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化环境下强化教育统计队伍构建范文

信息化环境下强化教育统计队伍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化环境下强化教育统计队伍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环境下强化教育统计队伍构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统计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教育统计更加高效、准确。在这种信息化条件下,对教育统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教育统计队伍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高效化的突出问题。

一、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分为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和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报表,分别从2001年和2003年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几年来,结合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实际和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新要求,教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几经修改,日趋完善。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相对于以前的统计报表,明显体现出信息化的特征:

1.数据直接从基层学校采集。通过计算机汇总,减少客观误差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失真现象,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数据汇总更加简便、快捷。

2.主要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学校分类,如办别、城乡、规定入学年龄等指标的分类,可通过代码迅速完成;基层报表采集的数据也可通过代码自由组合,使数据信息量大幅增加。

3.教育事业统计应用程序中增加了数据校验功能,报表中的逻辑错误能通过校验程序校验出来,大大减低了差错率。在这种信息化条件下,要求教育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统计能力,更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教育统计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统计工作中,我们有了教育事业统计的应用软件系统,又有计算机辅助,但统计出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信息化统计手段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笔者以为,主要问题在统计人员身上。

1.基础统计队伍不稳定。教育事业统计,从基层学校开始,统计人员绝大多数属于兼职身份,即便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大都是兼职统计人员。统计只是他们一项阶段性的工作,甚至主要工作还不是统计。最常见的是因兼职统计人员所从事的其他工作与教育事业统计的内容相关联多些而兼职,也有的是因承担其他工作量不足而兼职。所以,基层学校的统计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由于基层学校统计人员一年一换的现象较普遍,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不熟悉统计业务的人员参与统计,因此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统计队伍,出现各种差错也就不足为怪了。

2.统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学校统计人员基本都是教师或财会专业的人员,缺乏必要的统计专业知识,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抱着完成任务为“宗旨”的观念,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因指标概念不清造成差错的情况比较常见。特别是有些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或根本不会计算机操作,只能由他人代劳,因工作转手多,出现差错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

3.过分依赖校验程序。教育统计数据上报、汇总有校验程序,不太熟悉统计工作的同志以为校验程序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但校验程序只能解决数据的逻辑问题,而无法解决数据的合理性问题。不少同志只是就数据论数据,没有仔细研究数据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常常会出现数据不合理的状况。如有的八岁孩子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生中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等等。

三、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是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统计工作,保障教育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现实要求。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教育事业统计是依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地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确定和保证的。《统计法》规定:“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本法和统计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基层统计人员队伍,首先必须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教育事业统计并非是一年一度的阶段性工作,完成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只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还应包括对原始统计记录的整理审核、建立统计台账、统计资料的分析,统计资料的管理、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数据等。因此,基层学校配好统计人员,不仅是确保依法统计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人员才能到位。由于人员编制普遍比较紧张,基层学校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可能有一定难度,但配备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同志担任统计工作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统计法》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专业学习。”因此,在确保统计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基层学校要支持统计人员参加培训,合理安排统计人员的工作,并在培训经费、时间上予以保证。同时,要充分利用每年的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汇总会,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在实践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培训,对问题的反思、总结有助于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加强考核,提高质量。提高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依照本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守国家秘密。”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是统计人员的法定工作职责。因此,应当建立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考核、奖励制度。在已经建有对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机制的县、市,应将基层学校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情况,纳入对学校考核的内容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教育事业统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奖励制度。这既是落实工作责任制的需要,也是调动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本普及,计算机网络建设日趋完备的今天,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已完全具备基础条件,这也是《统计法》的要求。由于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环节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尤其是基层学校和县级层面,每年教育事业统计的时间刚好是新学年开学初,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育事业统计时间紧、任务重。因此,研究、开发和应用教育事业统计的数据库体系的网络软件,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