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教育统计问题及其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育统计是通过高等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数量表现,客观反映学校各方面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反映高校的现状,体现高校的实力。高校教育统计是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方法,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可以了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并可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的问题出发,参照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控制,发现和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因此,高校教育统计是展示高校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监控仪”。
1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管理体制。首先,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不属于一线工作,一般由校办公室负责,校办给各单位下发统计报表,由各单位组织填写基础数据上报后,校办再根据各单位的报表内容汇总、审核、上报。这种模式弱化了部门及系一级的统计功能,他们只是将报表填写后上报,而未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往往会出现数据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影响了统计质量。其次,缺乏对高校统计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不能按要求组织、指导高校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对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重视不够,导致高校统计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
1.2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首先,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因此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每年教育部布置的“普通高校学年初统计报表”,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有些高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对统计口径把握不准,报表平衡不了,少数统计人员则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1]。另外,很多高校的统计人员多是兼职,职责不够明确,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参加报表布置会议的是一个人,参加报表汇总审核的是另一个人的情况。人员的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做到准确、及时,从而影响高校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影响高校综合统计的上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其次,高校教育统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经济学、数学、教育测量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统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现有的统计人员,大多数不是统计专业毕业,且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不能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加之兼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更无精力钻研统计业务,也就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1.3源头统计力量薄弱,统计部门协调不力统计工作比较复杂,它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2]。由于高校统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各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职责,没有全局观念,担负不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不能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在基础数据的统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加之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不到位,时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汇总工作,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有些高校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应用系统建设。
2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服务。
2.1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应把统计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管理体系之中,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既要督察统计行为,也要复查数据的真实性,并提出科学的矫正数据的依据[3]。各基层单位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对收集的本单位有关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审核,以确保完整、准确,实现对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学校综合统计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审核,严格把关,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统计质量。
2.2加强高校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稳定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前提,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统计队伍的现状,一是要充实高校统计队伍,选择热爱统计工作、知识面广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确保统计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要提高高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和定期在岗教育培训,强化高校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三是强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务实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其认清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其法制意识。高校统计人员更要自觉抵制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3加强基础数据统计,协调好部门统计各相关部门要依据统计法律规定,主动承担职责,自觉履行义务,树立全局意识,及时、准确地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建立统计台账,力促统计基础数据与教育报表指标项目接轨,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校教育统计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统计工作,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要严把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4加快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确保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应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使数据更新、更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提高统计质量,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可随时进行信息互通、交流,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新局面。
总之,高校教育统计是社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教育现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制定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高校统计人员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真正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