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会计基础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治理范文

谈会计基础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治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会计基础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会计基础提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治理

摘要:财政部2019年3月14日公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包含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等四方面内容,并详细列举了会计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同时,自2019年1月1日起,科学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所有的经济事项严格采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相互衔接、平行记账”模式进行核算,对财务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且对单位整体内部治理特别是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挑战。只有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才能为单位管理者提供真实、客观、完整、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精准预测经济业务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完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

一、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及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连续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会计管理工作也不断取得成效。改革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问题,科学事业单位突出的管理问题之一就是会计基础工作急需加强和改善。

(一)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因规模不同其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配置也不同。有的科学事业单位资金规模较小,受编制及资金所限,无法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多是归口办公室等代行会计机构的职责,不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设置岗位,一般配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且混岗严重,职责不清;出纳兼任收入、往来和债务核算、票据管理,甚至出现出纳人员可以轻易接触财务档案等情况;而办公室文员兼职会计统计工作、代替出纳办理收付款业务等也时有发生。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以后,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等新应用不断发展,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摒弃传统的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开展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专业能力不断创新学习。特别是改革后的“双报告”,使本就不堪重负的财务人员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出错概率加大。会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充足甚至身兼数职,既不能够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控制手段,又无法按规定对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轮换。受过去长期陈旧论资排辈观念的影响,还存在资历老但非专业人士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情况。单位管理层的内部培训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培训不够,个别单位因担心误工等而不安排集中学习培训;更不愿安排分层分类的培训,甚至出现每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也因工作任务繁重、时间无法安排等而流于形式,导致会计人员的理念不能紧跟时代,不能及时更新财务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先进的核算技能,不能逐步提高分析预测水平。此外,年龄偏大的会计人员不能自觉主动获取最新的管理知识,不愿用最新的技术替代传统陈旧的办事思路,不能自觉融入改革洪流,还存在个别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的情况。新入职人员,没有很扎实的防范风险预警能力等,都使得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

(二)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信息化程度较低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财政部不断推出新制度、新规范,特别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业务相同、机构人员相同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至少增加了50%-60%左右的工作量,负责核算的人员对新制度掌握的程度不同,还不能精准快速领悟新政府会计制度最核心的指导思想,面对具体账务核算和处理复杂业务时,难以准确反映单位业务,特别是财务主管人员(非财务专业)业务素质高低,影响着会计基础核算的准确性。有些科学事业单位未遵循国家制定的会计律法和会计核算规则对历史账目进行衔接和清理。特别是往来账目的清理和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折旧部分清理不到位,使得按新政府会计制度调整后的报表数据不精准。科学事业单位一般按项目管理经费,业务经办人员对票据管理办法不熟悉,也不经常接受财经法律法规的专业培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应对财务管理,特别是不能及时掌握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经常性改动。且多是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大多由研究人员兼职办理报销业务,缺少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敏感性;财务部门报销时,因碍于人情等不方便拒绝不规范票据,造成会计报销时手续不齐全,项目成本记录随意性强,影响了数据汇总分析及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存在人为调整数据、借贷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经济体制的发展,导致会计行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较小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核算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导致会计核算数据不准确,不能自动编制数据分析预警报告,不能及时清理往来账务,没有建立资产定期核查及盘点的记录等。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自觉遵纪守法,运用科学手段,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往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特别是会计监督,财务人员缺少规范化的监督通道来行使监督权力,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后保护措施,使会计监督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兼职会计人员不能主动加强学习领会、提升对法律法规认识。很多会计人员停留在传统报账记账的思路里,领导签字即认可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在工作过程中偶遇不规范行为甚至个别严重的涉嫌违法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在权力的高压和利益诱惑之下,或受他人教唆忘记职责,部分会计人员在内部伪造账目;有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挪用公款。科学事业单位领导者不适应、不熟悉新形势下的会计法、财经法规,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不能自觉地受会计法约束而滥用职权;个别会计人员为自保,对单位的违法乱纪行为选择沉默,等等。上述种种皆是因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中缺乏严格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有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四)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自主更新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国办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为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科学事业单位因其科研工作性质,会计基础工作尤其复杂而薄弱,经费大多是按项目管理,项目组长负责制,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无法预计的难度。项目组长,对其所承担的专业领域里的课题非常熟悉,但对专业以外的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基础工作理解不深刻,对财经方面的具体标准掌握不够。各地因对文件的领会、解读以及地区差异,或多或少在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层面不到位,传统理念形成的管理模式还不能立刻与新管理理念接轨,不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筑牢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屏障。(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不完善,不能按照科研单位的特点逐一梳理业务流程,按高、中、低确定风险点;无法进一步细化应对复杂经济业务各类风险的策略;更因对政策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漫长,导致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制度,或是即便更新了制度也缺乏有效落地措施和手段;科学事业单位业务控制流程在很长时间固守陈旧的观念,不能及时随政策更新;“放管服”还没有落实到位。(2)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不彻底。很多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但受各种实际情况的影响,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不合理兼职、不相容岗位混岗多有存在,使得内部控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性原则失效。预算编制不科学,不严谨;随意调增调减预算;对关键岗位,尤其是重要的财务岗位,长期不轮岗,易固化管理模式,同时增大经济犯罪风险。(3)虽建立监督和评价体系但往往落实不到位。科学事业单位由于科研特点和财务专业人员不足等一些具体原因,会计内部监督或依靠内审岗位的监督形同虚设,最终使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等工作流于形式。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的执行效果缺少客观的评价体系和畅通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对进一步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形成阻碍。

