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审计前瞻性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引入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特别是国家审计职能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已经制定并完善了关于环境审计方面的法律框架和审计规范,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培养出了环境审计方面的专门人员。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所显示出的诸多优势,使得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努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才刚刚起步,所涉及的领域也仅仅局限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其差距主要体现在开展环境审计赖以存在的理论规范尚不完善,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尚不普及。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现状和多年来实践探索的经验,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总结,以求助力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开展环境审计是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要求和必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值比重的快速增加,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得我国目前已经面临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二)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是纵向经济责任扩展的必然结果。纵向经济责任扩展,要求我们必须将过去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想,转变为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目标不仅是单纯经济性的,还必须要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
(三)开展环境审计是全面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必要条件。在现行的经济核算办法中,并未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实际上,环境资源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重要比重。许多企业只关心实际生产成本,并不考虑其产品的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导致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必须有社会和纳税人埋单。只有将环境成本一同计入其产品成本,才能促使企业自觉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环境保护。
(四)从国际方面来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许多国家的环境审计不但立法完善,还建立了环境审计机构、体系,并拥有环境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自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得到认可,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却并不被世界认可,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不但经济上要向世界看齐,环境上更要领先,所以我们也要重视,而且必须重视环境审计问题,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性的自然环境。
二、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薄弱,宣传工作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起步晚、宣传缺失等现状,导致人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不高,环境常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探索不足,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甚至于国内审计人员也没有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工作必须依法执行。也就是说:第一,执行的审计是经过授权的;第二,审计工作中对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就目前来讲,我国环境审计仅后者相对较为完善,已经颁布了十多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管体系结构框架,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参考依据。然而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授权却远远滞后于发展需要。我国对环境审计在法律规定上并未作出任何职责上的规定和授权,使环境审计在执行中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三)无明确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目前我国相关标准均未对环境审计做出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审计人员在执行环境审计时,只能参照其他方面审计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加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就会影响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以计量,按照目前推算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会计信息中的披露存在缺陷,因此企业无法提交出规范、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
(四)审计人员环境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匮乏。环境审计涉及领域极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但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又要熟悉环境知识和相关法规。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多为财会方面的人才,对环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保证环境审计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五)环境审计起步晚,基础薄弱。起步较早的国家,环境审计的制度和法规已经相对完善,审计范围也已由内部审计、政府扩展到外部审计、民间审计,审计内容也已经涵盖了从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价,到企业关于环保信息的披露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我国起步晚,涉及面窄,甚至于对于现有审计资源仍不能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外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环境审计方面的作用。
三、针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审计人员懂得环境审计致使第一步,要顺利开展工作,还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重视。因此,审计人员应积极进行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讨论,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理论标准体系,科学指导日常实践。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渠道广泛地宣传环境审计,为环境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完善环境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原有法律中尚未完善的条款应尽快补充,确立环境审计工作的法律权威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加强和完善我国环保方面相关法规,提高其作为环境审计依据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快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开展环境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会计这一前提条件。所以,推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快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关于披露和报告环境信息的的规定。只有改变我国环境会计相对滞后于环境审计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四)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最突出的现状便是基础薄弱,要加强基础建设,首先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环境审计道路;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
四、对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
(一)审计方式应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拥有最高权威,能够足够吸收环境方面的专门人才参与到环境审计工作中,以弥补审计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基本知识的欠缺,从而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准确度,保证环境审计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模式应以联合审计为主。进行环境审计,不但要具备财务审计的技能,懂得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对环境相关专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仅具备财会审计技能,却没有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环境审计工作中就无法判断和评估被审事项的环境成本和效益,审计报告也就很难具备说服力。因此,环境审计的具体方式,可以尝试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审计人员、环保法律部门和环境专家联合审计的模式,从而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三)突破传统的审计机构设置,建立环境审计专门组织机构。现行的审计机构设置,是按被审计对象行业性质确立的,然而环境审计的对象包含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主体及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单位,具有较高程度的专业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因此应根据需要,适时设立环境审计专职机构,处理环境审计的相关事务,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搞好试点探索经验。为减少环境审计的盲目性,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选定某个地区或项目(如生态保护、污染控制、专项资金、环保工程等)作为环境审计的试点,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今后环境审计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关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企业对生产的外部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改善情况进行审计。
(五)加强环境审计监督的力度,确保其权威性。目前,全社会环保意识仍然较为淡薄,环境审计开展较晚,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强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环境审计机关也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环境违规行为依法严厉制裁,提高行为主体的环境风险意识和环境破坏成本,从而推动环境审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