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赤字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范文

财政赤字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政赤字支出绩效审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政赤字支出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

本文以2008-2013年间的财政赤字绩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财政赤字的风险性,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和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等三个方面对财政赤字绩效进行宏观角度的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的财政赤字风险处于可接受可控制范围,具有可持续性,并且在2008-2013年间,财政赤字达到了政策目标,促进了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我们建议在未来期间国家可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发挥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财政赤字;绩效审计;财政赤字风险性;可持续性;经济效应

一、引言

1.研究背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减税和增支作为主要政策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与此政策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财政赤字(赤字财政),有关数据显示,在2008-2013年期间,相对于2008年的执行财政赤字而言,2013年财政赤字比2008年绝对金额上增长9740.15亿元,相对数上增长7.7倍,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4万亿投资”。在2008年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2009年,财政赤字支出超大幅度增长,达到7781.63亿元,2013年财政赤字相对于2009年,净增长3220.83亿元,增长率达到41.40%,财政赤字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财政赤字支出的角度,通过分析财政赤字支出的绩效,从侧面反映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2.文献综述美国经济学者萨缪尔森曾经指出:“当今宏观经济学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比巨额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更富争议。”(萨缪尔森,2008)凯恩斯也明确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克服衰退是首要的问题,政府不仅可以有财政赤字,而且应该有财政赤字。此外,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构建的宏观经济模型中,通过从总储蓄中分离出公司利润的因素,证明了财政赤字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一剂良方。很显然,减税会导致较高的赤字,却增加了公司利润。家庭储蓄的增加降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低利润使公司资金周转变得困难,增加了破产的风险;同时,低利润制约了公司扩大生产的能力,失去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而财政赤字可以抵消家庭储蓄对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善公司经济预期。因此财政赤字是治愈经济危机的良方。借助财政赤字,经济研究者能够总结出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综上所述,本文将简要对我国2008-2013年间的财政赤字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此从侧面对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财政赤字绩效审计研究原则

1.财政赤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对我国财政赤字的绩效进行审计研究时,不仅通过对各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定量来评估财政赤字的绩效,而且还从定性角度对财政赤字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与财政赤字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的差额进行分析。(2)重要性原则。财政赤字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价指标。而在对财政赤字的绩效进行研究时,不能一概而论,要选取相对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提高绩效研究的效率,节约相关成本,同时达到预期的绩效研究目标。(3)可接受性原则。财政赤字绩效研究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大众的认可,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在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强调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有充分的民众基础,选取广大学者认可的、理论基础完善的评价指标。

2.财政赤字绩效研究的指标体系(1)定性指标。如图1所示,虽然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在2008-2013年,我国GDP总额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趋势,与此趋势相一致,我国财政支出也在逐年增长,这说明,在GDP增长趋势良好的情况下,我国财政赤字支出在2008-2013年总体呈增长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2反映的是2008-2013年我国财政赤字的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的金额对比,图3是两者差额的一个趋势图(差额=预算数-执行数)。显而易见,第一,我国在2008-2013年间的财政赤字实际数保持在国家的赤字预算范围内,这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总额在国家的可控范围内,我国的财政赤字预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从图3我们明显发现,在2008-2013年间,财政赤字的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之间的差额每年波动较大,在2011年以前(包括2011年),两者之间的差额每年间增长幅度大,且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在2011年之后,财政赤字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之间的差额呈下降趋势,说明两者间的差距在缩小,我国的财政赤字预算越来越科学,符合预算科学性的要求。(2)定量指标。本文借助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财政赤字的财政风险性,以及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对我国在2008-2013年间的财政赤字绩效进行研究分析,虽然说服力和科学性存在不足,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这6年间我国政府借助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以及财政赤字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引起潜在的财政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在本部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财政赤字的风险性、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和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①财政赤字的风险性。对财政赤字风险性的评价,国际上通常用四个指标: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3%为警戒线;国债负担率,即国债累积余额占GDP比重,60%为警戒线;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30%为警戒线;国债偿还率,即当年还本付息额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10%为警戒线。表1为根据财政赤字风险性四个衡量指标的定义,计算出的各个指标比重数值。第一,从财政赤字率的角度,参考国际通用的警戒线标准3%,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在警戒线范围内,并且,与警戒线还有很大的距离空间,相对于这个指标而言,我国财政赤字风险不大,完全处于掌控的安全范围之内。第二,从国债负担率来分析,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60%,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13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始终保持着1字开头的百分比,远远低于警戒线的水平,以该指标为标准,我国的财政赤字几乎不存在任何风险。第三,债务依存度是衡量财政支出中依靠债务获得资金的依赖程度,在30%的安全范围内,我国的债务依存度除了2009年和2010年相对其他年度而言比较高以外,剩下的考察年度与警戒线30%差距大,说明我国财政赤字的风险性可接受,在控制之中。第四,我国的国债偿还率在2008-2013年间,平均水平都超过了警戒线10%的标准,单独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财政赤字处于风险状态,侧面表明,前面发行的国债给未来年度增加了偿还负担,占用了财政支出用于未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科学教育等资金。综合四项衡量指标,总体而言,我国的财政赤字风险性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在未来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这样的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现行的财政赤字水平。此外,我国的国债发行额和国债余额依旧处于较高水平,国债的付息额呈增长趋势,这些情况表明,未来期间,我国的国债偿债压力将可能进一步增大,国债偿还率突破警戒线的风险可能性大,未来我国政府应该注意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合理控制财政赤字,控制国债的规模,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在我国放缓经济增长,保持7%的GDP增长率的情况下。

