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与创新范文

浅谈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与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与创新

“十三五”时期,会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会计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职能、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都需要在“十三五”时期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和实务创新来解决。为了深入探讨新会计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带来的新挑战,2018年6月3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在北方民族大学成功召开。北方民族大学李岩青副校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耿建新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刘峰教授,财政部会计司陈瑜处长,《会计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国强博士,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晓辉教授,副主任委员盖地教授、徐经长教授、王竹泉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院长杨保军教授主持,李岩青副校长致欢迎辞,《会计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国强博士代表中国会计学会致辞,曲晓辉教授代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致辞。研讨会共征集论文82篇,入选研讨会报告论文24篇,评选出一篇最佳论文和两篇优秀论文(郑伟的“由I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修订反思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逻辑缺陷———兼论复合架构观”论文获评最佳论文,高靖宇、倪小雅的“财务信息披露与投资决策———基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实验研究”和王竹泉、周在霞的“权益理论与企业财务报表列报的改进”论文获评优秀论文)。有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知名期刊、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商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以“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与创新”为主题。总体来看,主题报告和报告论文选题广泛,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学边界、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收益列报、环境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会计学科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既有规范研究,又有实证、实验和案例研究。现将本次研讨会主题报告、报告论文和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会计基础理论的讨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刘峰教授作了题为“寻找会计的理论基础”的大会主题报告。刘峰教授首先从仓颉造字说起,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进行了逻辑推论:人类发明文字,就是为了会计;会计对于人类文明与发展的意义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其次,相比较哲学、经济学而言,会计学的地位更加基础,作为目前大学教育中开设最普及的专业,会计学是提高人文修养的基础学科之一。他认为,会计学的理论现状是我们仍然把会计定位在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等方面,现有的会计理论还不能支撑整个会计学科应有的地位。现有的会计理论包括什么?未来“高大上”的会计理论又该包括什么?他认为,应尝试将会计与人类社会的信任与达尔文思想联系起来进行会计基础理论的思考与探索。可以说,刘峰教授的报告从会计的历史渊源、现实地位和理论内涵出发,提出了构建更高层次会计理论的设想,拓宽了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空间。

二、关于会计学边界的讨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作了“会计学边界挑战:微观与宏观”的大会主题报告。他认为,会计实务的边界,就是会计学的边界;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循环和会计信息体系架构正面临着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首先,财务信息需求发生着变化,会计边界由准则边界向市场边界延伸。其次,权益者正在发生着变化,会计边界由投资人边界向利益相关者边界拓展。第三,《预算法》要求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层级的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意味着财务会计报告主体发生着变化,委托-受托关系升级,会计边界由微观个体法人边界向宏观政府边界延伸。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意味着对资源认知的变化,会计边界由货币资源边界向自然资源边界拓展。王立彦教授从上述四个维度解析会计边界已经、正在、将会发生和出现的延伸与拓展。王立彦教授的报告对会计学的微观与宏观边界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多角29度认识会计学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三、关于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是现代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对财务会计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也是会计规则所依赖的理论内核。山东财经大学郑伟教授针对I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修订分析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逻辑缺陷,并提出复合架构观。他认为IASB现有概念框架存在着根本性的逻辑缺陷,一是“概念框架”一词本身在概念上存在模糊性和歧义;二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存在着大量的非一致性、自相矛盾和观念混乱等内在逻辑混乱,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现有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不尽合理;现有概念框架的内容不够完整,缺失了财务会计的对象、本质、职能等重要理论要素;会计确认原则混乱,动摇了概念框架的合理性和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价值提升;与会计确认①的情况类似,现有会计计量理论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并严重影响到概念框架的合理性;概念框架的内在逻辑结构不够清晰、严谨,存在严重的内在冲突现象。一句话,在有关概念框架的上述缺陷中,最为根本也是理论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内在逻辑的冲突与混乱。他认为,目前改进概念框架的尝试和努力,基本是在封闭体系内和思维定势下进行的局部有限修补,并未能真正发现、更无法从根本上修正现有概念框架的基础性缺陷,因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对此,他提出,首先需要重新界定概念框架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应当在概念清晰、严谨的前提下对概念框架进行系统重构。他认为,有必要采用一种“复合架构”思路,以解决概念框架内部多样性与一致性不能并存的问题;与此相适应,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应当是基于不同原则基础上的多重报告体系平行报送,以解决会计信息范围完整性与内在一致性之间的矛盾;而对财务会计的信息功能也有必要重新认识,避免过度强调信息需求立场,使财务会计回归信息生产者的本质。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报告一个主体的经济运行与财富变化的基本信息(刘峰、葛家澍,2012)。会计信息是用来反映经济活动实质的,在设计财务列报内容和格式之前,首先要理清企业权益的性质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王竹泉、杜媛,2012)。中国海洋大学王竹泉教授和周在霞博士生通过深层解读不同权益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行财务报表列报体系的影响,结合财务报告目标和概念框架的发展,提出将基金理论作为权益理论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继而,运用基金理论对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的主表进行改进,分别提供资金来源与运用存量信息、资金回报与增值信息、总资金流量及增量信息。该研究为财务报表列报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会计重要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与审计实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蕊博士通过追溯会计重要性概念发展和不同会计专业组织定义,从用户导向、特定主体以及专业判断三个本质特征进行理论剖析,并提出一个一般性会计重要性理论分析性框架,对如何突破会计实践中的重要性判断存在的困境带来一定启示。

