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文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摘要】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所做的一系列的安排,并由此建立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藉由若干评价子体系的支持。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当包括: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经济责任评价内容体系,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特色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满足审计项目需求的经济责任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准确反映评价结果的经济责任评价责任界定体系。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构建科学适用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必将进一步促进油田领导人员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和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考察、奖惩和任用干部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依据。同时,也必将使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继续保持中国石化领先水平,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所做的一系列的安排,并由此建立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藉由若干评价子体系的支持,其内容应当包含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责任界定等四个评价子体系。其范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评价;二是对被审计人的评价,对其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日益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较之以往更为迫切和必要。

1.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1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严格依法规范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严禁超越职责和权限进行审计和评价,准确界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信、可靠、可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履职履责情况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客观公正地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既不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又不脱离实际、妄加评论,做到以事实说话、以道理服人。为此,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作为支撑,以确保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可信性与可靠性。

2.持续提升领导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的需要。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可以为评价被审计人经营管理效果提供标准和参考,使领导人员明确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应建立的制度、应遵循的程序、应加强管理的关键风险控制点。这就能够促使领导人员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涵盖的内容和指标,对照检查、防漏补缺、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科学决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的能力,有效遏制盲目决策,杜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发生。

3.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组织部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人,审计部门要根据组织部门签发的委托书开展审计。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将组织部门的要求融入到具体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中去,审计报告的内容就会得到充实,审计评价就有深度。如果根据评价的内容再作深入的量化,就能简明、清晰地为组织部门提供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相关信息。4.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基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评价的质量高低,构建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能够使评价工作规范统一、目标明确、方向正确、重点突出,使审计结论全面、客观、公正,从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不足

1.审计评价内容模糊不清。《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两办《规定》都是从宏观上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做了规定,但是没有具体规定应评价哪些细化的内容,这就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在具体“审什么、评什么”方面存在一些争论和模糊认识。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或者将不应纳入评价范围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者评价内容过于狭窄,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审计评价指标标准不统一。各种审计法律、法规及规定中没有评价指标体系的描述,没有具体规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乏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有的审计报告成了财务收支审计的翻版,有的则完全采用定性指标评价被审计领导人员。面对不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有可能做出不同的审计评价,从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这已成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最突出的问题。

3.审计评价体系缺乏适用性。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或不同层级时,对其领导人员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一般是参考《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进行审计评价。有些大型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所属各单位所处的板块类别、行业特点和发展时期不同,很难保证评价体系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4.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审计评价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点,即经济责任的界定和归属采取回避的态度。审计评价要么充当老好人,避重就轻,点到为止,要么是为单位领导人赞扬拔高,讲一些该领导人如何会管理,生产如何上水平,为人如何正直廉洁,甚至把被审计单位职工队伍如何稳定、计划生育获得什么奖项等都纳入评价,却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价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背离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目的,淡化了审计的监督本质。

三、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方法

1.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经济责任评价内容体系。第一,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单位内控制度和管理的健全性、有效性,特别是对各主要经济业务、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与监管是单位领导人员的主要责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的综合情况评价和业务流程评价,对内控执行的整体情况作出评价。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第二,评价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主要评价领导人员所在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否遵守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在审计中有无发现私设“小金库”、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将应当纳入法定账簿的资产未纳入法定账簿或转为帐外;有无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开设银行账户;有无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无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交国家财政收入;有无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拨款、退税款或补贴款;有无不按预算或用款计划核拨国家财政经费和资金;有无违反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有无在财务活动中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在财经方面有无其他违法违纪行为。要根据内容评价国有企业有无因遵守财经纪律不严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潜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第三,评价经营管理及绩效责任。完成主要经济承包指标并取得经营业绩,是单位领导人员应承担的主要经济责任。而经营业绩的优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因此,反映主要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应成为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评价内容。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利润额、经济增加值、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净流量负债比等。第四,评价重大经济决策责任。重大经济决策主要指对外投资、建设项目投资、国有资产处置、大额融资、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方面的决策。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对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进行风险控制也就成为其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的重点,也是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用于反映重大经济决策责任的既包括定性内容又包括定量内容。第五,评价安全稳定责任。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隐患治理等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单位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控制情况是考核被审计人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成立安全领导机构,是否配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是否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是否有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安全规章的执行情况,安全事故次数,交通事故次数,设备安全事故次数,火灾事故次数,集体上访事件次数等。第六,评价社会及法律责任。单位领导人员不仅承担着单位内部各方面的管理责任,而且承担着服务社会、维护职工利益和守法经营的责任。因此,应从节能减排额、职工薪酬平均增长率、环境污染事故次数等方面考核被审计人的社会责任,从信息失真比率、违纪违规比率、小金库占有比率等方面考核被审计人的法律责任。第七,评价可持续发展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也是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重要责任之一,重点应考查被审计人任职期内对基础设施、研发费用、人力资源的投入及在环境治理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等内容。第八,评价个人廉洁自律履行情况。主要是评价在审计中有无发现单位领导人员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以及以权谋私获取非法收入或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的行为,从总体上评价被审计人有无因不廉洁自律给单位造成损失和社会影响。

