审计总监在内的团队成员很多原始股。内审部真正实现了帮助企业增加价值的使命,成为了老板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二、内部审计应当是财务总监的亲密战友及后备力量
财务部门除了核算职能之外,还有监督功能。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又是内部审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两个部门在内部控制方面天然就是利益一致的。由于业务操作不规范,业务部门很多流程和内控的问题都会汇集到财务部门,这造成财务部门在财务控制和合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内审部应当主动与财务总监沟通,深入交流,建立良好的私人和互信关系,进而在内部控制以及促使业务部门合规的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一个口径对外。这种良好的亲密战友关系,在公司迅速奔向资本市场的过程中非常有用。初创型企业由于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不规范,各种法律关系不明确以及老板的长官意志等,造成账务核算的随意性。财务总监如果要规范财务账目,必然要求上游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这必然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特别是采销部门的利益。当财务总监的态度过于强硬的时候,这些人会找各种机会在老板面前投诉财务部门影响了其业务发展。这样一来财务总监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情绪崩溃,愤然辞职。以A公司为例。A公司的财务总监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即更换了五任财务总监。在财务总监空缺的这段时间里,老板会让审计总监财务总监职责,暂时兼管财务部,直至新任财务总监到岗。笔者即数次财务总监的职责,可谓一年之内“三上三下”。新任财务总监到岗之后,笔者还要帮助其迅速熟悉公司情况,并进行心理疏导,“扶上马送一程”,尽量降低财务总监变更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应当是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
在初创型的企业中业务部门是最核心的部门,是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内审部应当立足于为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的角度去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时,内部审计的工作应主要聚焦在增值服务方面,比如:协助其调整盈利模式和业务战略,包括合同文本的起草、新旧业务模式的切换及后续处理、新的业务流程的起草及固化,进而帮助其提高工作绩效。以A公司为例,内审部门在公司从采销业务模式到平台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业务部门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内审部门要求业务部门在实施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中加入适当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就会减少来自于业务部门的阻力,从而有利于业务部门更好的遵循内控的基本原则,更好的符合上市公司基本控制规范的要求。
四、内部审计应当是业务部门的黏合剂
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业务流程不畅通的问题,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不一致,他们经常会为工作职责和权力归属争得不可开交。此时,内审部通常会被邀请参加他们的讨论会。审计总监可以与双方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私下沟通,了解其利益诉求,然后以中立的态度,感召大家为了公司的总体利益而摈弃部门私利,使得双方的意见逐步靠近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审部门不但使得公司各职能部门更加团结,公司总体运营效率提高,而且,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内审部门在业务部门乃至老板心中的地位。
五、内部审计应当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专家
初创型的企业一旦盈利模式确定下来之后,就必须通过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来固化企业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流程,防止业务部门在日常运营之中偏离盈利模式,从而造成巨大的财务和合规风险。内审部门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识别公司是否存在相应的内控措施。如果缺少相应的内控措施,内审部就应当择机推动业务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的流程制度。同时,在各项内控制度基本健全的前提下,内审部门要对公司的各项内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试,检查其内控措施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总之,初创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总监所面临的内控基础相对于成熟的大型企业而言更为薄弱,情况也更为复杂。内部审计总监若想在初创型的民营企业中有所建树,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在资本运作、业务经营、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和知识,成为能够在战略和业务层面上与企业老板和各业务部门对话的合作伙伴,才能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作者:黄辉 单位:上海幸福九号养老投资集团
第三篇:内部审计新准则对保险企业的影响
摘要:
2014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已施行近两年。学习和运用新准则对推进保险公司内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新准则反映的内部审计发展最新理念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保险公司内审转型向纵深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新准则;建议
一、内部审计准则新变化
1.进一步提升准则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比修订前后准则体系结构可以看出,由于新准则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ISA),其编码更加科学。在将具体准则分为作业、业务和管理类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后准则体系均使用四位数编码。其中第一层次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编码为1000。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为第11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第1201号。具体准则作为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编码为2000。其中,内部审计作业类编号为2100,分别为第2101号至第2109号;内部审计业务类编号为2200,分别为第2201号至第2204号;内部审计管理类编号为2300,分别为第2301号至第2307号。以第2306号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例,第一个数字2代表该准则为准则体系中的具体准则,第二个数字3代表该准则为具体准则中的管理类准则,第四个数字6代表该条准则在管理类准则中的序号。实务指南作为准则体系的第三层次,编码是3000。第3201号至3205号分别为建设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这种编码方式系统性强,避免了交叉、重复,也为准则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2.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定义。原准则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和目标的实现。”新准则将其修订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有关内部审计定义的接轨。与原定义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
(1)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之前内部审计过于强调发现差错的作用,修订后内部审计更加强调价值增值功能。因此,借鉴IIA的定义,此次修订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和评价”改为“确认和咨询”,拓展了原定义中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2)关于内部审计的范围。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范围界定为“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由“经营活动”改为“业务活动”,旨在说明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还包含非盈利组织。修订后增加了对“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体现了内部审计重点在发现风险。
(3)关于内部审计的方法。修订后的定义中增加了“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强调了内部审计的专业技术特征,展现出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助于内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内审职业对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的要求。
(4)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界定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对内部审计目标更高的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修订后定义中着重指出了内审的价值增值作用,突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治理、价值增值中的意义,明确了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服务的宗旨,并且强调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实现与国际、国内先进审计理念的接轨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
