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家审计对权力监督对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确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在行政执法方面,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违法不究的现象,甚至还出现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情况,这就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加强国家审计有助于更好地实施权力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国家审计是依法实施监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国家审计是从全局和根本上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审计机关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国家审计可以从宏观角度提出改进制度和完善政策的有关建议,从而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因此,发挥审计所具有的功能和独特优势,深化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仅能够引导和督促政府及其部门正确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而且有助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当前国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审计的执法权限受到限制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国家审计的权力受到制约。根据我国《宪法》和《审计法》相关规定,审计部门的权力主要是行政处理权和经济制裁权,但是这些职权不能保证国家审计机关提出的处理决定得到有效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容易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的调查取证过程缺乏强制性。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强制执行权,如果审计机关发现问题需要当事人认定时,还需要当事人的配合,这实际上就严重影响到审计的效果。
(二)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方法亟需改进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的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还明显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技术手段比较滞后等。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绝大多数单位都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而审计部门现代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不仅加大了审计风险,也影响了到审计效率和效果,导致很多时候审计监督质量不高,监督的权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三)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审计作用发挥不够
在当前阶段,由于监督网络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的分工各不相同,因此没有完全形成合力,整体功能的发挥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审计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不够,并且对审计查实的责任问题整改不力,很多时候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有些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这就大大提升了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深刻认识国家审计的重要地位,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机关承担着宪法赋予的经济监督的职能,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清除腐败,及时发现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审计的重要地位,要积极采取措施,从人员的素质、经费等方面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只有保持审计机关在体制、人员以及经费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或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独立自主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才能使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摆脱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切实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在当前阶段,必须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努力为国家审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制定审计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在审计执法主体资格、审计调查、审计取证以及执行等方面进行更加明确的严格,确认审计机关具有监督权、处理权以及处罚权相统一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能够及时依法行使审计检查权和审计处理权,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职能得到真正发挥。审计机关要把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研究政策背景,把握政策意图,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深入揭示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不适应、不利于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问题,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本文作者:陈虞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