②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是指政府能否无限期地保持既定的公共收支格局或政府是否将最终被迫改变财政政策的态势。它实际研究的是政府的债务清偿能力问题。当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时,财政赤字就是可持续的。一般有以下几种衡量财政赤字可持续性的方法:宏观经济指标法(将财政赤字规模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考虑)、公共收支协整关系法以及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法。由于公共收支协整关系法以及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法计算比较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误差大,所以本文选择宏观经济指标法,简要评估一下我国在2008-2013年间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以此为基础,预期我国未来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

本文选取CPI衡量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水平,财政赤字率作为财政赤字规模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是2008-2013年间我国的CPI、GDP增长率以及财政赤字率的百分比指数。总体而言,在2008-2013年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与GDP增长率基本保持相同的趋势。在保持平均8%以上的GDP增长率的情况下,2008-2013年间的CPI水平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并未引起物价持续高幅度的上涨,虽然存在一定的通胀影响,但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这个角度,说明我国的财政赤字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政府可以保持当前水平的财政赤字政策。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CPI波动较大,尤其是在2008-2011年间,在以后两年,趋于平缓,这可能表明,我国政府确定的财政赤字规模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这进一步论证了我国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随着财政赤字预算越来越科学合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未来期间,我国可以保持目前财政政策的总体模式,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③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根据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财政赤字的增加能够扩大就业、消费和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提高收入水平而增加国民储蓄,其政策含义在于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复杂,且大部分是间接影响,由众多学者对此利用各种模型进行分析,本文仅从财政赤字对私人投资和居民储蓄,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角度进行粗略的衡量评价。首先,从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角度,“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是政府支出必然增加。从图4可以从宏观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在2008-2013年间的政府财政赤字,并没有使私人投资减少,相反私人投资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其次,通过增加财政赤字,达到了促进消费和投资,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的人民币储蓄逐年增长的目的,这些都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在宏观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符合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最后,从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角度,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和投资有所增加,这两点能从图4和图5清晰地得到支持。综上所述,我国的财政赤字支出在2008-2013年的后金融危机期间,发挥了积极的促进经济复苏、应对危机影响的作用,财政赤字的绩效值得肯定,当然,本文仅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得出结论,具体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多大,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绩效审计的严谨性、说服性角度来说,需要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得更加充分合理的审计证据,支持财政赤字绩效审计结论。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实际经济形势,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财政赤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达到了国家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实现了其政策使命,而且,从宏观视野而言,并没有带来财政赤字本身具有的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我国在2008-2013年间财政赤字的绩效,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给出一个肯定性的支持意见。在以上有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在目前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下,我国的财政赤字将继续在扩张的财政政策下得到适度的提高,财政赤字手段依然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再有,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纯依靠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提高内需和投资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国家财政赤字,是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回暖疲软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只有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乃至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第二,推进税制改革,拉动国民消费与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发展。除了要利用财政赤字政策扩大政府支出规模以外,还要依靠拉动内需、促进企业投资等手段。西方经济学理论表明,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通过刺激内需、优化投资环境等手段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企业投资积极性,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孙文基.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挤出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许雄奇,陶磊,章晓英.财政赤字、人口结构与国民储蓄——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8)[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

[3]邹元婷,许莉.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1952-2007[J].改革与战略,2010.

[4]李红兵:财政政策与财政赤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夏少刚.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01).

[6]郑天祥.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3(03):128-129.

[7]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才.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J].财贸经济,2003(8).

[8]王晓霞.财政可持续性研究述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9]孙文基.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04).

[10]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02).

作者:吴新霞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