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范文

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摘要:针对当前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审计实践环境建设不足、审计人才培养需求供给失衡等诸多问题,构建了一种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具体阐述审计人才培养、大数据审计仿真实践平台和审计生态圈构建的创新实施方法,并以具体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为例,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审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从而有效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期能为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一、概述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审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科学途径。大数据时代也对高等教育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和江苏省高校教育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决定了高校教育审计全覆盖在审计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高校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摇篮,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的进程中,培养学生拥有大数据审计思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征。而这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大数据更加廉价、迅速和优化。然而,目前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审计数据占比较大,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多元性给数据分析造成了难度,超越了传统数据库的管理能力,从而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大数据审计的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大数据存储、处理和检索的方法,会使用审计工具系统分析并挖掘出数据的价值,使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更加便捷有效。武汉市蔡甸区审计局王霆指出,现有的审计人员一般沿用最原始的数据抽样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由于随机抽取样本使得审计效果偏差较大,因而审计分析成果和真相相距甚远。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人员从单纯查错、纠偏、正纪,转到以真实性为基础,兼顾效率、追责、治乱,继之以“反腐、改革、发展”为主线,建构审计“免疫系统”。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人员从原来对数据精准的追求转向对数据完整的把握,通过数据的完整性来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性,从而达到预判的目的,实现效益审计[1]。国内众多学者和审计人员认为大数据技术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例如,陈伟等人认识到大数据在审计监督中的重要性,提出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2];陈智斌等人考虑到被审计单位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提出采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传统方法处理海量数据慢、易出错等难题,极大的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了技术基础[3];田程涛运用大数据审计下的统计分析方法,迅速帮助审计人员精准定位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违规点,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效果[4]。陈晓锋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相关人员应当从审计组织管理、审计作业模式、审计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思维,审计思维转变势在必行[5];刘孝武指出在大数据审计中引入发散性思维能解决复杂的数据运算问题[6];吴承虎强调大数据思维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成为时势所需[7];叶文晖指出在信息化审计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大数据思维的信息化审计人才[8]。徐超等人提出一种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9]。福建审计厅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举办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班、计算机审计案例应用考核和以审代训等方式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的技术水平[10]。2017年在南京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审计工作中,世界主要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均表示审计模式和理念需要转变。Appelbaum等人指出审计应向大数据审计转变的思路,并给出了分析的过程[11];Salijeni等人指出大数据技术将改变审计方法,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改变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12];zhang等人考虑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连续审计中的应用,从数据一致性、集成性、可识别性和保密性等角度进行了探讨[13]。2018年5月,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和审计部门都高度重视大数据审计新思路和方法的探索。然而,如果当前高校继续沿用传统审计人才培养的方案,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将不能适应新时代审计事业日益发展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重要单位,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可见,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仍然是摆在审计事业发展的一道重大命题,探索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审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当前,一方面随着国家治理监督体系不断改革与创新,对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做到审计全覆盖;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审计行业产生变革与影响,审计技术与方法急需变革与创新。基于这两方面的背景,审计人才培养面临如下问题:

(一)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审计学属于人文社科,信息技术属于工科,两者如何能较好的融合在教育中,以培养多样化的审计人才。当前审计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匮乏、专业建设重视不够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等问题。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匮乏表现在高校教师熟练掌握审计技术但不精通大数据审计新技术和新兴审计业务,具备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师资较少。专业建设重视不够表现在审计学科仍属于会计学科,未认识到审计事业的特殊性,未将审计设立为独立的专业学科进行建设和研究,与国家审计事业发展和需要不符。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表现在大数据审计课程和审计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

(二)审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建设不足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大数据审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困境在于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和教材。大数据审计专业实践平台的实施不仅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还需要海量的审计实务数据。然而,如今的高校审计专业通常有硬件支撑,却缺乏审计实务练习的数据和实训案例。并且,审计实践教材编写的业务模块也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

