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教育统计工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统计指标体系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管理需要过去沿用的一些统计指标已明显滞后,无法反映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统计指标的设置与更新是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经过充分调查和论证形成的,存在着天然的滞后性。集中、单一的教育统计体系不能反映多种办学形式的宏观情况。我国现今的教育统计仍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统一集中、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例如高等教育的改革已完全打破了国家包办的单一办学方式,出现了公办、民办、企业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犹如万花筒。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期制的改革等都要求改变一刀切式的高校统计体系。
2、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时至今日,高职院校的领导虽然已越来越意识到统计数据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性,但面对纷繁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总是会不自觉地占用他们的太多的时间,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流于表面,仅局限在对统计数据的重视,缺乏对统计工作的研究,忽视综合统计的系统分析,从而统计工作也就成为统计人员的数字游戏。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得不到中层干部的重视和支持。二级管理后,高职院校的工作层次一般有三层,即院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工作人员。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职能机构设置也越来越庞杂,各类原始统计数据散落于各个职能部门。作为原始数据的集散地,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由于行政职能的交叉性特点,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得不到统计人员的重视。少数统计人员觉得统计工作枯燥乏味,又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自己也不重视,只是盲目的应付报表,既不写分析报告,又不搞数据库的建立、管理等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职能部门的一些兼职统计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他们以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也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校综合统计的配合程度很差,这样就很难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3、统计员队伍建设不健全,忽视统计系统建设。缺乏一支专业的统计人员队伍。新形势下,信息日新月异,对统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统计员多为兼职人员,精通业务、熟悉现代统计科学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论具有良好专业素质。他们往往是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出来应付数据报送,即使稳定性也不能得到保证。统计员队伍缺乏参加统计培训的机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的先天不足,导致统计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参加专业统计培训的机会更难充分发挥统计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失去提高素质的机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使统计数据偏向于人为化,业务性不强。因此,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统计知识培训是提高统计员队伍素质的不时之需。忽视统计系统建设。高校一般没有独立设置统计部门,并且职能也不明确,从承担的统计任务来看,主要有六个部门,即承担综合统计任务的校办、承担劳资统计的人事处、财务统计的财务处、固定投资统计的基建处以及承担实验情况统计的教务处和设备管理中心等部门,这些部门职能相互独立,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容易造成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现象,直接影响数据质量。
二、改革教育统计工作现状、提高教育统计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高校教育统计的准确、完整、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学校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更好地为各级领导的规划决策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是目前高校统计工作必须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在宏观管理方面,高校统计为确定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重要依据,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和监控的重要依据;在微观管理方面,教育统计信息是高校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和决策的得力助手,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是高校对外交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由于教育统计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存在的对教育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有教育统计报表的指标体系不完善,教育统计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在高等学校建设与教学中的作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拓展教育统计服务应用空间,建立科学完备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壮大工作队伍,提高教育统计人员素质,加快教育统计现代化的建设。
1、统一思想认识,发挥各方优势,确保统计工作质量教育的决策离不开大量的信息资料,教育统计为教育决策提供原始的数据依据,为教育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学校领导应正确认识教育统计的重要性,切实抓好教育统计工作,及时、全面地记载教育活动的发展、变化。为了充分发挥其决策服务功能.学校领导要带头提倡讲真话、讲实情、报实数,为统计工作营造一个实事求是的工作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依据法律规定,主动承担职责,自觉履行义务,树立全局观念,担负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以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综合统计部门要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二级管理,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高质量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及汇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健全工作网络,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基础工作(1)机构编制。应在学校办公室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明确统计负责人和综合统计员,并考察任校属各单位的兼职统计员,形成以校综合统计室为核心,以校属各单位的兼职统计员为连接点的统计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上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关系融洽,渠道畅通,服务规范的统计工作体系。(2)制度保障。学校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和建立统计台账及原始记录;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检查、验收、核实和校正。真正做到制度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从源头上防干扰于未然,从而保证高校统计数据真实可靠.(3)队伍建设。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育统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确保统计数据可靠的根本保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就是要求加强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有新知识、新业务出现。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自身业务,而且要了解宏观教育形式,不仅要了解统计,而且要学习教育管理、经济理论、计算机开发运用及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理解数字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统计工作的内涵。为此,一要加强对统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二要保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营造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三要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道德风尚;四要建立一支重视数据与强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型统计队伍。传统的高等教育统计只注重数据的整理,忽视统计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统计要适应高校的发展,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服务方向,实现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并重的统计工作格局。统计员队伍的建设必须抓住这一特点,转变观念,形成基层数据统计和综合部门数据分析的双统计格局。五要加强统计工作考核。将统计工作考核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和统计员个人年度考核,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统计工作有序开展。(4)载体构筑。高职院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求对本校的状况非常熟悉,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其它院校的发展情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统计改革从纵向与横向的相关联上、内部与外部的相互协调上入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高职院校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建立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使数据更新、更准,不断提高统计质量,从而用来满足不同需要。同时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发展需要,加强统计信息网络的建设,扩大信息交流,建立外部信息联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横向网络,使信息交流做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
3、提高统计法制意识,规范统计资料,加强统计工作管理与监督教育统计方面的法规日益健全,使依法进行统计检查具有了权威性、公正性和客观性.这些法规,既可以指导和规范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有可禁止统计工作中的各种违规活动,使统计工作更好的为教育决策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进行统计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统计法制建设。(1)各职能部门及统计人员要不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统计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的水平。要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各部门领导要支持和监督部门的统计工作,积极推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达标制度,避免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现象的发生。(2)综合统计部门要定期对部门统计工作开展巡查、稽查和执法检查,督促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变”这一时展的主题,及时转变观念,切实改变过去以数据整理为主的统计工作模式,形成既重视数据整理又注重信息分析“两位一体”的统计工作格局,坚持依法统计,根据《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为统计服务教育决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