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绩效审计困难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绩效审计在西方一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相比而言,我国企业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其实践仍在不断变化发展,其理论尚在探索形成过程中,因此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目前仍存在不少难点。文章拟探讨当前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和对策,以促进我国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绩效审计;难点;对策。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审计通常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基础上,通过查错防弊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受托责任理论和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西方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查账转到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由此相继产生各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形式,如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综合审计等,这些审计各有侧重,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绩效审计,可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审计署2007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未来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财务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逐年加大绩效审计份量,争取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并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绩效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现实中的审计工作重点也已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变移,但就目前来讲,企业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还处在零散的、单个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完全独立的审计类型,大多在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中反映出一些绩效审计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开展绩效审计时存在难点。
(一)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数据(包括财务资料数据和非财务资料数据),以此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任何经济效益评价都离不开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否则一切评价都将失去意义。基础数据和资料只有真实、合法,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否则会使绩效审计评价失去意义。当前,由于我国各行各业经济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必然会影响到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标评价标准。我国的《审计法》及其它相关的审计制度仅仅指出审计要达到效益性的目的,而对如何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定论,即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虽然200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关于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第25、26、2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此三项具体准则中对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作出了一般规定,但具体准则同时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选择适当的效率性审计评价标准,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审计机构和人员如何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价标准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由于评价的对象不同,审计职业界不能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绩效审计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当分析同类企业效益差距时,企业本身的资产质量、技术水平和销售量容易取得,但如果需要取得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
(五)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评价企业效益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胜任能力的含义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才能和掌握更多门类专业知识,能够深刻理解绩效审计工作,在评议企业业绩时形成中肯而深刻的判断。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部门因此需要储备许多专业的人才,包括经济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六)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应采取的对策1.避免两种倾向,正确树立绩效审计观念。当前在推行绩效审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跟风,过分偏向绩效审计,而忽视真实合法性审计。对各类审计部门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真实合法审计仍是主要任务。
效益升级也必须建立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二是脱离实际,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绩效审计工作规范。
2.要选择恰当的审计评价标准,慎重地评价被审计事项。
对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时,先要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收集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结论,最后证实审计目标。
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才能据以提出审计意见。
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等,但尚未形成一种规范,仅散见于各种相关的资料当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慎重地评价被审计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1)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微观经济效益存在于宏观经济效益之中,应服从于宏观经济效益,在绩效审计中,应克服小集体主义,从国家利益出发。(2)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持续经营要依靠长远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丧失了发展的后劲,绩效审计要注意审计企业是否存在短期行为。(3)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这主要是指企业引进技术时,不但要注重其先进性而且应考虑其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如果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高新技术,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企业因成本太高而出现亏损。(4)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是不断地波动,当价格波动未超过一定限度时,商品价值量的增长可以代表使用价值的增长,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则会遭到破坏。因此进行绩效审计时,在审查价值增长量的同时,更要注意审计使用价值的增长量。
4.在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上投入更多精力。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采取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的样本量的方法,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给与特别的关注,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
5.强化审计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地掌握绩效审计的本领。当前,最佳的方法是结合某些具体绩效审计进行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以发展的观念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经验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此外,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霞。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彭华彰。政府效益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彭国翔。试论经济效益审计[J].中国审计,2005,(7)。
[4]韩传模。刍议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