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统计面临问题及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统计工作在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监督制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教育统计工作,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下面,笔者从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和谐、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就教育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思路和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以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为重要标志,义务教育迈入了全面普及的历史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从持续快速增长逐步转到提高质量、稳定规模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统计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各级教育部门每年利用教育统计报表布置会,对软件使用、指标解释变化、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培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同时,教育统计人员积极参加统计部门组织的学习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的活动,增强了教育统计法律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教育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2、教育统计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对教育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修订和调整,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统计报表体系,并随着事业发展及外界需求变化及时对报表进行修订和补充。如在统计报表中新增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民工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统计等等,做到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教育统计上得到快速反映。
3、统计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对数据核查力度,积极防范数据填报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或偏差。统计工作逐步形成了4个固定的服务资料:一是教育统计快报;二是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三是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四是教育统计分析。这些文献资料从不同的侧面,为决策层把握和判断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制定教育发展战略、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监督和调控教育发展,及时准确地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咨询建议。
二、目前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计分析开展不够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利用教育统计数据对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使用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但还有相当的潜力有待挖掘。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地方学校还停留于传统的“应付报表,完成任务”上,对为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思考不多,不能做到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发现教育规律,不能提高质量较高的教育统计分析报告。
2、归口管理水平较低教育部虽然明确了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并通过设置机构予以组织上的保障。但是,现行的统计数据归口管理是在多套报表基础上的归口管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技术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使得多个业务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教育统计报表依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依然存在重复统计,口径不一的现象。
3、教育统计队伍有待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没有依照统计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我国中小学教育统计队伍的现状是:县、乡级统计人员一般由会计或出纳兼任,加之人员变动较大(据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县乡级统计人员年更换率达30%以上),学校统计人员全部是临时抽调的,对统计报表的表式、指标以及口径缺乏专业化的理解,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误差,出现了许多常识性错误。
4、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目前,各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处理基本上都是采用基于Windows单机版的管理软件。单机作业存在数据不能共享、存储不安全、数据容易丢失、不能实现数据的深加工、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历史数据的不延续性等问题。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比,教育统计信息管理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运用到教育统计信息管理之中,使得数据采集、数据加工、信息存储与检索和信息服务等统计工作,必须通过复杂的操作才能完成,与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极不相适应。
三、新形势下教育统计发展的对策
为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统计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在此,对教育统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依法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带头遵守《统计法》及《统计法实施细则》等统计法规,支持和监督教育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职权,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干预统计结果,做到依法统计,依法管理。各级统计人员要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我们要在法治层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使统计工作在政府管理及决策中真正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要切实加强《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教育部《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建立独立的教育统计信息管理机构要实现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不能仅限于现有教育统计信息的对外实行归口管理。要从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改革统计机构,设立专门的教育统计信息管理机构,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负责所有教育统计信息采集、加工和。专门的教育统计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可以使教育统计信息管理的职能明确化,更有利于其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使整个教育统计信息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教育统计信息的归口管理。
3、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在设置教育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对体现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发展之间关系的指标体系的研究,并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现行各类教育统计报表指标体系较多,其中也有能够较好地反映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发展与社会各方面发展之间关系的指标。可以在现行各类教育统计报表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有意义、有效的一系列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从而加强教育统计信息规范化管理。当然,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根据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的反映作用。
4、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基础。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强,改进和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就无从谈起,加强统计分析,改革统计手段等工作都会流于空谈。大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和法规,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二是要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工作研讨制度,强化对各级教育统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统计分析能力。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考核,持证上岗。可考虑建立几个培训基地,根据需要不定期举办统计人员培训班。
5、加强统计分析,提高服务水平在新的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统计数据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及时、准确地报告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关系到能否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系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统计的服务水平,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统计质量,加强统计分析。各级教育统计工作者要在统计过程中,及时发现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为各级领导机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