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动机范文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动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动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动机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管理会计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以便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做出投资、筹资决策并进行内部控制;另一类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在本文中,会计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指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即指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具备其应具有的质量特征,它是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歪曲反映。[1]在证券市场上,各利益相关者主要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计报表是联结各方的主要纽带。本文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其中又以会计报表中的利润信息失真为主。这里仅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略作简要分析。

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主观原因。动机是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就有可能采取造假行动。

1、股票上市发行动机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公司的上市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审核。上市资格己成为某种垄断权利的象征,拥有其可以获得超额收益。[2]因此大多数公司对于获取上市资格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我国股票发行上市实行的是审核制,即由主承销商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推荐优质的企业上市,由拟发行股票的公司按《股票上市发行核准程序》等规定进行申报,发行核准委员会按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证监会核准发行。证监会对发行上市的合规性条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有权否定发行上市的申请。一些企业在改制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在未能达到上市发行资格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资格,就会通过不公平、不正常、不合理的经济业务来粉饰其经营业绩,从账面上和会计报表上达到相关要求,从而获得该种资格或避免被处罚。例如,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与盈利能力有关,上市公司为了多募集资金,只有将股票的发行价格尽量提高。我国股票的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发行的市盈率,而股票的市盈率是基本固定的(一般在13~15倍左右),所以每股税后利润的大小就成了企业募集资金的决定因素,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红光实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3]郑百文,这家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4]类似此种情况举不胜举。

2、获得配股资格动机

企业上市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可以从社会上直接募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只要上市公司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的标准,便可以通过配股不断地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融资。因此,随着配股政策的不断演变,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润操纵,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就是明证。中国证监会1996年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5]据统计,1997年上海证券市场处于该区间的上市公司家数达108家,1998年为97家。结果表明,为了获得配股的权利处于“10%”临界点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1999年,监管部门又将配股政策改为净资产收益率最近3年平均在10%以上,每年均达到6%以上。配股条件修改后,又出现了净资产收益率保“6%”与三年合保10%的现象。2001年的证监会又规定了新的配股条件,要求公司最近3年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计算依据。尽管新政策出台后的上市公司每年“保6%”情况消失,由于取消了具体每一年度的达标收益率,使上市公司为了配股而运用利润操纵的现象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配股政策制定的理念并无改变,都是写作论文以单一的财务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符合要求作为配股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操纵的动机依然存在。九州股份1996公开发行上市,1998年实施配股,上市后于1996年虚增利润1798万元,1997年虚增利润3384万元,并在1998年地配股申报材料中对前三年的利润做了虚假陈述,扣除虚假利润后,1995、1996、199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8%、8·49%、3·2%,均低于10%,不符合配股条件。由此可见,争取达到配股资格线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信息的动机之一。

3、避免退市动机

1998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经审计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者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将对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股票名称前冠以“ST”,即进入“垃圾股”行列;2001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由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股票名称前冠以“PT”,如在期限内未消除亏损状况,则终止其股票上市,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

上市资格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如果上市后又被终止退出证券市场,对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对地方政府政绩也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些经营业绩差的公司就会对不同会计年度之间的利润进行操纵,或高或低,总之要避免三年连续亏损,哪怕在三年中有一年出现严重亏损,只要能保牌,来年再作其他打算。蒋义宏的分析发现,2000年扭亏公司的非经常性受益2000年度明显大于1999年度,1999年盈利但2000年亏损的公司的非经常性损失2000年度也明显高于1999年度[6]。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上就出现了特有的“第一年大亏,第二年扭亏”“两年不亏,一亏惊人”“相隔一年或两年的间断性亏损”等操纵会计利润信息手法。新晨

4、改善上市公司形象动机

证券市场是展现公司形象的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以及其他的利好消息都有助于提高股票价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利润操纵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二级市场形象的目的。沈阳黎明股份服装有限公司在全国的纺织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在国外也小有名气,控股公司黎明集团更是名声显赫,在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为了继续以往的辉煌,保住头上的光环,铤而走险,走出造假这步棋。该公司在1999年度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中,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为了股票上市发行、获得配股资格、避免退市和改善上市公司形象等原因,在主观上进行会计造假,从而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事实,明确这点对于国家如何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