2.构建体现国有企业经营特色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数理计算方式取得的综合反映被审计人任务内总体或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情况的概括性数据。评价指标的设立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应当坚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对同一类型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尽量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第一,评价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真实性指标。从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生产经营计划完成情况、财务预算完成情况、会计信息、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六个方面来设定评价指标:一是评价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年度投资信息失真率和投资计划完成率两个指标进行反映。二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年度生产经营信息失真率指标进行反映。三是评价企业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年度财务预算信息失真率指标进行反映。四是评价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资产失真率、负债失真率、所有者权益失真率、审计期间企业平均收入总额失真率、平均成本总额失真率、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等指标进行反映。五是评价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进行反映。六是评价企业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可以通过考核指标完成率指标进行反映。第二,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变动及持续发展情况指标。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变动及持续发展情况,可以从资产质量改善情况、财务结构优化情况、资产运营效率提高情况和生产经营及发展能力提升情况四方面来设定评价指标:一是评价企业资产质量改善情况,可以计算并比较审计期间期初、期末不良资产率变化情况以及计算各年度总资产报酬率,分析其变化趋势。二是评价企业财务结构优化情况,可以计算并比较审计期间期初、期末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三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提高情况,可以计算各年度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其变化趋势。四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及发展能力提升情况,可以计算各年度企业销售增长率和企业资本积累率,分析其变化趋势。第三,评价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程度指标。评价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程度,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指标。具体可包括企业财务收支核算及管理合规性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情况、企业重大事项规范决策及执行效果情况、安全环保责任措施落实及效果情况和企业处理各方利益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等。对企业财务收支核算及管理合规性情况评价,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即计算审计期间违纪违规金额和违纪违规率。违纪违规金额包括企业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各种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违纪违规率即违纪违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率。第四,评价个人廉洁情况指标。这个指标的评价基础单纯在财务资料中很难得到,使得这项评价更加困难和复杂。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渠道获取有关线索:一是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情况,通过审计查证,作出相关结论。二是通过谈话和制订问卷调查表,向领导人员所在单位有关个人或机构获取相关情况,然后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查证,确定企业负责人及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否存在不廉洁行为。

3.构建满足审计项目需求的经济责任评价方法体系。第一,定量分析———审计评价的主要手段。定量分析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统计等资料中采集相关数据,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量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审计评价的主要方法。定量评价法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档次两个基本要素。第二,定性分析———审计评价的辅助方法。本文前述的定量分析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常用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因为它不能体现非数据因素所能表达出来的客观效果;二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比如基础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因此,一个完整、准确、公正的审计评价,需要由定性评价做补充,才能弥补定量计分评价的缺陷,从多个层面反映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定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定性评价相对准确,应力求做到:一是综合反映多位评价人员的意见,不能仅根据个别人的意见予以定性;二是采用科学方法,目前较为通行的方法是将定性评价的内容设置技术规范,制定参考标准,将实际情况与标准对照,在此基础上做出审计评价。第三,定性与定量结合———审计评价的发展方向。具体审计工作中,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仅仅罗列数字,没有定性分析评价,报告反映的资料和数据往往无法衡量经济责任人履职情况的好坏;有的经济责任报告则只对责任者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文字叙述,而缺失支持审计报告的量化数字,无法评价责任者任职期内的企业经营状况、效益情况等。

4.构建准确反映评价结果的经济责任评价责任界定体系。第一,分类评价。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内容和审计查证结果,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逐项作出审计评价,应从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遵守廉洁从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其结果应与综合评价结果相吻合,所选取的各项抽样指标应经过审计核实和确认。并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到定量评价统一标准,定评价准确到位。第二,综合评价。在前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项评价内容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计分权重,确定每项评价内容的评价得分,并由此计算得出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综合得分,根据得分确定审计评价结论。第三,责任界定。在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被审计人在问题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予以划分和认定,除落实和认定被审计人的履职责任外,还应落实和认定其他相关人员相应的责任,为审计依法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和建议提供依据。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作者:刘晖 单位:胜利油田 高培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