3.扩大了准则的适用范围。随着经济发展与新《劳动法》的实施,许多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而外包的业务在旧准则中未纳入监控,新准则将审计业务范围作了重新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根据其中“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本组织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的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的规定,对于非本组织所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包括外包的审计业务在内,均应适用本准则。
4.增强了准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准则对原准则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对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绩效审计准则是将原准则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具体准则合并完善的结果;修改和补充原准则中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风险管理审计三个具体准则,形成完善后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同时,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辅相成,对准则的适用性有大幅提升。此外,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有关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义务等具体规定也进行了细化,删除舞弊的预防、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工作等操作性不强的相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个具体准则和5个实务指南等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二、内部审计准则变化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1.目前的内部审计理念、目标存在滞后性。新定义突出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内部审计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位于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查错防弊的功能将进一步淡化。保险公司目前内部审计审仍将财务审计作为重点工作,审计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如2014年,审计重点集中在虚列收入、三重一大、劳务派遣违规、小金库等方面,当年查出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2015年内部审计部门的目标仍集中于这几方面。而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都没有列示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里。
2.现有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科学。保险公司目前组织机构与新准则不适应。新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多层级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并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都是在业务上受本级机构和上级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双重管辖,这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本级领导之间存在不可回避的利害关系,让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大打折扣,对内部审计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3.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此次修订后第2201号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包含修订前第12号、第16号、第21号和第5号具体准则。从审计范围角度看,修订后内部控制审计可分为全面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并且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其中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是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规范,同时借鉴、吸收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规定,力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衔接。近几年来,邮政系统加大力度建设邮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初见成效,但目前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集中于控制活动方面,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控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缺失。要想将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经营、管理行为和管理制度的关注上,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审查保险公司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就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4.内部审计的绩效审计工作缺失。此次修订将第25号、第26号、第27号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2202号具体准则———绩效审计。新准则再次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对审查评价的内容、方法、报告的书写做了详尽的规定。这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从设立至今,审计工作主要集中于事后财务审计,从未将管理业绩评价,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经济效益,提高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纳入其工作范围。从近几年内部审计部门查出的重大问题概要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集中查处“小金库”、虚列收入、违规操作等问题,很少对公司绩效问题提出异议。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
5.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节薄弱。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工作最注重的是审计质量,修订后内审准则从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关内容,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内审质量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包括的措施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质量评估的主体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保险公司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面较薄弱,没有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6.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新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后续教育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内审人员工作从“监督和评价”上升到“确认和咨询”,也对内审人员在关注层面、专业强度、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人员为财会人员,管理、工程技术、法律、IT业专业背景方面的人员不多,不能完全满足管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既熟悉传统审计,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保险公司内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江波.内部审计对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
[2]刘永勤.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执行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6)
[3]杨炜杰.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新财经(理论版),2013(2)
[4]尤广辉.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审计报,2013.9.18
[5]吕文慧.新旧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
[6]姚小燕.内部审计新准则对央行内审工作的启示.青海金融,2014(9)
[7]李浩.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内审规范发展———对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解读.思想战线,2013(12)
作者:赵宇峰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第四篇: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系统的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信息化的到来,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不仅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日益体现其地位和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工作需要与“信息”联手,借助现代各种信息处理系统和平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壮大。
