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执业能力培养下的审计学本科课程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普遍存在不合理之处,如专业主干课设置标准不清晰、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研究型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欠缺等课程设置问题。基于此,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设计相应的课程(群),并选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而构建了规范的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作为高等教育新类型,其目标在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在课程设置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凸显“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特点,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面向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员或审计助理等基层岗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核心执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项目,并构建出合理课程体系是本文预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学本科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审计学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培养的是技能技术型人才,能在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同时能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助理会计师、助理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员、审计助理等职业岗位群,同时也能胜任中小企业记账、税务等职业岗位群,如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等岗位。
二、执业能力构成要素与项目
执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应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更强调人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是高于从事某岗位或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审计人员执业时要面临被审计单位、委托人以及股东、政府机构、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必要时还要处理与前任审计之间的关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审计人员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形势对自身要求,具备相应执业能力。
(一)社会发展形势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站在较为普遍独立性最强的社会审计角度,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下:1.具有诚信意识审计是基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是以独立的第三方角度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查并出具报告的。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能够保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进行执业。因此,高校在培养审计人才过程中,要把个人品质的培养放在审计教育的首位。2.具有职业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审计中,除了清楚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和表达外,还必须明确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因此审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审计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会计、经济法、税法等方面。3.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是风险行业,国内外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的案件急速上升,审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才能在审计中严格按审计准则执业,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体职业能力包括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识、计量汇总目标,能有效做出判断,预估风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执业能力构成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研究结果,职业能力涵盖五个方面,即核心能力、通用能力、特定能力、综合能力、跨行业能力。
三、审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设计思路审计学专业是高等教育大家庭的一分子,同时又有本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建设审计学课程体系时从高等教育的认识普遍性出发,并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还要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课程结构上,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按照普及核心能力、落实通用能力、强化特定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拓展跨行业能力的思路,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其中平台为基础,模块为方向,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缩短与就业距离。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目的为目标
(二)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四部分。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身心品质、社会责任感而设置的课程,原则上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创业、大学语文等课程,由学校组织相关院部统一安排、统一课时。
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体现“厚基础”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某一学科门类中各专业学生都必须研读的课程,体现了各专业的共同知识基础和素质要求。审计学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都属于工商管理类学科,开设课程一致,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统计学。但是在课程标准上,审计学对法律的要求偏高。
3.专业课程——模块,体现“宽口径”专业课程突出职业特色,以多行业的会计课程为核心突出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以审计专业课程为主线,突出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是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现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内所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专业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内某一方向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1)专业必修课程应在分析专业岗位关键知识和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参考《本科专业目录》和《国家标准》要求设置,涵盖了会计方面的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小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学原理、审计实务/企业财务审计/社会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法规、内部审计学等课程。(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按照就业岗位群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置,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行业不同,根据不同需求设置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电子商务企业会计等会计核算类的课程;针对税务方面的特殊要求,设置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为喜欢税收,将来从事税务类岗位学生培养相应技能。同时还开设商务礼仪、管理沟通、公共关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模块——模块,体现“重实践”实践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缩短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应不低于占教学总学时的1/3。主要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课外综合实践三类。基础实践,主要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责任课等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公共基础实验、外语听说读写、普通话、规范字训练、计算机应用技能等;专业实践重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外综合实践主要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参加的实践活动,主要由第二课堂各种实践、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组成。
【参考文献】
[1]崔伟.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探讨——以“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J].财会通讯,2015(10):118-120.
[2]周平,林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8(2):86-91.
[3]崔伟.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协同效应浅探[J].财会通讯,2015(7):125-126.
[4]郭云辉.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1):63-67.
作者:杨士英 韩彦龙 张莉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