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教育统计信息化状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统计是国家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是高等院校领导层的参谋助手,也是上级党政主管部门制定与形成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其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管理的效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下出现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对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特别是统计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统计既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研究、探讨如何加强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不仅显得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及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有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始于世纪年代末的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深远、根本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化、产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统计指标不断完善,新的办学形式不断涌现,但高等教育统计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统计的信息化总体程度不高。由于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上报系统,高等教育统计数据上报仍采用人工一级级上报的手段,每年的上报工作还是通过开大会布置、汇总的形式完成,周期较长,更谈不上及时修改某个指标,从而导致数据时效性滞后,更新不够及时。
(二)高等教育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少人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的基础化,忽视应用系统建设,从而造成了统计信息处理技术跟不上时展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统计的信息综合利用程度滞后。目前的高等教育统计主要以收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较难实现信息的整合,统计分析也只是单纯的数据说明,缺少对外部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
(四)高等教育统计人员整体的信息化适应度发展较慢。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为兼职人员,不能及时参加信息化培训,对于统计工作交任务的多,深入思考、分析的少;部分高校硬件配置跟不上,也影响了统计人员对于信息化的快速适应。
(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统计基础工作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它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有时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拍脑袋、凑数据。此外,还存在统计原始资料不存档或不全面,统计台账不完整,统计档案缺失、不规范的现象,无法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还有的虽然完成了统计工作,但仅停留于应付上报报表层面,没有开展统计分析,不能很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统计投入不够。教育统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但目前大学校园网工程建设尚未完善。虽然很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层次与规模的校园网,开展了网络教学活动,并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但在一些地区学校,实现统计信息化的基本条件仍不具备,或面临网络资源瓶颈化的问题。
(三)统计模式滞后。高等教育统计模式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前进的步伐,亦不能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等方面的相对滞后,阻碍了统计信息化推进的步伐:现行的高等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我国的教育统计实行“统一集中,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统计体系。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已打破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办学方式,出现了公办、民办、企业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集中、单一的教育统计体系已不能反映出多种形式办学的宏观情况。高校在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统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调查主体内容,因此延用的一些统计指标明显落后,其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没有实际意义,而学校在不断的改革过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因素在现有指标中没有反映。统计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统计分析不能完全实现其服务职能。
(四)统计队伍滞后。统计队伍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粗通业务的多,精通业务的少,缺乏现代统计科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此外,更新观念,主动接受信息化这一新的管理手段更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
此外,在新形势下,信息日益发达,对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一)增强统计意识,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高等教育的领导者必须重视统计工作,要善于利用统计手段,研究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必须执行《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学校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人议事日程,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进而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统计人员队伍,提供教育统计人员经常学习、培训相关统计知识的机会,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现代统计方法的应用,了解掌握《统计法》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加大硬软件投入。面对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对教育统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通过校园网和连接到,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加强与上级行政部门、各高校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化,是教育统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教育统计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促进各级各地高教信息的网上交流与互通。同时,以国家级教育统计信息化标准为基础,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并不断完善现有统计分析软件的功能,实现由传统统计处理方法向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的统计处理方法过渡,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改革体系,建立国家级教育统计信息化标准。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增强实用性、实效性。调整统计指标高等院校基层统计和各专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必须结合高教形势发展,建立国家级教育统计信息化标准,重新进行全面审视、调整、删选、更新和补充统计指标。进行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并以统计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发出符合高等教育统计需要的统计信息资源处理应用技术和软件,从而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扩大高等教育统计的服务范围,发挥统计分析效用要改革统计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面,不仅要为教育管理系统、高校自身管理服务,而且要为社会服务,让社会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扩大教育统计信息量,加强信息调查和收集工作,积极发展统计信息资源服务业,提供国际化的标准服务,使统计咨询服务运行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面向社会提供种类丰富的教育统计信息产品和网络统计信息资源检索服务。
(四)加强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互联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在高校各职能部门平台统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平台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协调各职能部门相应业务管理的数据库和建立全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高校综合统计部门在此基础上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再在省、国家一级教育管理平台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实现高校职能部门平台高校平台省级管理平台国家级管理平台的互联,使数据更新、更准、效率更高,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并通过计算机统计网络建设,随时进行信息互通、交流,做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化法规体系,保证统计信息安全。要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规范性,在制度上保证教育统计信息的安全,同时,依法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切实保证高等教育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1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