关键词:
企业;财务审计;内部审计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企业的信息量和日常事务也越来越多,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的内部财务审计亦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内涵
顾名思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之一,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是由企业内部专门的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财务账目进行的审核和计算,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在大量的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中通过查询法、核算法、分析法、调节法等审计方法,查询企业现阶段或者过去时间的某一段的财务情况,工作量较大且账目错综复杂,耗时较长,且成本髙、风险大。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并不是一项孤零零的工作,它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涉及到企业的过去、现在,更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甚至是至关重要。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及现状
1.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在企业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源于资金在企业运行中的重大意义,更是因为这项工作本身的监督作用。它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双重身份,既为企业服务,又同时进行监督。正是因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预防和揭示谋取私利、滥用资金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内部正常的经济秩序,从而有效的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还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财务上的问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纰漏,从而及时补救,还能为会计部门的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建议。由此可见,内部财务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现状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各种信息与数据飞速集中和发展,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也逐渐发展为信息化,数据更加迅速和集中,数据的处理也逐步自动化和便捷化,类似于过去的那些传统的账簿被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所取代,审计线索难以查询,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难界定,这就使财务审计工作更难开展。面对这种情况,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其作为审计的新型工具和手段,加强内部审计系统的信息化,甚至是建立企业自己的内部财务审计信息系统,从而掌握主动权,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自我国在2002年审计署开始实施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以来,计算机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项审计管理相关系统亦不断被推广和使用,一些新的审计方式也不断被尝试和完善,这些不仅提高了内部财务审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工作风险,使经济秩序亦更迅速的发展。可见,我国在财务审计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其一,审计软件设计缺陷。审计软件只能辅助审计,而不能替代,从而使得辅助的具体内容和程度很难精准的设计。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企业业务流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审计软件在设计上就需要更强大的功能,更加的完善。其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与外部财务审计不同,其以企业为依附,内部审计涵盖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在各方面受本单位的制约,其独立性受到单位的限制。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法滞后,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都会导致企业内部审核的独立性变差。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是发挥其监督作用的必备条件。只有保持其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权威、公正。其三,忽视了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念。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和优化组织运营方式。它用自己的方法实现风险管理、资金控制等目的。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更应是如此,然而目前国内的审计软件却没有达到这种理想的水平。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建议
从上文的阐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目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和完善,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设计和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构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优化审计流程、规范审计文档、使审计分析更加智能,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审计的风险。当然这必须要考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根据内部审计的具体需要和存在问题以及可行性来开发属于企业自己的系统运行平台和审计信息系统等各项实际操作系统,更好的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控制企业财务的风险系数。财务风险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信息量增大,信息内容五花八门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数据的手机,风险的测量、分析、模拟,风险的管理评价等财务风险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同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包括传统风险、国际风险、政治风险等。从而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上文中曾提到,现在各种审计软件不断创新和完善,应用也逐渐广泛,这就对企业审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作为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和方法,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避免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取得更快的发展。
第四,转变审计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的信息量及内部事务的增加,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观念也应相应发生转变。企业财务人员的审计工作应从财务领域的审查,扩展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等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来。企业人员也应从审查、监督的角色转变道协助和服务等工作角色。拓展工作职能空间,促进内部工作的协调发展,保证财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从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加强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依法办事,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按章办事,提高核算和分析能力,减少错误和违法现象的发生。财务审计人员思想的转变对企业审计系统的执行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建设。一个优化的组织结构形式能才使其功能发挥到最大,企业本身应该更加重视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同时要明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保障审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财务审计意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
四、结语
总之,企业建立独立的财务审计系统的建立对企业的风险控制、资金控制、运营方式的优化以及保持财务审计的公平权威等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系统使企业发展必要的先行条件。
参考文献:
[1]胡明.刍议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知识经济,2015(7)
[2]张祖飞.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设计探究[J].电子测试,2014(24)