四、关于会计准则的讨论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因具有严重的顺周期效应而备受指责。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达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将持续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立场。这对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今中国来说,一方面,需要我国继续坚持与IASB的趋同互动,积极参与和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根据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更积极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财政部会计司陈瑜处长作了题为“会计准则最新进展与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陈瑜处长认为,制定和使用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已成为广泛共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成为各国趋同或直接采用的对象,我国积极地参与了IFRS的制定工作。在详细地介绍了“四大”国际准则项目(收入、金融工具、租赁和保险合同)和正在推进项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披露原则、主要财务报表、费率管制活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的基本情况后,她认为需要审慎对待IFRS改进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问题,陈瑜处长分享了她对如下问题的深入思考: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准则的体系体例问题、国际趋同利益之争、趋同的进度与方式、会计职业判断、易理解性与日益复杂的业务、新业态的影响、互联网与信息化的影响、会计的边界、新术语和新概念、准则内在一致等。陈瑜处长的报告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沿革和最新进展情况,阐述了会计准则改革背后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求,并对概念框架和财务报表改进等会计准则中涉及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非常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五、关于收益列报的讨论

会计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日趋复杂性,促使人们尤其是财务报告的利益相关方对报告收益给予更多关注。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就提出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这个概念,且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要求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单列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两者之和。财政部在2009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企业在净利润后增加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2014年1月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不仅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和内容重分类进入损益两大类至少七个子项目进行列报,即在利润表中增设“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在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加“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至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部分的内容界定和披露方式基本与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相应地,我国学术界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讨论,尤其是关于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纵观这些成果,我们仍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有关其他综合收益内涵和本质、其他综合收益与利润的边界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且没有得到根本性地回答。二是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中的作用如何?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试图通过检验其价值相关性对此作出回答(Dhaliwal等,1999;Kanagaretnam等,2009;王鑫,2013;曹越等,2015)。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高靖宇和倪小雅博士生采用实验调查的方法就综合收益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不同利润表列报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对投资者的决策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列报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该研究获取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披露形式对使用者影响的直接证据,有助于我们了解财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利益相关方对综合收益会计信息供求规律的理解,对于综合收益会计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六、关于环境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的讨论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最大主体,其生产与经营活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毕茜、顾立盟、张济建,2015)。社会公众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环境信息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知情权,近年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评价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途径,而会计对此理应有所作为。当企业环境责任言行不一时,企业价值是否受到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吉利教授等以2009-2014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环境责任言行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发现:企业环境责任言行差异与企业价值呈现负向关系,说明企业环境责任的“言行不一”会得到市场的负面评价;控制性环境规制可强化企业环境责任言行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助于规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时的言行;激励性环境规制没有显现出显著作用,可能是激励性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责任言行均存在影响,发挥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环境信息披露多、环境责任行为多或曾经环境违规的公司,言行差异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更强。可以说,相较于以往研究,吉利教授等的研究兼顾企业环境责任“言”与“行”,为企业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立足于我国制度背景,进一步探讨了控制性环境规制与激励性环境规制的不同调节作用,为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微观层次的证据。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主题,如何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作用,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魏静博士生和吉利教授以矿产资源类企业西山煤电为例,探讨如何计量和报告环境资源的价值。研究发现:案例企业2008-2016年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均对环境资源进入企业后形成的废弃物的治理进行了确认和披露,而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及其进入企业后形成的产品形态未作出确认和披露;案例企业在社会责任专门报告中的环境信息存在明显的应规性和可能的印象管理,且环境资源信息质量偏低,无法满足环境资源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建议建立环境会计指南,规范环境要素的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环境资源信息披露,提高环境资源信息披露质量;建立环境资源价值报告体系,改进环境资源价值报告方式,进一步满足环境资源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七、关于会计学科改革与发展的讨论

新技术革命带来了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会计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耿建新教授作了题为“会计基础理论发展与教育改革———《会计原理》的改革方向与途径展望”的大会主题报告。耿建新教授的报告基于当今信息系统发展的视角,对《会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系统分析和展望,为未来会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思路。他认为,我国会计基础理论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会计基础理论教育有必要进行改革。他从一位学生的作业得到启发,该作业利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了从分录编制之后的自动过账、自动结账、自动稽核、自动实时编表和指标计算等众多工作环节。他认为,这不仅对《会计原理》课程中传统会计核算程序构成直接冲击,也对会计的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报表体系等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新环境下的《会计原理》教学无必要再按照原有手工方式的“凭证#账簿#报表”的过程进行,而是直接通过结构化电子表格或数据库完成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这种方式不仅高效,同时有着更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水平,还能够在会计软件与会计业务之间内在关系方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西南财经大学步丹璐教授认为会计学科更需要规范研究。步教授通过阐释科学的本质以及解释真实世界的科学方法层级来分析规范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并从会计学科的会计原理、会计制度和会计实务三个层次来说明会计学科需要规范研究。综上所述,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等因素塑造的新会计环境下,现有会计基础理论及其研究面临着巨大挑战,会计实践也日新月异,相互影响。这不但需要准则制定机构、监管机构、理论界和实务界勤于交流,畅通沟通渠道,更需要相关各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识到会计环境新变化、会计实践新要求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推动与冲击,促进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完善与创新。

作者:李志坚 尹春洋 杨保军 耿建新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