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绩效审计目标的构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理念在国内外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引进,尤其在激励机制以及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企业开展内部绩效审计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合理优化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措施和途径。第一,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经济性差、浪费现象严重、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工作,对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以及成本和费用的发生进行严格的审查,就会激励各部门自我控制积极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益,从本部门做起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积极做出调整。第二,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应该以最大化资源使用为分配原则。其中资源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绩效不仅包括经济绩效,还包括社会效益。第三,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是履行国家全面审计的职责所在。我国审计法规定:企业的审计部门和机关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以及合法性进行监督和检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企业财务状况的发生忽视了效益型的审计,所以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
从我国近几年企业绩效审计方面的实践来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影响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某些行政活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短期行为以及部门利益和行政级次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直接影响审计部门执行过程中的独立性。现行审计体制独立性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足。领导人的治理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效果。有些企业认为审计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是很大的,比如:审计人员的人力成本、审计工作对其他部门正常工作的影响等,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缩减了审计部门的工作,甚至没有设置单独的审计部门。第二,绩效审计经费的约束。有些企业在设置审计职能岗位时尽管在组织结构上表现出了独立性,但是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及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仍需要财务部门的审批和审核,两个部门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审计人员素质未能适应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
绩效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有职业道德做后盾。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属性和特点、业务活动有较为熟悉的了解,并且对相应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有较为深刻的掌握,这是对审计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要求非常严格。公平、公正、廉洁,这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审计结果准确的基本条件。但是,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表现出应用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结构较为单一、缺乏训练有素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审计人员没有抵抗住诱惑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3、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评价细节并没有十分明确清楚的做出规定,这使得在审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依据准确的原则和规章制度做指导,评价结果也缺乏可信度。另外,内部绩效审计的对象存在很大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需要与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成本费用紧密结合,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忽略了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趋于同质化,这也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
完善绩效审计的建议
1、完善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把绩效审计的工作落实首先要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部分着手,详细规范绩效审计的目标、程序、方法以及策略等,保证绩效审计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法可依。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做好绩效审计的有关立法工作,明确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使得绩效审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第二,制定和完善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的治理方法,确保绩效审计工作能够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使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且完善审计相关工作的法律体系,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切实的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对政府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对不合理的行为给予改正意见,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为了保证绩效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实施和进行的首要举措,是保证各部门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的必要途径,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工作的职能。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组织结构上凸显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组织结构以及职能设计时保证审计部门的职能高于其他业务部门,审计部门直接向董事会管理,不受各级经理的行政管制,这就是从部门隶属关系上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地位,保证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第二,审计部门的经费直接由董事会授权审批,不受财务部门的约束。尤其是设有分公司的集团企业,其审计部门在职能设计上必须高于分公司的职能。
3、建立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核心的内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尽管绩效审计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增加了评价指标和标准的难度,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以及计量性等特点,所以指标设定的原则还是一致的,即在把握住大方面的同时,根据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分别设定独特的评价指标。经济性指成本的节约性。效率性指投入产出比,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这就是高效率。效果性指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与最初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有差距差多少。
4、加强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了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现状,不仅能够在审查过程中敏捷地发现问题,而且在处理数据时能够利用科学先进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提高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人员招聘时提高对应聘人员的学校背景、专业知识的考核。第二,在人员培养时可以加强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根据被训人员的职位、岗位需要循序渐进的安排。培训手段要结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吸取先进企业的审计经验。
5、注重绩效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的不恰当的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我们只能认识和控制风险,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措施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减少风险损失的程度。所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是降低风险的最根本做法。首先,审计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精力的有限性,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主要资源用在容易引起风险的环节上。其次,审计风险估测。审计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实证观察来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再次,审计风险的评价。根据风险估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引起的损失确定该风险是否为可接受风险,如何把不可接受风险通过措施控制为可接受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应对方案。
结语
企业内部绩效审计是规范企业资金使用程序、保证资金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完善业务流程的内部管理制度。我国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正和完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目前企业内部绩效审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今后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和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芳单位: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