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内预算编制跟踪审计研讨范文

校内预算编制跟踪审计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内预算编制跟踪审计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校内预算编制跟踪审计研讨

传统预算执行的审计具有局限性

传统预算去执行的审计具有以下的局限性:首先,传统预算的执行审计以用合法性作为主要价值判断的标准,着重查处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却不是审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是否具有效率,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和有效果,这些可能会导致被审计单位会放弃更高、更有效价值标准,导致审计工作偏离预算和执行审计本身存在的价值。

看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大多情况下是在项目决算时,与预算完成的实际情况作对照,然后作出适应性的评价,所以多是事后审计,与其他事后审计的缺点大致相同。可能存在违法、违规或低效益现象,难以纠正,或在纠正时需付出极大代价,造成预算资金使用低绩效。传统预算的执行审计,是短期资金管理重点的审计,审查年度是否合理安排预算的资金,对已安排的资金使用过程与最终结果却关注很少,着重对某些金额大、跨年度项目资金的缺乏长期监控与效益的跟踪评价。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完全克服了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局限性,这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互相结合,在预算执行真实、合法地完成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进行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提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使其具备合法性和效益性,强调这是对预算编制、执行与结果的全过程审计。

预算编制的绩效审计

(一)预算编制需遵循绩效原则

“绩”和“效”这是绩效预算包含在内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绩”是指审计客体业绩,也就是“产出”的“量”与“质”。“效”则是指单位资源的“投入”与其实际上所实现的“产出”,这其实就是预算的主体资源与占用的效率以及耗用资源的效率。截至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遵循绩效原则,预算编制的时候,盲目搞平衡、去大型投资的项目缺乏可行性的论证,资源配置并没有考虑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严重的重复购置与建设现象,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低,乃至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的有效性,需要预算编制遵循着绩效原则。

(二)绩效预算的编制审计

绩效预算,它以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于政府预算上建立。但是,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仍然是投入到预算,重心已经放在争取预算的拨款,却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产出与效果的关心不够,资金分配之后,缺少有效地跟踪问效,至于预算多少与绩效之间毫无联系。预算浪费是最大浪费,因此高校预算的执行、绩效的审计应该从编制的绩效预算开始,编制绩效预算的时候不考虑原来的项目、在完全不顾及历年基数的前提下,把学校本级和所属部门的预算在年度实际所需前瞻性的人头经费、公用经费与建设修缮开支等等,那些前期可预见的,又十分必要的支出,以轻重缓急为标准去分类和分档,并且要逐项进行测算和相关的论证,之后按类、项、款分别详细列示资金数额和用途。作为审计部门,需主动了解预算编制情况并要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对所采用定员、定额的标准的科学、合理与符合实际情况等进行检查,提出意见与建议,实施并明确各级的经济责任制,保证了预算的编制质量,也为准确评价各个审计客体预算执行的绩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

(一)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审计目标的准确定位,在现今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总体上确定了重点与方向。预算执行绩效及审计,要围绕着国家宏观经济以及现在审计形势,由学校的目标来确立审计目标。结合制度的改革,审计学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以此作为基础对资金支出、资金效率重点审计。分析、考核并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检查预算支出的合理、合规,突出审计资金支出低效益,使用是否分散,以及其他对学校的发展有妨碍的问题。优化支出结构,使审计目标由真实性、合法性逐步向效益性发展,提高使用效益,这实际是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战略目标。

(二)高校预算审计的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审计,评价经费支出、使用效果及影响,以支出“结果”以及“追踪问效”为导向,通过定性的分析以及定量的评判为手段,依赖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有:指导性总体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指标。总体评价标准以预算资金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为原则和标准,是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的衡量与评价标准,作为指出审计意见与结论的依据。总体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国家法律法规中的方针政策;学校的标准;审计工作目标与计划;以及其他同类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年度审计建议或成果等等。高校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评价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依据,但却不能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程度进行说明,所以急需设置能够协调发展的具体评价指标。对于高校绩效的评价体系,我们就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与关键绩效指标互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我国高校绩效战略目标进行划分,分为教学、科研、自筹、资产、校产和声誉绩效等几大层次。在这之后,对这六大层次之中更加详尽关键的绩效指标,对于预算执行结果需要加以衡量,在一些看似极其细微关键点去衡量预算的执行效果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以资金的流向为切入点进行绩效跟踪审计评价

可以说,预算执行审计其规模相对来说较大,而且这一程序的时间较长,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必须在审计全过程中紧扣“绩效”,因此要紧抓以下三点。

1.审计对象。重点选择对预算金额大的对象进行审计,或者是对特殊部门掌握的资金进行审计。

2.审计内容。审计预算的收支外,需部分去审计预算的执行影响比较大的专项的资金。按照发现或者是掌握的线索,提供重点,加强预算资金安排、管理与使用情况审计,充实预算执行审计。部分的专题,可以采取年度滚动审计方式,同时,再利用审计资料,即使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注意与预算执行的审计之间进行有效衔接。

3.具体审计实施。在审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部门,对不同审计的重点进行确定。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关部门关注或急需掌握,需解决热点,焦点与难点的问题,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合理的审计。资金使用问题比较凸显的,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促使资金的掌管与使用部门建立完善制度,促使资金使用的问题得以纠正。对于审计方法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可按照差异较大的设计目的,来进行项目的审计以及相关的专项审计开展。其他问题,或某项资金的开展专业审计,有利于对审计广度的大范围拓展,也便于对高校预算进行更全面的审计,发现其中的共性、普遍性与倾向性或与其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促使问题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好、更科学的纠正,利于相关部门管理加强与改进。灵活性较强,材料真实可靠,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般审计上的不足之处,能够从更高、深、广、宏观等层次上,全面、客观、充分地反映、揭示或披露一些相关情况,或者是出现的问题。

(四)预算执行结果绩效的审计

审计客体管理活动的最后结果,到最后必须都要映射到效果上。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包括产出与影响,当审计的实践中,审计人员应严格区分这其间的两类结果,去实施产出审计与影响审计。

1.产出审计

产出审计即“审计人员检查政府耗费公共资源之后,实际所生产的产品、又或者是所提供出的服务”。更详细进一步说,其实就是通过把项目最终的实际产出与事先所预期的目标进行详细的比较,用来去分析与评价项目预先的既定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又或者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得以实现,分析和评价实际的产出与项目的目标是否保持着一致。但是,通常我们的审计人员,仅仅去分析项目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弄清楚实际的产出和项目本身关联程度是什么样的状态,以确定产出到底是否由项目的本身造成。假设我们所观察到,又或者被审计单位说明项目实际的产出和项目本身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这样,“产出”应从审计产出中删除。另外,我们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须比较实时的产出量和资源投入量,以此衡量审计的客体资源,以及深入了解使用效率,这是绩效预算审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2.影响审计

影响审计是分析目标群体行为和态度等变化对项目产出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关注,审计目标很大程度上在于衡量产出后的效果。“产出或服务都明显的已经对人、制度和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产生了较好效果,或者也可以说质量比较好”。审计重点是不但要对产出效果审查,还要审查其是否已经达到绩效预算所规定的要求,衡量出产出与目标群体要求是否相符,是否让目标群体的关心、需要以及他们的期望得到了满足。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最首先要做的是调查目标群体对于项目的所有期望,再根据实际的情况等来进行相关的确定,分析和明确期望是否能够通过项目得到满足,然后更加确定是否会有明显的差距存在,并且尝试对差距的表现形式加以详细的说明,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李丽光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