[3]胡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4]施永香.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作者:丁庆珍 单位:湖北省崇阳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局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并且企业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与严格,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目前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各项经济政策都在鼓励经济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面临了新的发展趋势与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企业内部审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得更加规范和完善,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受到了来自国际化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必然举措。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现实情况,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把自身的部分审计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甚至部分企业把全部的审计业务委托给审计机构,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选择外部的审计人员,主要原因是因为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审计支出,并且外部审计人与具有更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有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虽然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是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检测,能够在外部审计中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更有助于企业今后的规范发展。在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首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并且我国的审计机构正在逐渐完善与发展,向一些企业提供审计业务,且有着较高的审计水平。同时,国外部分审计机构和公司开始向我国发展,继而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企业审计的独立性,从而使企业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目标,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属于企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内部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受到影响。因为外部审计机构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联系,所以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决策。
二、计算机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手段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国内的企业中普及,很多企业在进行数据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工资核算、票据填写等方面实现了电算化处理,并且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办公、生产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方式,具有效率低、准确度低的缺点,相反,计算机的电算化进行内部审计时,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审查准确等优点,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内部的审计,可以提高审计的速度和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操作审计必然会被计算机技术所代替,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部分计算机审计工作向全面计算机审计工作转变;
(2)定期现场审计工作向定时在线网络审计形式转变;
(3)单一财务报表审计向信息系统审计转变;
(4)电子化的审计单据和档案;
(5)企业内部审计重点由传统的事后静态审计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审计转变。此外,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且应用范围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应用手段。
三、效益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指的是对独立的单位和机构的经济业务效益性进行分析和审查,依据审计标准评价企业的所应承担的责任与经济效益,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企业内部审计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这一环节,美国的企业审计被称作经济、效果和效率的审计,即“3E审计”,而我国在刚开始恢复审计制度时,就已经把经济效益审计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所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财务会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管理,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使企业通过审计可以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强化审计效果的目的。
四、风险性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市场竞争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从而使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以现代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建立危机应急机制,使企业抵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企业来说,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助于企业降低金融风险,而其中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审计内容是风险性审计,主要是因为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经营时,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需要认真接受审计人员的建议,进行企业内部的风险性审计,并且需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现代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可能会出现多种类型的风险与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风险的损失难以预估,所以需要对风险进行审计,使其能够有效规避。
五、向服务性审计发展
企业内部进行审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详细的审查与监督,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保证企业的资金的安全与流动性,但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时,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服务性的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少和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同时就其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财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企业内部审计朝着服务性审计的方向发展。服务性审计不仅不会使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弱化,而且还会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提供更加完善与成熟的企业内部审计服务,有助于企业朝着良性的道路发展。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部门需要提高审计的服务意识,提供专业性的审计服务技能,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审计专业能力,而且还需要了解金融、税收、经济、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在选择审计人员时,注重综合能力人才的选拔,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方式,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属于服务性工作,并且委托的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也属于服务性企业,而且发达国家的审计机构朝着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审计发展,这是我国审计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方向。此外,审计的质量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对审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需要关注审计的质量,选择审计水平高的审计机构,同时提高企业审计部门的审计水平,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复杂的经济环境,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在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将会朝着计算机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服务性审计、风险性审计以及外部化审计发展,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丰新.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75-78.
[2]顾新花.关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2,(10):265-266.
[3]朱永生.浅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4,(52):186-187.
