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范文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问题及措施

一、湘钢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湘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围绕生产经营已经建立了各类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决策支持层面的“综合管理平台”,“BI”、“日成本分析”系统等,依托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陆续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资金”、“EAM”、“销售”、“能源监控”、“OMS”、“路企直通”、“技防”等管理系统,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生产经营。但审计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办公自动化、日清系统及各类工具软件的使用,未形成真正的审计信息化体系。工程审计使用的工具软件主要包括:Excel、Word、“神机妙算”和“广联达”等算量计价软件。各类工程审计、审核数据分散在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审计人员的个人计算机、纸质记录中,不能实现数据汇总、分析、提炼,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向先进水平看齐。总之,湘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为审计业务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工程审计业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二、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湘钢的工程审计是以工程造价审计为重点的事后审计。近年来,随着工程管理事前、事中控制意识的提高,“跟踪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也逐渐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不论事前、事中、事后工程审计,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面临如下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多、专业性强,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各类定额一一掌握。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统一等难题也困扰着审计人员。

(二)信息不对称

在工程审计工作过程中,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缺乏统一的信息目录,信息交换体系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性差,容易导致以一台计算机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在工程审计全过程中,审计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资料来源渠道

有限工程审计过程中,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取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审计决策。目前,工程审计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审计过程中的合同、图纸、变更、签证等多为纸质文档。信息的查找渠道曲折且过程繁琐,信息收集的结果容易失真。

(四)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审计是其发展的分支)的专业人员应该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限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总体执业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三、湘钢工程审计信息化解决思路

湘钢是一个集团化冶金企业,子公司分散在不同地区,最远的子公司在广东省阳春市。进行工程审计信息化的规划时,应当考虑工程审计业务管理的整体需求,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企业工程审计业务流程尚待理顺,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快捷的情况下,应当先行统一标准、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资源内部共享。在对工程审计业务有了统一管理后,开展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的建设;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建设核心数据库,开展对数据的再分析和利用;进而加强现场辅助系统建设,尝试开展在线审计,对被审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审计的准确性。

(一)构筑工程审计管理系统

统一标准,编制建设单位、审计机构和工程参与各方统一的信息目录,搭建协同平台;按照“建用结合”的原则,构筑与公司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的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形成信息交换体系。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审计管理点,实现立项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处理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流,对业务进行管理。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使得工程审计业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转化,促进审计成果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消除工程审计执业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从2003年开始,国家颁布、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在2008年、2013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责任划分更为明确、操作性更强,为“编制信息目录、搭建协作平台、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标准。

(二)建设审计信息门户、工程审计窗口

随着企业工程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手段的逐渐丰富,审计成果的日益累计,迫切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供审计人员研究、学习、交流和拓展。从企业角度来讲,门户网站的工程审计窗口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功能,帮助审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绩效。

(三)建立核心数据库

建立“工程审计数据库”,是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审计立足于数据,数据是审计发挥建设性和参谋性作用的依据。当前工程审计工作获取的数据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财务数据、造价信息。

1、法规资料库

组织力量,分层次、分门类收集整理工程审计领域所涉及的法规资料,推动法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借助审计管理系统,完善法规库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及时维护、更新。

2、财务数据库

在现有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集成审计功能模块,实现自动导出与工程项目对应的财务数据,分析“同类工程的技术参数与造价、甲供材料财务数据与造价、资金支付财务数据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验证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打下基础。

3、工程造价信息库

随着工程审计业务由单纯的“工程造价审计”向“跟踪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拓展,资料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可构建“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等专业的综合单价数据库;将历年、历次已完工程造价资料存储起来,可归纳、提炼出冶金企业的施工定额、本地区的工程造价指数、项目投资估算的数学模型等,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发现偏差,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各专业造价信息进行趋势及关联分析,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优化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决策。

(四)实现在线工程审计

实现在线工程审计的目标是:开发先进的工程审计软件,在全面审计基础之上着重于监督、分析功能,并以企业制度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为基准点,建立相应工程审计监督指标,并据此进行数据抽样分析,实现相关业务持续在线审计监督。在能够获取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提炼出工程审计经验模型;建立指标报警的因素分析、综合判定,实现疑点预警,逐步建立、完善在线工程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实现自动的风险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工程审计人员劳动力。

(五)完善人员知识结构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工程审计事业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和人才。在信息化大潮中,工程审计人员要主动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审计机构应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为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四、总结

总体而言,为了全面履行审计的法定职责,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湘钢已在电子采购平台、外委检修管理系统(OMS系统)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建立了审计管理接入端口、在线审批职责等,应用效果良好。然而,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技术性层面,也涉及管理机制,如何开展全面、连续、智能的工程审计,有效地提示风险、进行审计预警,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作者:冯彦单位: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