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财务审计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理念的审计方法,以其能够准确把握被审机构重大风险点、合理配置有限审计资源的优势,正被运用于各类审计项目中。在财务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层舞弊、促进银行价值增值。运用风险导向开展财务审计,应分析、评估银行内外部环境,关注财务领域重大风险,实施控制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还需注意科学确定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关键词:风险导向;银行;财务;审计
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财务制度的不断变化使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导向审计突出对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是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理念。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财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重大风险点,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银行价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与效率。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单位的重大风险为导向,对被审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范围及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质效的审计方法[1]。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审计重心从审计测试前移至风险评估,更加注重审前准备;二是风险评估范围主要是银行经营风险及其内部控制环境;三是风险评估方法以分析性复核为主,并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综合分析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四是风险评估模式从零散型转向整体化、结构化;五是风险评估技术先进化,借助大数据、非现场审计技术,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评估审计对象风险集中区域、时段或会计科目;六是审计程序个性化,针对风险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程序;七是审计证据更关注外部证据的证明力,通过了解企业经营环境,从外部取得大量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的评估更加恰当、合理,能更准确地判断风险域和风险点,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质效。
2风险导向在财务审计中运用的必要性
2.1及时防范财务风险需要风险导向审计
财务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中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需要。目前,银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与资本、资产质量、流动性、利率(汇率)、财务收支、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投融资业务以及支付清算等其他业务相关的风险。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业务种类的多样性、产品创新的前瞻性,以及该行业的高风险性,导致财务风险分布范围广、表现形式复杂、数量庞大。面对各类风险,如果不深入开展审前分析,而按一般流程实施审计,将使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大打折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就是从各个层面对被审对象的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依据风险评估与分析结果,准确判断风险区域及风险点,从而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组织审计人员制订审计方案,实施现场测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2有效防范管理层舞弊需要风险导向审计
当银行从业人员串通舞弊时,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如果需要发现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应拓宽视野,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通过风险导向审计,从银行经营目标入手,瞄准银行发展异常的业务,对相关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性复核,重点关注集中采购、大额费用支出、管理人员与信贷单位或关联方、管理人员与供应商异常资金往来等情况,锁定舞弊行为可能发生的范围,采取内查外调、多方取证等方式,可以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行为。例如,当某银行营业网点需要装修时,管理层通过传递内部关键信息等舞弊方式使得某施工单位中标;之后通过虚增费用、多列资产的方式套取资金存放于施工单位存款账户,则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将该项资本性支出偏高事项纳入重点审计范围,比较面积、标准相同的网点装修情况,分析资本性支出偏高的原因,通过审查预决算资料,对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核查施工单位与银行往来的相关账务,揭示管理层串通舞弊的行为。又如,某单位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向银行借款,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单位不具备授信准入条件,某些管理人员放宽尺度或内部审核,从而使客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也是失效的。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将新发贷款短期内形成不良贷款的单位纳入重点审计范围,分析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通过审计管理层或控制人与贷款单位法人、财务人员或关联人员的非正常资金往来,揭示管理层舞弊行为。
2.3促进银行价值增值需要风险导向审计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需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价,包括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经营与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资产质量状况、内部管理制度遵守情况、银行转型创新过程中业务制度、系统、流程等设计情况等。通过检查评估银行财务管理的健全性、遵行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管理或整改建议,提示被审单位采取应对措施,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损失。同时,围绕经营战略目标,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识别并评价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分析,挖掘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或找出有效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层采纳审计建议,可以减少治理缺陷、控制漏洞等减值因素,还可以充分将有价值的信息运用于财务管理活动中,从而创造出超预期价值,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值[2]。如,某商业银行所辖区域贷款利息收入与信贷投放总量不匹配,审计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了该区域内涉及贷款利率计付的相关参数设置不够准确的风险因素,提出了修正相关参数的建议。审计建议得到采纳,错误参数得到纠正,贷款利息收入明显增加,审计促进了价值增值。
3运用风险导向开展财务审计的策略与方法
当前,商业银行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强化内部控制,实践工作中或多或少运用了风险导向原则,如在审计范围上能围绕财务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监管部门关注事项进行审计。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时有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还应结合被审单位的控制环境、测试结果及业务创新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3]。
3.1分析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审计人员在实施财务审计时,应重点分析政治、法律环境,以及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竞争对手经营现状等外部环境。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研究,了解到银行面临的各类外部压力、监管要求,从内部控制之外的角度,分析该压力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及舞弊动机。
3.2评估商业银行内部环境
评估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时,不但要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还应将审计视角扩展到银行经营与转型发展目标、上级机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与权重、高级管理层风险偏好、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专业水平、职业操守及忠诚度等方面[4]。
3.3关注财务管理重要风险域和风险点