作者:拾以婵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第六篇: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采取有效策略,不断规避经营风险,才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引导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企业发展而言,内部审计是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由于国外关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对较为丰富,因而我国企业人员应对其积极借鉴。本文主要提出利用内部审计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就我国企业发展而言,当前面临着更为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且经营风险逐渐增多,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使企业更为积极的应对挑战。所以,有关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对国外内部审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并具体提出利用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关于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理论与实践
在企业发展中,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应对竞争与挑战,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促进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行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强化战略管理。现阶段,国外关于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对较多。例如,1991年,Wallace和Kreutzfeldt在研究实践中,发现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其经营管理效果更佳,而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称职,高效开展会计工作。与此同时,2000年,Beasleyetal经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积极主动的发现和阻止财务欺诈行为,对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再如,2010年,Abbottetal对《财富》1000公司中的上百位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层次越多,则获取的审计资源越多,对企业发展发挥着规范性作用,因而可减少风险隐患。
二、利用内部审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是内审工作质量的核心,因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对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从业背景差异大,许多未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其能力素质水平有限,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此,企业应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其次,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环境更为复杂,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及功能进一步扩大,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期望值逐渐提高。要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需熟练掌握审计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理念、了解公司业务性质和开展情况,方能够深层次的开展审计管理活动、提高审计质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内审力量不断强大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明显提升[1]。
(二)增强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是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
国外学者Sarens在2007年,对比利时公司内部审计规模的研究中,建立模型,经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高管层支持力度的加大,其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越大。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高管层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首先,我国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在结合我国企业文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思想。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作用和意义的宣传,使高管层人员及其员工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性,为内审部门深入开展内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可显著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规范运行[2]。
(三)调整与转变内部审计方向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保障
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应根据企业实际和管理者需求,及时调整、转变其工作的重心和内容,对提高审计工作有效性和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角色逐渐由“参谋”向“顾问”发展,内审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揭露,而且需从管理、改善、提升的视角出发,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基于此,企业内部审计在提高经营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影子式”服务。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方向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入和审计成果的有效转换,为管理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参考内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3]。
三、结论
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风险隐患,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对企业各项活动加强监管,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就某种程度讲,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此,企业应注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调整与转变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韩志丽.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应用——基于价值链视角[J].商业研究,2015,18:52-55.
[2]王学龙,郝斯佳.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02:44-46.
[3]贺晓红.关于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保证作用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3:98-99.
作者:李林霖 单位: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篇: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探析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浪潮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完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现代内部审计模式以风险导向为中心,从整体上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反馈和控制,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增加价值,更加重视公司治理效果,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可能会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目标
一、内部审计的新定义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浪潮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逐渐成为治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为组织的业务活动提供确认和评价活动,发展到为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内控环境,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在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后,内部审计的定义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和组织对管理的需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将其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内部审计发展的环境因素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稳步发展推动着内部审计模式不断变革。国内的内部审计历程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资本主义市场一直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内部审计起源较早,有较多经验教训可供国内企业参考学习。2001年爆发的美国“安然事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被爆出财务造假的安然公司不得不宣告破产,在偿还政府税收和债务资本后,根本无力偿还投资者投入资本,另投资者血本无归。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美国政府和国会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同时COSO委员会根据萨班斯法案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要求,制定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这一列相关法案,标志着公司治理要更加重视风险因素,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推动内部审计向注重组织整体风险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体制的改革
