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审计评估指标状况及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资源环境审计,以加强对土地、矿产、水、大气、固体废弃物,以及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审计。因此加强研究环境审计,不仅丰富了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还可以促进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审计人员在开展环境审计时,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的评价指标,阻碍了环境审计实务的开展。在此背景下,我们主要对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希望对更好地开展环境审计提供理论参考。
一、国外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环境审计进行了研究,到了90年代环境审计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作为环境审计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国际环保组织、会计机构和政府机构已对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如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1994)在其颁布的《环境业绩报告》中列出了共7种行业15个方面的环境指标,这些行业包括资源、大小型制造业、公用事业、交通业、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和交通业,指标涵盖的内容全面,涉及水、空气、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污染预防、遵守相关法规的情况以及与相关利益者的沟通情况等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了ISO14000系列标准,并进而于1999年提出了ISO14031。ISO14031将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业绩指标和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指标,组织内部的环境业绩指标又包括管理业绩指标和经营业绩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助于组织规划和实施环境绩效评价;经营业绩指标涵盖了组织生产操作的整个过程,指标包括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数量,资源的消耗总量及废弃物的排放总量等,因而有利于企业对环境进行控制;管理业绩指标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效率,它包括了环境守法指标、环境内部管理指标、安全卫生指标和外部沟通指标。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多次强调了可持续的发展概念,并且提出了全球第一套生态效益评估标准,生态效益=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生态效益指标强调了既要经济地生产产品和服务,又要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影响。根据WBCSD的评估标准,产品和服务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包括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破坏臭氧层气体的排放;WBCSD还提出了辅助财务价值指标、排放到空气中的酸化物、排放的废物总量三个辅助指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为了提高全世界可持续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该指南的环境指标包括了生态系统、水、空气和土地,反映了组织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包括16个核心指标和19个附加指标(刘丽敏,2007)。
另外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开始从事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如JourneaultandHenri(2008)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补贴和环境保护的目标3个方面讨论了指标的需求。TomasB.Ramos,etc.(2009)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分为4类:原材料的使用、操作绩效、生态效益和环境状况。
二、国内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环境审计评价基本上仍局限于资金财务方面。目前国内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对实务框架构建的研究较少,操作性不强。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环境行为,国家环保总局在2003年制定了《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指标解释》,包括了6个环境指标、4个产品指标和12个管理指标。2005年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技术指南》包括了污染排放、环境管理、社会影响等17项指标。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陈静(2006)提出了由环境守法指标、先进性指标、环境管理指标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标等主要指标组成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又包括了27个二级指标。仲生辉(2007)认为,环境审计指标体系的大体框架从横向来说有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自然资源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三个系统;从纵向来看,包括高层环境综合指标、中层环境分析评价指标和基层实测描述性指标。张宏亮、肖振东(2007)指出,对环境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来说,“评价”方法比“审计”方法更重要,因此构建了公共环境投资项目审计的一般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体系把环境项目的综合效益划分为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了若干个指标。吴东发,等(2008)重点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的情况,提出了有关指标体系。王如燕、丁日佳(2008)通过对北京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调研,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建立了北京市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压力型指标包括人类对环境所作出的引起积极或消极效果的行为;状态型指标显示环境的状况;响应型指标反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考虑的范围。丁艳秀(2009)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政府及公众)、内部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房巧玲,等(2010)将环境保护支出区分为环保部门财政支出和环保项目财政支出两种类型,以此构建了两种类型的环境保护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环保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经济性指标、合规性指标、资金配置效率指标和资金使用效率指标;环保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合规性指标、环保效果指标和资金使用效率指标。王学龙,等(2011)以环境价值链为环境审计的评价载体构建了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将所有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二个层次的指标包括了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系统、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回收6个指标,第三个层次包括了22个指标。
三、研究结论及展望
总体而言,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由于其对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早,因此其研究成果比较完善,这些指标为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提供了参考,但该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不同企业的环境绩效披露的标准化,主要是为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使用,对内部管理者信息的需求考虑较少,因此企业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加以选择。另外国外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并未给出具体可操作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的环境审计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与当前环境审计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大多只是停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因此其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可操作性较差。当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监督、鉴证和评价工作正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以及操作性强的程序、方法、评价标准,使得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实施环境审计时尚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和诸多的困难。因此加强对我国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开展企业环境审计提供指导,也可以为企业评价自身的环境状况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