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统计人才培育的缺陷与革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少院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来扩大本校的招生规模,而不是培养学生在以今后的学习中学习好知识和毕业找到好的工作为根本。这些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不断上涨,学校的培养模式却没有跟上社会的就业市场,导致了就业困难,学校设置的专业雷同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当下大部分院校在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就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落后、课程体系安排不科学等等问题。笔者在深入了解实际中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之后,认为各大高校在培养经济统计专业人才方面应当详细了解市场需求,以市场需为导向。仅仅是以各校自身的条件和自有的师资力量来培养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往往会使得这些人才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基于对各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各高校该专业开设的培养方案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措施。
1目前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们对部分已开设经济统计专业的高等院校,部分从该类经济统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虽说随着该类专业的不断扩招之后,各院校的师资力量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远远不能达到专业的要求。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体现:教师本身的知识范围不宽泛、欠缺实践能力、不会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掌握的是老化的专业知识点,学校缺乏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和掌握专业英语的教师,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路程,缺少足够的实战经验,这些问题使得学校很难培养出专业合格的高端应用型经济类的统计人才。
(2)学校课程安排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学校在按专业设置课程学习的时候不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过分的强调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性统计课程安排不足,对社会经济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的内容不多。使得学校培养的这类人才实践能力差,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发展,不能做到将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二是很多院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过于主观,开设课程的时候是以学校的师资队伍为主要考虑因素,教师可以上什么课程,能上多少课程,就安排上什么课上多少课,而不把学生学习该专业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才可以适应市场需求作为考虑的重点。因为这些问题,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3)学生所学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学校培育人才要与市场所需相适应,能够被社会所用,那么学校的就业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形势不会如此严峻。而经济统计专业当下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教育模式一成不变,滞后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学到的知识狭隘,专业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据调查往年经济统计专业毕业生了解到,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指导作用不大,有将近20%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通过实践工作发现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在运用中存在很大的不足。各院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出现理论功底差的同时,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实务知识也跟不上日常工作的需要,更不提有关统计的法律法规了。
(4)就业单位对经济统计专业认识不全面,缺乏重视。当下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统计专业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统计知识并不能为企业增加业绩,在管理层运用统计知识不多,主要还是依靠他们的定性经验来决策重大事情。此外,由于人们的定性思维,认为统计无非就是搬弄几个数据。正是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影响和限制了市场对经济统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如果人们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统计专业应该被看成一门实用而且值得研究和学科,一旦将统计和其他领域相结合的话可以延伸出许多的新学科。例如,金融、股市和贸易统计。目前,教育部门是将统计学设置在理学门类下,对于这类专业毕业学生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可以是经济学和理学学位。由于受这方面的误导,很多用人单位对该类统计学科的认识进入误区,将统计等同于数学,无关企业的经验管理。
2更新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鉴于前面分析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更新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修订了新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在师资力量、教材选用、课程安排和学生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放在培养的首要位置,为改变统计人才培养措施提出了新思路。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在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时,要求教师必须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尽一切能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创建严谨求实、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工作精神。各科目教师课前必须收集好相关教学资料设计好教学流程安排等准备工作。提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创新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知识和教学水平。制定优秀教师选拔制度,成立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为经济统计专业教学树立榜样。
(2)选用合适的教学素材,做好教材建设工作。选用合适的经济统计专业教材,考虑教材时效性、规范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之外,也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列入其中。只有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性,进而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在选用教材上可以尽量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者采用省部级以上推荐的教材。这些是国家统计教材编委精心设计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有专业资深的统计教师或者国内外相关的学者专家提供意见。对教材的时效性、规范性、先进性和权威性有了基本保证,规范了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安排,不像传统的统计教材那么繁杂,也增强了其新颖性,符合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些教材还附带一些简易的外文,对于双语教学起了一定作用。
(3)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体系。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始终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适应市场需求,在学生学习课程安排方面,应将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学生学习数理统计基本知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所需的是集合市场调研、质量管理、预测与决策和熟练各种统计分析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经济统计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能力获取是建立在能够运用数理统计的基础之上的。纵观现代统计学,数理统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的是抽样检验,还有其它方面用到的计量回归分析法,都是如在检验出厂产品合格率方面建立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之上的,它通用于存在随机现象的一切领域。
第二,加强经济管理类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的经济统计人才应该熟悉各种经济变量,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灵活运用,对于实际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建立起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证分析。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等学校统计类专业课程设置在经济理论知识方面较为薄弱,鉴于此,我们可以建议学校多开设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课程,例如《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了解。
第三,厚实外语课程的学习。首先,在世界大多数先进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美国都拥有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统计制度,这些完善的体系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在学习和借鉴的时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一门或者多门外语,才可以和外界相互交流。此外,在不断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企业也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统计人才。
第四,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统计是一门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多开设统计实验课,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一环节加深统计理论知识的记忆。如收集各种实际中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核算案例,让学生在学校专门的统计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和处理。或者可以安排一些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实训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建立多元化培养目标。目前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存在院校开设的专业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不相一致,这种现象是普遍而正常的,这就使得专业的经济统计人才培养必须多元化,不能沿用传统单一的培养目标。学生有很多选择,在就业方面可以选择去各种单位或者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或者考公务员。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不够宽泛,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继续深造的学习能力也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方针,培养多元化的实用性人才适应各个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在该方针的指导下设置科学的学习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的就业空间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