在国际环境发展的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制定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把双刃剑,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迎来了风险,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内部审计要实现组织增值,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就要关注企业整体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制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营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预计2016年全年能为企业节税5000亿元。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制改革,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会随之变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关注的风险是在公司内部可能造成无法完成公司目标的风险,主要有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联的风险以及企业整体面临的风险。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应用要对组织整体范围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公司的战略目标为起点并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提供咨询活动增加价值
过去,最初始的内部审计是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具体账簿和报表进行详细审计的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没有考虑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随着现代企业对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要求的提升,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内在要求。在此阶段,内部审计不但提供经济活动的确认服务,对公司经营活动提出真实的审计意见,有利于管理层掌握企业经营绩效,获取经营信息并做正确的经营决策;更要从宏观上帮助组织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中,正确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及时做出战略规划和调整,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通过向管理层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使企业在风险较高的环境中仍然能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增值。
(二)重视公司治理效果
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管理层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展和地位的提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更加注重公司治理效果,关注在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治理活动。在大数据时代,采用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降低繁琐的业务流程带来的信息错漏风险,保证各业务活动中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人员的效率。这样,无疑可以从本质上降低内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中本身存在的风险。内审人员应该对业务活动流程的设计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供相关的建议指导,起到防范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以风险导向为目标
在实施传统内部审计时,审计通常是按照“控制——风险——目标”的流程进行,对风险的防控具有滞后性。即先对企业业务和流程进行控制测试,找出其中的薄弱点和风险存在的因素,再根据风险点设计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而风险导向审计刚好与传统审计流程相反,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对组织整体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进而分解为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这种审计方法能更加系统、准确地判断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程度。为了使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更加有效,企业应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关注账簿报表审计风险的同时也要重视账表外的审计风险,关注抽样审计风险的同时也要关注非抽样审计风险带来的影响,在控制程序无法满足审计要求时要采取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区别于外部审计师,内审人员同时接受管理层和董事会双方的领导,由于比较熟悉组织内的人员及管理活动,容易受其影响,更需要严格遵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保持独立性的要求。其次,组织要建立严格人员筛选和培训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师具有专业的胜任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内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最后,企业中常常会出现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形,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师没有及时与管理层或被审计单位沟通,或者在接触过程中对方不接受,导致相关的审计工作无法开展。所以,内审人员亟需完善沟通技巧,处理好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其明确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
(一)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创新
风险导向模式内部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的原理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的结果,在这种模式下既能在事后进行风险检查,又有以风险导向为中心进行事前防范的特点。内部审计能够延伸到组织业务流程活动的各个方面,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管理三者联合到一起,借助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实现企业目标。同时,在公司治理活动中改善组织业务流程,挖掘企业价值链中可以实现增值的部分,为企业寻找盈利增长点以降低企业在生产销售环节的风险。
(二)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同时,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尤为重要。有人认为,创新的审计模式更加注重咨询管理,当内部审计延伸到企业的管理中时,内部审计与管理活动融为一体,很难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但是,如果把内审活动与管理活动分割开来,那就失去现代内部审计的作用价值,也就无法在企业战略层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如何使审计工作更具有独立性呢?应该在内部审计和管理活动中建立起一座桥梁,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管理活动的熟悉程度,对管理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议,但是不实际参与到具体的业务流程当中,防止出现设计者自己进行评价的情形。从总体上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创新。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现代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能够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对风险进行反馈和控制,这正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精髓所在。更加关注风险的内部审计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围绕着企业目标不断改进完善,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5(06).
[2]张丽英,杨俊峰.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2).
[3]刘德运.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一个框架[J].审计研究,2014(05).
[4]周庆西,谢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3(03).
[5]向晋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会计师,2010(04).
[6]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改进[J].审计研究,2010(03).
作者:薛燕 单位: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缺陷及改善
摘要:
近年来风险导向这一融合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审计查证及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实务的全新指导思想,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指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改变事后审计给企业经营造成的被动境地,充分扩展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并切实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一经推出便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阶段在我国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虽然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应用,但运行过程中诸如审计计划制定不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为此本文将就现代企业如何良好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现实课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
现代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陷;改善对策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缺陷分析
虽然现代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加以应用,但在运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具体说来
第一,审计计划制定不完善且风险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内审部门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重数量而轻质量,即盲目追求扩大审计范围和增加审计项目数量,因忽视审计质量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上升;(2)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将风险评估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制定审计计划时没有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没有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的制定步骤来开展。
