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路径探索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路径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路径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路径探索

由于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审计时间跨度较长以及审计人员所掌握信息资料的有限性等原因,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评价不准确、应承担的责任界定不恰当、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失当等情况,均可能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二是损失的多重性。不同于其他常规审计,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将归入被审计对象本人档案,并提供干部管理监督部门作为其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实施经济监督,如果得出的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所造成的后果不仅影响被审计对象的个人前程,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政治、社会、政府信誉等多方面的损害。这种损失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既有审计主体的,也有授权者的;既有组织的,也有个人的。三是影响的长久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后果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作用时间长,影响不易消除。如果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对审计机关形象的损坏会以多种形式传播,不以审计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且在公众心目中重塑形象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其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如果涉及行政复议或司法诉讼,将耗费审计机关大量时间和精力,其中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又可能引发新的审计风险。四是控制的艰巨性。鉴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量大,涉及对个人承担责任的认定,涉及被审计对象任职期内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涉及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性,更涉及个人廉政纪律执行情况等等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审计程序的各个阶段、环节上布控设防,投入的人员越多,时间越长,风险成本就越大,风险-成本-效率的关系越难处理。审计机关只能在一定的成本范围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内,而审计过程中控制风险也显得极其困难。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审计法制体系尚不健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审计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审计计划安排和审计资源配置尚不合理,这些现实也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讲,可以划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原因,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被审计单位等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完善过程,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善等问题比较突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研究内控制度,还要深入决策程序,更要看决策的效果,而这些信息的不确定性很大,加之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审机关总处于弱势,其掌握的信息资料受限,有时可能是不真实的,以此为基础作出审计判断及审计结论,产生审计风险的概率很大。从法律环境看,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且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有诸多合理不合法问题的存在,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无法无规可依。审计时就必须依赖职业判断,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审计风险。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依照1982年通过的宪法设立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行使本行政区域的依法审计监督职能。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当审计触及到地方利益或触及到地方主要领导授意、决策的事项时,审计机关会遭受各方面的压力,很难保持审计的独立性。由此可见,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不能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也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既包括被审计对象个人,又包括其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限达5~8年,最短的也有3年左右,这些单位大多业务经营跨度大、管理考核制度复杂,财务会计资料繁多,在确认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工作量极大,且还涉及被审计对象责任的界定等等问题,这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主观原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观原因,来自审计人员自身,主要包括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等方面。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审计部门又是以政府监督机构的形式出现,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威。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对一些问题的认定上,审计人员往往会比较强势,容易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专业性和政策性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难以达到完成任务所需的理想期望。加之这项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上述几个方面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我们实际情况还有较大差异,由此也会带来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治理审计法律环境是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制度保障

国家审计是依法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有效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尽量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审计工作规范化方面,应尽快着手制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对领导干部怎么评价、评价什么,应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尽快制订领导干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确定通用的评价指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不予评价。

(二)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是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坚实基础

2010年两办出台的规定中明确了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在具体项目审计中,应结合不同部门和企业的特点,对相关审计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审计。其中应重点关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关注领导人和单位执行财经法纪情况。此外,还应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布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关注领导干部发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三)遵循审计程序、注重审计质量是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应严格依法进行审计。严格依法审计是化解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审计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在审前调查、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环节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严格划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严格划分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各自承担的责任,严格划分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各自的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还需注重企业自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与任期审计相结合,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

(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可靠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操作者,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和审计风险的大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业务素质提高主要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学历层次、丰富专业知识、组织好相关法规的学习等;政治素质提高主要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敏锐性、抓好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形象;道德素质提高主要是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希望并存,只有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并有效防范风险,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使审计结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遏制腐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史爱珍单位: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员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