当前,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相关的财务风险,仍然是银行的主要风险。为此,银行应将信贷资产质量风险纳入财务管理的重要风险领域,关注是否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不良资产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良资产处置是否及时合规;关注贷款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额、支出是否合规。负债方面,关注存款的吸收是否通过正常渠道,利率是否偏高,是否存在高息吸存、变相支付手续费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银行各类业务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慧柜员机等系统或渠道运行是否可靠,能否确保客户资金安全。财务管理方面,应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将影响利润的科目、发展异常的业务作为重要风险点。1)收入管理:重点应关注是否存在少计、多计业务收入;是否挪用、隐匿、截留、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是否存在满足考核需要随意调整各类收入;是否存在收入不足额收取、直接在外单位报销费用等现象;收入入账是否及时等。2)支出管理: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或用于账外开支;是否存在与有关单位联合,采取虚列支出等方式在外单位套现;是否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是否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各项支出;库存物资消耗是否及时摊入成本;是否采取挂账等手段逃避费用指标控制等。3)非金融资产管理:是否严格按程序实行集中采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与供应商配合,在没有购买或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情况下虚开发票、虚构项目资料,套取资金帐外存放;是否利用网点改造、装修等工作便利与施工企业联合,通过虚增工程量、虚列支出项目、编制虚假工程决算的方法,多付工程款,套取资金帐外支用;资产处置是否按制度执行,是否存在低价卖出资产后从买方返利等现象。关注银行传统业务风险的同时,还应关注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审计应关注新产品、新业务、新制度,从其核算、执行情况以及与现行财务制度的匹配程度来分析其所产生的风险。如理财、同业业务,应关注是否遵循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是否按正规渠道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有无发生“飞单”行为;理财资金监控是否到位,资金是否流向“两高一剩”、民间借贷、政府平台等高风险领域,造成理财资金无法按期兑付,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危及客户资金安全,间接给银行带来损失。同业业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出现期限错配、监管套利、跨市场套利等情况。同时,应加强业务、制度变更阶段的审计,从业务需求的分析到新业务上线,从制度思路的形成到新制度的推广,重点关注其各阶段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控制不足及舞弊行为。此外,业务系统设计缺陷和存在的漏洞也不容忽视,如相关业务参数设置错误或系统控制存在缺陷,可导致商业银行整体某项业务或某个区域产生风险或损失。
3.4实施审计测试
审计测试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主要检查是否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制度更新是否及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贯彻执行,是否有效。实质性测试主要是对账簿、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审计。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新风险准则中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实质性测试时,应结合重大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将审计资源向高风险领域倾斜。高等级风险业务应重点核查,中等风险业务可抽样50%,一般风险可抽样10%~25%。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实质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4风险导向在财务审计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4.1科学确定审计目标
财务审计的目标,旨在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价值创造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针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时,应依据风险大小和紧急程度,进行风险排序,优先选取风险程度高、涉及范围广、机构层级高的项目,同时,结合被审机构要求,对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依据项目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重点及具体审计目标。如对某新成立商业银行进行财务审计,其目标一般在于审计其建立的财务制度,针对财务风险控制缺陷,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又如,开展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其目标在于揭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估银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和人员处理建议。
4.2综合运用审计方法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时,应综合使用各种审计方法,使得审计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实施财务审计时,应在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和经营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工具,编制、运行审计模型,找出审计疑点,并对疑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风险程度对疑点进行分类,确定审计重点,选取风险程度高和有代表性的疑点作为审计样本,有的放矢地开展现场审计。要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抽样等科学方法,避免过多依靠经验判断,合理确定审计样本。改变单纯以查阅为主的审计方法,要善于从审计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途径中得到线索,利用ERPF系统、前台业务核心系统、会计稽核系统等业务系统调阅所需信息,综合运用复算、比较、分析性复核等多种审计方法发现问题。在审计的不同阶段,应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审计准备阶段,主要运用非现场审计分析法,即收集、整理审计对象经营业务资料、数据和相关制度,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分析大额、异常资金来源与去向,查找重要风险事项,确定审计重点;实施阶段,主要运用访谈、审阅、复算、书面文档检查、“飞行检查”等方法;审计报告阶段,主要运用比较、归纳、统计、分析等方法[5]。审计方法不是孤立、唯一的,它是一个系统的方法体系,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4.3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分析能力、非现场审计技术水平、从业经验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运用风险导向开展财务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了解法律法规,熟悉银行业务、熟练运用相关信息系统、非现场审计技术、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如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难以正确评估审计对象的财务风险。如果风险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审计重点把握不准,则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效果。倘若审计人员具备较为全面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但对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了解,非现场审计技术运用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执行具体事项查证时,或将无从下手,或将耗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为此,商业银行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提升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复合型人才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婕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6(24):36-37.
[2]袁作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42-243.
[3]都春侠.浅谈风险导向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32.
[4]谢维佳.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2011(16):107-109.
[5]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审计分部课题组.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审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4):46-49.
作者:龚曼舒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