第二,内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能够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分析,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分析程序和方法,能够及时高效的处理各类信息和数据,具备丰富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主要业务的专业知识等。但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几乎不具备高学历背景、多是财经类专业而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较差且不重视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为此很难胜任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
第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参与度较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质性作用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降低风险,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在高风险的内部外环境下。但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的内审部门往往没有真正参与到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内审人员错误地认为自身工作内容或职责只包括挖掘问题和报告问题,而忽视了最有意义的实质性环节--解决问题。
第四,审计信息化发展速度较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范围较广、实施步骤较多且操作较繁琐,这需要内审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如何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大大减轻内审人员的工作量。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运用EPR管理系统来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但EPR管理系统缺少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而其他有关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在企业还很少应用,这意味着内审人员不能够有效利用ERP管理系统来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大大降低了审计效率。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改善对策
1.内审部门要确保风险导向的精准性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现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直接的影响。只要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动态变化,其面临的风险自然也会相应改变,这样就又会影响到风险评估程序的范围和方式。因此,为了能够时刻保持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范围的全面性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现代企业内审部门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相关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方法。
2.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与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
一方面,现代企业要进行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现代企业要给予内审部门更大的权限,使之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的圈子里,跳出来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被审计部门和下属企业;给予内审部门更加开放的调查权限和环境,使之能够根据全面有效的数据来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客观和详细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缝隙,从而确保一些风险可控和在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要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要改变以往的审计工作思路,除了具备财务和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风险管理、经营管理、计算机技能、法律法规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审计经验和学习外审机构的先进审计方法,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现代企业还应该构建内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为内审人员提供系统培训的同时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从而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3.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绩效考核应与风险管理相融合
笔者认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绩效考核应从如下方面来与风险管理相融合:(1)管理层要大力支持内审部门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对发展战略决策方案进行环境分析,并对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估,识别出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风险,审查战略制定程序,并对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汇报;(2)内审部门要对可能给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带来风险的关键岗位进行识别,对这些岗位员工的日常活动以及绩效结果建立激励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并对有效性做出评估;(3)内审部门要检查已经履行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在管理层决定要拒绝或接受风险后,对相关执行人员建立问责机制,并对风险责任形成书面文件,确定相关执行人员了解政策、明确方向,以及授权范围等。
4.构建配套的信息化系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审部门应通过信息化的数段,将风险评估和审计步骤嵌入各部门的办公程序中,实现在线评估和审计、实时评估和审计;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构建配套的风险导向审计信息化平台,将手工风险评估工作转换为自动化、网络化风险评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风险事项搜集、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通过网上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应加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有效规避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此外,为满足各级审计机构的审计需求,信息化系统还应该根据组织机构层级进行授权,以便在各级审计机构间建立各自的风险评估平台,同时建设联系上级管理者、其他职能部门、下级单位的沟通渠道,形成上下一致、沟通顺畅的内部审计局面。
三、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密切关注各类风险,根据风险度大小来选择审计重点,以降低风险为导向来开展审计审查,通过所发现的审计问题来提出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相较于传统账项或管理导向审计机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势非常明显,为此现代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本文笔者就现代企业有效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这对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新艳.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6):38-39.
[2]杨学华,杨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不畅的成因分析[J].商业会计,2012,(5):35-36.
[3]李俊林.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14):108-109.
作者:唐艳玲 单位:福建漳州港务有限公司
第九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探析
摘要:
为适应电力设计企业转型的趋势,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情况,分析了内部审计在电力设计企业中的作用,针对工作中的现有困难提出了改进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及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电力设计企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作用;方法
一、内部审计在电力设计企业中的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经济效益情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违规的问题,明确经济责任,有效纠正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第二,由于大多数电力设计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与纪检监察的相互借鉴和运用。也就是说,针对同一问题的整改建议可以从不同渠道提出,能够进一步达到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解决管理问题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从而在督促企业内部改进管理问题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通过运用内部审计的成果能够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和信息,为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创造先决条件。
二、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多数电力设计企业从不曾设置内部审计岗逐渐转变为设置专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但审计专职人员的配备往往仅以财会人员为主,在知识结构上比较单一,缺乏工程管理、技术经济管理、税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目前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对于深入开展其他领域的审计项目存在较大困难,不利于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欠缺
目前,不少电力设计企业的审计专责,在纪委书记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而,受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性质理解的偏差,内部审计宣传力度的匮乏、以及信息来源不畅等因素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受到一定制约,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设计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管理建议,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往往采取较为注重灵活性的方法,并非严格依据相关审计建议来处理,同时企业管理者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做法也是熟视无睹,致使审计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改,内部审计制度权威性大大降低,无法达到内部审计的预期效果。