(三)审计人才需求供给失衡审计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呈现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如下:从层次结构上看,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的人才供给不足;从类型结构上看,这些部门所需的具有综合素质强,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从学科专业结构上看,这些部门的岗位招聘需求与就业学生专业吻合度低。针对以上问题,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要进行重新梳理,引入大数据技术,重新定位大数据审计在审计领域中的作用,以解决上述不足。因此,新时代下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三、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的业务领域,当前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满足新环境下审计部门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拟围绕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索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从人才培养方法、实践平台构建和大数据审计生态圈等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充实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审计专业建设,创新审计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审计实验实践平台,打通校企合作大数据审计生态圈,最终培养出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下面将分别论述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一)构建融合大数据审计思维的审计人才培养方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和改变了经济社会的思维方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审计思维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2015年8月,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是促进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国家级顶层设计。随后,国务院接着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文件都提出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推进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创新是提高审计效率的科学途径。然而,审计的实施通常需要落实到具体行业、领域来实现。高等教育行业是各级政府核心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大计。因此,融合大数据审计思维的审计人才培养方法应从如下角度加强建设。1.充实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建设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一方面应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务经验,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大数据分析技术、管理学、金融学和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提升教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水平,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老师参加大数据分析技术教学和实践培训,让老师了解最新技术和方法的动态。其次,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在课堂中融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思想,及时传授给学生。再次,增加大数据专业师资的比例,积极推进大数据学科和审计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提高审计专业学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最后,加大教师激励机制,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作为项目,加大大数据审计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奖励方面予以倾斜,激发审计师资对新技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建设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2.强化审计专业建设目前审计学专业属于会计学科下的三级学科,因而其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具有局限性。为了应对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首先,推进审计学一级学科建设和理论论证,将审计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进行研究。其次,加强大数据审计学科建设,将数据分析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相结合。最后,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推进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加大审计学研究资助力度,加大系统性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将审计专业建设为与国家治理需要相符的程度。3.创新审计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加强大数据审计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将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与审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由浅入深的设计课程结构。其次,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着重设计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课程体系与审计实务之间的差距。最后,增设审计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审计部门。

(二)构建跨专业的大数据审计仿真实践平台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协同与互助,高校应加快构建一体化跨专业的大数据审计仿真实践平台。1.构建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构建一体化、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包括大数据数据分析、资源共享、多端点访问和实训项目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整合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审计数据,定期收集和更新数据,形成标准的大数据集合以供平台使用。使学生能快速接触到大数据审计实践环境,学数据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并迅速应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审计实践,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2.融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通过面向服务的方式架构此平台,使其具有可扩展、可复用、模块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为审计数据提供丰富的处理接口和服务。学生在课堂内外均可使用本平台,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提高。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旨在提升学生的大数据分析与运用能力,会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进行审计数据处理、关联规则分析、统计分析和决策分析等。使学生在分析海量的审计数据业务时能够得心应手,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审计证据,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3.融合校内仿真实践和企业案例实训将现有的校内仿真实践和企业案例实训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中,使学生在跨行业跨领域的实践模拟环境中应用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方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金融、会计等行业审计知识,扩充背景知识,能灵活运用各种大数据审计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构建校企合作大数据审计生态圈积极探索与审计署、审计厅、地方审计部门和会计事务所等进行合作办学,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校企合作大数据审计生态圈,提升学生的切身感受,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大数据审计的实战氛围中。不断提升生态圈的环境,使其能朝着良性共赢的方向发展。接着,整合大数据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方法与技术,制定理论界和实务界双教师联合教学制度,切实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思维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将实务界的需求和新方法分享给学生,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审计新技术和方法。

四、南京审计大学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

南京审计大学是唯一以“审计”命名的高校,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经过35年的发展,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稳健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南京审计大学开始探索向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转型,加强“科技强审”战略,以培养新时代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一)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南京审计大学近几年高度重视引进高层次海内外人才,通过“大力度投入、高起点引进、有重点培养、以制度促进、抓政策协调”,建设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学校的学科发展。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强审计学一级学科建设论证,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学专业中的应用。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已开设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实务、信息系统审计实务与案例等课程,大数据审计等课程也将逐步开展。这些方面为强化南京审计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平台建设,保证教学实践目标实现在大数据背景下,南京审计大学已成立国家审计大数据中心、江苏省审计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和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跨专业实训环境。同时,国家审计大数据中心研发出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并成功应用于湖北恩施医保审计中,学生能在实战环境中迅速了解大数据审计模式。

(三)完善生态圈建设,保证满足社会需求南京审计大学是审计署建设高校,非常注重加强和完善审计生态圈建设,与审计厅和审计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设立在南京审计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生态圈资源和环境,具有天然的优势。审计实务界的社会需求和最新审计方法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不断的输送给学生。同时南京审计大学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深圳市审计局等多个部门共建实践基地等,与恩施州共建审计大数据实践基地。从全方位推动南京审计大学人才培养和审计技术创新的发展。

五、结束语

为培养适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审计创新人才,梳理了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基于此制定了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在人才培养思维模式、仿真实践平台构建和大数据审计生态圈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最后结合南京审计大学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力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2]陈伟,居江宁.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2018(01):16-21.

[3]陈智斌,张妍,胡惊雷,等.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医保审计实践为例[J].审计研究,2018(01):11-15.

[4]田程涛.大数据审计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8(01):140-145.

[5]陈晓锋.谈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思维的转变[J].审计月刊,2017(12):14-16.

[6]刘孝武.发散性思维在大数据审计中的应用浅探[N].中国审计报,2017-11-29(006).

[7]吴承虎.浅论大数据思维在审计中的运用[N].中国审计报,2014-05-07(006).

[8]叶文晖,刘国常.对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7(17):95-100.

[9]徐超,葛红美.面向通用领域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7(07):44-47.

[10]审计署.福建省审计厅多措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成效明显[EB/OL].

作者:沈凡凡 徐超 何炎祥 陈琛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