二、完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在当前财经制度不断创新、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下,科学事业单位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适应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渐落实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扩大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自主权,面对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逐渐形成多样化的经费管理模式,不断适应当前经济飞速变革发展的趋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过程中,因政府会计制度加速改革,所面临和承担的责任与潜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一)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置专职会计人员,明确职责分工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这样才有利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依规独立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科学事业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考核,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建立合理的考核晋升渠道,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与服务的各种利益关系。坚守本心和初心,自觉不突破职业道德底线。制定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杜绝不兼容岗位设置问题,规避所有人为风险。做好新人老人更替交接,使单位的会计工作较为顺畅地延续。

(二)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报表分析

科学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要按规定设置完整全面的核算体系,准确使用会计核算科目,健全票据管理和审核制度,保证会计核算内容一致性和准确性。内部形成有效的内审复核机制,这样编制的会计报表才能准确体现科学事业单位的总体经济水平。根据批复的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严格审核各类报销票据,规范科研人员单据熟悉格式,向他们宣讲财经纪律并请科研人员按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办理报销事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节点和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科学设置各类控制节点,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对不准确、不合理的核算信息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不断补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形成互相牵制的内部控制机制

(1)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监督体系。按照《会计法》的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关键岗位必须分离,不兼容岗位必须分离,所有环节的风险点都要达到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监督,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并接受政府、社会和群众监督;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2)强化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自觉监督意识。提升单位会计人员监督工作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领导层管理层应根据科研单位业务特点通过顶层设计整体管理框架与监督路径,规范业务流程基础框架,心存敬畏地使用法律法规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增强对具体科研人员财经法规政策宣传及培训,强化全员特别是科研人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认识。健全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重要作用。(3)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财务、税务和审计等政府部门的外部行业纵向监督,形成内外相互促进的监督网,从严出发,明确各部门的具体监督权限,既避免监督交叉又避免监督空白点。推动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助力会计监督工作,更好地推进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规范有效有序健康发展。(4)科学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需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统一认识。号召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并支持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运行、评价和断完善,在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内,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特点,细化每个业务流程、查找具体业务细微风险、科学设置职能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并有效分离和控制岗位兼容交叉互斥情况,将财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及实操流程设计得更加完善。出台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规范》,并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评价奖惩体系,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实质作用。(5)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实财务人员队伍,提升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相应的资格和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厘清并拓宽财务人员的晋升奖惩通道。(6)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体系。减少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环节,及时发现预警并解决风险点,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内部治理等工作,是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经济健康发展重要环节,做好会计基础和监督工作,完善相应的会计人才培训,建立完善的奖惩与考核机制,拓宽财务人员职务职称晋升渠道,使财务人员能更好地利用政策及专业理论,当好家,管好财政资金,推进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保障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使科学事业单位不断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使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永远保持健康发展,科学高效。

作者:杨京菊 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