三、改进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内部审计理念的宣贯,强化审计意识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组织企业领导参加有针对性的审计会议及培训,采取内部审计工作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等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设置提出具体要求,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又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保证企业日常各项经济业务顺利开展的内控制度,强化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管理人员依规办事的理念,形成用制度约束经营管理行为的习惯,使企业各级职能部门能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从而有效整改审计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
创造审计业务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理解掌握审计、内控、风险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充实审计业务理论,为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工作主线,通过参与跨企业、跨部门的联合审计项目,借鉴并汲取先进审计经验,进一步充实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其他监督工作,把重点放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上,拓展思路和视野,从多角度提高审计工作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三)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内部审计项目
在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借助实力较强的中介机构力量完成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具体工作。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技术过硬,独立性较强,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得以保证;另一方面,在外部审计机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专责进行参与,这样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审计经验,有助于加快内部审计人员的成长,进而为日后独立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四)对内部审计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制度
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给予表彰与奖励,内部审计人员受到的表彰与奖励作为评定职称、选拔审计人才的重要考核依据;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密等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切实为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履行职责提供权利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浅析勘测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戴昌茂.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的对策[J].财经界,2013
[3]朱佳,方唯.浅析影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效果的因素[J].中国内部审计,2016
作者:吴宇婵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十篇:内部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摘要:
本文在介绍内部审计及战略成本管理内涵外延的基础上,阐明内审工作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维的必要性,并结合经济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以炼化企业为例阐述内部审计工作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战略成本管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目前我国面临发展速度放缓,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新常态。“变则通,通则达”,各行业要适应新常态,就要“思变”,作为企业的经济卫士,管理参谋的内部审计也需要创新。笔者所处的企业为炼化行业,炼化企业当前面临产能过剩、油价下跌、产品结构调整,步入微利这一形势,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突破审计传统理念,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维,将其融入内审工作,以期提升审计效能,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价值增值。
一、内部审计工作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维的必要性
(一)二者目标一致
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与战略成本管理二者的目标都是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只是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内部审计是一种行为,而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方法。
(二)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角度谋求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增值。角度层次较高,其中所包含的价值链分析方法,涵盖了企业增值活动的所有作业链,涉及面更广。适应了内部审计关注面拓展的需求;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企业经营,促进企业增值活动上,战略成本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经济活动展开的,其凸显了效益性。这正适应了内部审计服务职能转变的要求;战略成本由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目标成本法等一系列方法体系构成,这种体系化的方法对于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效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战略成本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指导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既是一种“行为”;战略成本管理是应用具有战略相关性的成本管理信息,建立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体系。方法用于指导行为。因为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所以战略成本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战略成本管理思维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效果,才能证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思维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及思考如下:
(一)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对标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挖潜增效
xxx企业为炼化企业,“化工三剂”耗用是炼化企业生产成本重要的组成部分,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为了挖潜增效,开展“化工三剂”消耗与管理专项审计,其中应用了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对标管理方法,收效较好,促进该企业在“化工三剂”方面挖潜增效xxxx万元。具体做法如下:
1.选定恰当的对标目标
“合规性”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作为评价的依据,很多有关“效益”的指标则没有相关依据,若无参照的对象很难判定其对效益贡献作用的高与低,好与坏,因此该内审部门为了找出企业存在的效益差异和挖潜空间,首先就要选定合理的目标进行对标,内审部门通过综合评估地域、生产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后,最终选出集团公司内部五家同行业企业作为对标目标。
2.制定指标
体系确定五家都使用且耗用量比较大的19种剂在采购单价、招投标率、单耗及周转率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3.收集指标
数据内审部门获取集团公司内部五家单位的相关数据,并对相应数据进行整理搜集和必要的计算,形成对比数据表。
4.层层对标,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审计报告
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标,找出差异,通过对比发现有8种剂价格偏高,2种剂单耗较高,并且三剂的招投标率较低等情况。并分析导致以上差异的深层原因,有针对性的与对标炼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总结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形成审计报告。
5.整合行为阶段
进行后续跟踪审计,确保整改效果依据审计整改建议,对相关事项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整改效果。通过后续跟踪,确保审计建议有效实施,相关工作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二)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源头控制”理念,建议对投资项目进行事前规划审查,减少损失浪费
某企业内审部门开展信息系统应用审计,在审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投建的一套安保信息系统,虽然技术先进,但因与该企业的周边环境不相适应,导致运行不畅,误报频传,为了使该系统正常运行,后期又投入了较多维护成本,但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在事前规划阶段决策失误导致。通过此案例反思,目前投资项目事前规划由生产规划等部门组织进行,缺少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存在风险。通常审计工作关注费用的合规性,以及工程结算量的准确性,即使是关注一些投资项目的可研,也是到项目投资建成后进行评价。这种对项目量的事中跟踪和事后监督评价,无法避免因为规划失误造成的固有损失,这种损失往往是巨大的。项目事前规划审计存在盲区,所以建议对投资项目规划进行事前审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席理查德.钱伯斯说过“利益相关者是内部审计价值的最终评判者,创造价值是内部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内部审计工作要获得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肯定,就要将促进企业创造价值放在一个核心地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内审增值,就必须创新思维,优化审计方法,“采管理学百家之长,为内审所用”——战略成本管理在内审的应用就是对此的一种实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4.
[2]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闫红华 单位: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