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形势下政府环境审计的问题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政府环境审计能够合理规避环境风险
当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成为法律和法规,成为国家意志的时候,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要努力贯彻这一意志。对政府环境进行审计既能实现国家意志又能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以保障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规避其制定的政策中可能出现的环保风险;一旦发现存在环保风险,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规避方法。
(二)政府环境审计有助于监督政府环境管理
随着经济的过快发展,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规划应做到同时、同步,而这一目标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对任意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是永恒的重点、难点,一个成熟的监管系统不仅有当事人自身的监管还包括独立的第三方(即审计)监管。
(三)政府环境审计能够促进审计自身的发展
与传统的审计相比,经过多年实践修正后的现代审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管理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二是传统的审计以单纯防护性为目的,而现代审计则延伸为以防护性、建设性并重为目的,特别是在环境审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三是传统审计均采用账项审计的方法,而在现代的审计中大量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及计算机软件,在环境审计中甚至采用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技术手段,例如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等。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审计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升华,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审计也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其二,广大审计工作者认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抓准时机大力发展审计事业。
二、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但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有的地方政府没用遵循国家“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或者在破坏了环境之后才开始治理,缺乏一定的预防措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甚至有的政府对于企业违法环境保护法、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了不作为。种种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破坏也大大的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对社会公众而言,执法不严使得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正是由于法律的威慑力受到削弱,才使得企业及其管理者、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没有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而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强大的内在激励和约束,没有正视环境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
政府通过制定环境审计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的行为。目前,中国已颁布了6部环保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和395个环保标准,法律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个参照依据,但总体上是不完善的。法律层面的环境审计还停留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上;在法规层面,目前还没有没有明确赋予哪个机构来承担环保监督和检查职能、审计机关的作用和主要任务尚不全面。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往往是一种相对被动和尴尬的位置,也因为缺乏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影响审计质量。
(三)环境管理部门的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我国环境管理上的不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我国从1988年开始环境审计工作,工作的重心在国家级重点项目,如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检测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标准、排污费等费用是否按规定缴纳,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履行国际条款以及政府制定的政策审查等方面却被忽略了;二是审计方法。我国的审计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阶段,已经无法满足现状。
(四)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环境审计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其中环境绩效审计不仅需要财务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环境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包括很多必备的知识。当前我国具备审计资格的知识能力的人还很欠缺。其中基本上包括会计、审计以及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不具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规等相关方面知识背景,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培养。
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完善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公众是最强大的环保力量,也是环境问题的最终承担者,提高其环保意识是环境审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符合公众自身的利益要求。政府需要利用各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全民环保行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自觉的开展与参与环境审计活动,帮助企业树立环保的社会形象,从而间接的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组织行业专家以ISAR的环境会计公告和ISO14000环境标准为依据,尽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国现状、操作性强的环境审计执业规范文件。文件包括环境审计工作的准则、工作程序、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作为环境审计人员的工作手册促进环境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宪法为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的权限,使其具有审计和监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查单位的经济活动、财政状况检查,对不合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处罚,且处罚结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处罚的出发点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可以及时、准确地纠正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环境审计的发展,各种新兴市场的形成,管理手段日趋智能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还必须具备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审计部门为满足上述要求应当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环境审计队伍。
作者:瞿凤云单位:中交隧道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