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设工程审计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建设工程审计的目的是强化建设工程领域的审计经济监督,有利于规范建设工程的各项活动,增强建设工程所投资金使用的效益。当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研究解决,以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的作用。本文试就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设工程;审计;问题;解决途径
建设工程审计在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监督活动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或国家审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工程建设单位的投资过程和具体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客观公正地对建设工程的投资情况作出评价,并撰写和出具审计报告[1]。该项审计工作开展的意义,主要是落实投资政策,依法维护建设各方合法的权益,真实、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有效管控投资风险。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当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率,也直接导致在投资效益、投资风险、工程质量等方面存在隐患。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当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突出审计工作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强化审计工作的手段,是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设工程一般投资较大,涉及环节多,而且每个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很大的特殊性,这就使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建设工程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另外,由于制度、程序、规范等因素,当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内容为项目决策、工程设计、招投标、开展施工、结算与决算、工程评估等。然而,相应的审计制度却不够健全,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不系统、不全面。而且,建设工程存在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多个管理主体,经常由于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等原因而使工程的施工、造价、监理和审计等不能有效衔接和结合。有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有的建设资金不足等,工程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了建设工程审计在管理机制上不够健全。
(二)招标不规范
当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关建设工程投资的机制,可有效避免不当行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利于节约资金、提高投资效益。但是,项目招标投标流于形式、人为干预、私下定标、标底串通等现象经常发生。对此,在审计工作中要把建设工程的招投标作为重点,着重审查招投标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对标底编制开展审查,评估其合理性。另外,在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中,审计主体一般只对竣工结算作为审计的重点对象,而不是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全环节的审计,致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在招标的过程中,在招标的方式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应招未招、形式混乱、公告不或内容不细致、资格预审把关不严、标的编制粗糙、项目内容不全、重要数据不明确、暂定价项目过多、内定中标人等等[2]。招标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给工程科学合理实施埋下了隐患,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困难。
(三)过程审计不全面
在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中,由于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审计工作开展不全面、不科学,影响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也为违规行为增加了空间。如有的施工企业根本不聘请监理;有的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职,对施工企业擅自更改工程内容的行为视而不见;有的在变更工程内容时签证不规范;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不按规定检验;隐蔽工程记录不细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开展不及时,而是采取集中计量的方式,致使出现重复计量,最终导致计量不准确的问题。
(四)竣工结算存在漏洞
建设工程的竣工结算是审计的重点,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人员给予重点关注。如有的施工企业钻合同的空子,对工程量进行多计、重计,致使工程造价虚增。有的建设单位对合同内容重视不足,在发包合同中只注重工程质量、进度等内容,而没有关于工程价款的内容,导致竣工结算难以进行,也为施工企业利用合同漏洞多计工程价款制造了可乘之机;有的在竣工结算时采用的计算单位不一致,有的对计算的规则了解和运用不足,致使在工程量的计算上出现误差;有的对定额的综合解释有所忽略,或重复套用、高套定额,导致竣工结算中存在问题;有的施工单位不按合同约定套用费用定额,而是按照建设工程的类别计算费用等。
二、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健全完善建设工程审计监督机制
工作机制是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当前相关审计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对建设工程审计监督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与时俱进的审计监管机制,深入基层和工程建设一线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建设工程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政策研究和论证,及时对相关政策机制进行调整优化,从源头上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克服建设资金的浪费和投资效益低下等不良现象。要对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对投资主体的活动形成有效规范和约束。要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机构的作用,加大对财政资金投入领域的审计,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支持项目建设等。建设工程企业要建立包括监理监督、内审监督、预算决算审计等监督制度,建成全位监督的机制和体系[3]。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审计机制,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要通过完善监理监督机制,对建设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属投资密集型项目,要求通过科学、先进、严密的施工技术保障投资的效益,基于此,监理工作要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进行介入管理,内容包括参与汇审工程图纸、选定建筑材料、签订和修改工程合同、审核工程竣工结算等。对建设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理,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健全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可以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以及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已成为必然要求。实施全过程审计,就要增强审计工作人员责任感,确保审计人员掌握和跟踪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流程等。要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的宣传力度,使被审计方了解、理解、配合和支持审计工作,依法提供可靠的、真实的数据、图表、资料等。在工程立项前,审计人员要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测试,参与对投标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的评估,保证工程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资质。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还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通过这些环节的审计监督,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不规范招标,最大限度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核算审计机制,为建设单位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数据,保证工程预算结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审计工作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审核测量,对各种材料都进行调查与核实难以操作。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让各部门先行开展预算结算审核,审计单位再对审核的结果进行把关,并对预算结算的过程实施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审计工作量,而且有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调查取证
建设工程审计监督工作,往往是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查核来实现的,这些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各方签证、预算结算定额、费用定额、工程政策等。但在现实中,有的施工企业存在图纸造假、高估预算结算、虚报工程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此,在审计中要加强调查取证,对施工现场开展实地考察,对工程开展实地测量;开展市场调查,对各种材料的现实市场价格进行了解等,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审计所需的证据,防止建设资金的浪费。
(三)加强合同审查
合同内容欠缺、权责不平等等问题,都会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效益、质量等造成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合同的审查审计,对甲乙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审核,从源头上防止由于合同不规范对建设工程的效益和质量埋下隐患。在审计过程中,要着力对合同的适用性、完整性、可靠性、规范性等开展严格审查,保证语言表述的严谨性[4]。要对合同内容中涉及到的各种费用开展仔细审查,避免施工单位擅自变更费用定额。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审查审计,有利于保证合同规范与公平,为竣工结算审计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有利于明确各方权责义务,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
(四)对项目变更设定严格的审计程序
在现实中,有的施工企业经常对工程项目作出变更,导致工程项目投资超出预算。因此,要设定严格的审计程序,加强对项目变更的内容、变更的手续、建设资金投入的变化、建设规模变化等项目的审查与审计,重点对超出预算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并对预算调整的情况进行监督,防止不当变更、擅自变更、不合理变更、不按程序变更对建设工程成本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
建设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它对于监督工程投资行为、提高工程投资效益、避免不当或不法行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作用,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机制、调查取证、合同审查、变更审计等措施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宇.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2):63-66,74.
[2]马玲惠.建筑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927-927.
[3]郑勇.建设工程审计中关于造价审核的几个法律问题——以《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为分析基础[J].审计与理财,2013,(7):16-18.
[4]管小敏.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26-27.
作者:丁秀珍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基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