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我国数字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不断的深入,能够有效地转变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育得到更深入的发展,进而使学校体育教育更加满足我国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然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结合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并应有信息技术,优化当前的体育教学体系。结合信息素养的理论内涵,探析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及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有效满足我国社会各领域经济生产需求,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生产工艺及营销手段。因此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动力。然而在文化人类学层面,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提升了人类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从网络维的层面上,开辟出新的社会发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民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发展态势。而这种社会形态在演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及行为举止具有极大的冲击,以致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形态下青年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构建满足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主要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信息素养是由德国学者保罗提出的,主要指人类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利用数字信息的能力与意识,即以信息化思维看待问题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及解决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升级的重要手段。根据“互联网+”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互联网+”主要指以互联网技术为组织核心,重新解构并重组当前的组织机构、运营模式及发展方式的思维理念。然而信息素养的落脚点却并非是产业或模式本身,而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人。在理论层面上,“互联网+”与信息素养都是强调互联网技术与现实框架的融合与渗透,然而信息素养更关注人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即对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的敏感性与警觉性[1]。首先在敏感性层面,信息素养要求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对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念具有高度的关注度,能够通过对新技术的分析与思考,寻求出破解现实问题的路径与渠道。而警觉性则是社会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关注,能够有效地发现并思考现实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形成原因,进而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或组织架构,创新出全新的发展体系。在社会经济层面,我国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经济形态,不仅要面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更要肩负起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在党中央政策支持下,着力将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转变,并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形式,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信息素养便是产业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只有紧抓信息时代的脉搏,才能快速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在学校教育层面,根据社会学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发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青年学生群体在社会活动与网络浏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成长趋势。如果继续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更将严重制约人才培养体系的快速发展。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够帮助教师从实质上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发展规律,进而结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科技,推动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信息素养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根据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与社会价值,能够发现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学校体育教师提升教学改革质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信息素养对体育教师认识并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拥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意识主要指体育教师拥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分析及理解,探寻不同信息技术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及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影响的意识。简而言之,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重点关注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技术信息与科研信息,通过批判评价与准确解读,逐渐增强自身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安全的意识。然而在体育强国及终身体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还需要拥有“理论融合”的意识,即将现有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或理论相融合,使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2]。其次是较强的信息技能。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信息知识,更需要拥有较强的信息技能。换言之,体育教师虽然拥有了识别并应用信息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如果不能深入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将导致信息素养失去应有的培养作用。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当前的教学情景与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如果教师无法深入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将导致后续的课程改革与体系构建工作沦为一种形式。最后是道德素养。道德素养与信息素养在理论层面上关联性较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道德素养却深入地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开发力度。道德素养主要指体育教师在识别网络不良信息的过程中,应用思政理论、心理理论及人文理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然而在教师培养层面,道德素养的理论内涵却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成本上,更大程度地体现着学校对体育教师教风、学风及道德品性的要求,是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将学生道德教育与自身道德品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总而言之,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培养情况及课程改革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三、体育教师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现状
(一)学科定位错误
相关实证调查显示,我国体育教师在学科定位上,主要将体育教学定义为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普通学科。然而根据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能够发现,虽然我国在国际性体育比赛中获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在全民体育健身层面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2017年的全国体育健身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仅为43%,其中中老年占76%,学生群体所占比例不足12%。由此可发现,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群体虽然成为了网络群体的主体,却在体育运动及健身活动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3]。因此,体育教学的主要定位是在提升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素质,而在人才培养层面,我国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然而根据综合素质的理论表现能够发现,综合素质不仅包括道德素养、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更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身体素质及勇于拼搏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其中身体素质、拼搏精神、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是需要体育教学工作来培养的。因此,体育教学的主要定位之一是素质教育。由于体育教师在学科定位层面的偏差,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逐渐受限,难以从根本上推动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缺乏信息意识
由于体育教师对学科定位的偏差,导致体育教师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层面上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错误。当前的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等,由于体育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教师难以理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譬如在仿真模拟技术中,学校体育教师普遍认为仿真模拟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工程、土木工程、航天科技等技术密集型学科体系中,然而却忽视了仿真模拟技术对体育运动损伤教育课程的推动价值。其次是对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联系的误解,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48%的体育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联系不大,难以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34%的体育教师指出信息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然而在实践教学或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效果不佳。最后是对信息技术理论范畴的局限性。相关实证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教师普遍将新媒体、自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主体,进而将其作为信息化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导致信息化技术难以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
四、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定位体育学科体系
学校在培养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应帮助教师明确学科定位,将体育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媒介,从而构建出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与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4]。首先,召开教学研讨会,积极引导体育教师、专业教师及通识课教师,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校素质教育的层面,探析各专业学科的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责,明确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责任与作用,从而为体育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细化培养要求,根据素质教育中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拼搏精神、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及文化教育等要求,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地帮助体育教师提升对不同体育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构建出良好的体育教学体系。譬如在合作意识与拼搏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可通过优化篮球项目或排球项目的形式,满足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最后,明确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师能够更深入、更有效地探析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及实现方式。
(二)增强教师信息化意识
为有效培养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素养,必须从信息化知识的层面出发。首先,学校应联合社会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知识培训体系,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信息化技术,满足高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学校培养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相关的理论考核工作,学校应在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帮助教师理解并吸收信息化知识,使其将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相联系。譬如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层面,学校应在帮助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规律、情况及偏好的过程中,强化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以创新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从制度层面上,强化体育教师的信息意识,根据社会行为学理论,从外部刺激或压力的层面出发,能够有效影响人类本身固有的观念及意识,进而使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不得不为适应新的压力或刺激,在心理或思想层面上进行改变。因此,以课程创新为以引导,以信息知识为媒介,能够极大地增强体育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
(三)构建合理的扶持机制
根据信息素养的理论定义,能够发现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工作,更要关注体育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首先,加强相关培训工作,使教师对各项信息化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逐步达到简单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帮扶机制,即在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如何应用并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体系。再次,构建实训模拟实验室,为有效优化体育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学校应构建相应的模拟实验室,使教师在课程模拟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信息化技术的时代价值及教育功能。最后,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衡量体育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与效果。此外,为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应从理论研究的层面出发,延伸信息素养的理论内涵及应用范畴,使信息素养成为体育教育链接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枢纽。
结束语
根据我国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及趋势,信息化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成为推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学科定位,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而在汲取信息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此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广西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3):208+197.
[2]陈思同,刘阳,唐炎,陈昂.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Literacy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7,37(6):41—51.
[3]章晶晶,王钰彪.作为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二[J].中国电化教育,2019(1):6—11+53.
[4]李修振,刘根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本科体育院(系)田径专选生可测性信息素养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4):101—102.
作者:张树勇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