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技术在公共艺术教学的应用创新范文

信息技术在公共艺术教学的应用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在公共艺术教学的应用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在公共艺术教学的应用创新

摘要:我国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不断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进行深度变革。以研究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应用的优势与功能为切入点,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生对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热情的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职公共艺术课师资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途径。促使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快速适应教育信息化新生态。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高职院校;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它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如今,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优势在高职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彰显,将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顺应时代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公共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在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同时,启迪智慧,培养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然而,目前在我国以培养“技能”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中,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基础普遍薄弱,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很多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审美教育就很少。不少高职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只是“副科”,而把他们的学习目标锁定在学好“专业技能”上,热衷于技能考证,英语、计算机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等级考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艺术素养的学习意识淡薄。他们选修公共艺术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学分,顺利毕业。

(二)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学时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化程度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教学,传统方式授课,相对繁琐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学习兴趣。公共艺术教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艺术知识储备量不多的高职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与1至2学分的学时安排,使他们无法系统深刻地理解艺术,导致公共艺术学习缺乏连续性,很难对他们起到太大的素质提升作用。在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也有些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运用E-mail提交作业,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网页浏览等门槛较低的应用范围,不能有效地支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师资匮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教育部规定的八类课程不能全部开设。职称较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因为科研与专业课教学压力,往往不愿意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大多由学校新进人员、青年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优秀的公共艺术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分散在个别教师手中,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教学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优势提升高职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的艺术基础普遍较差,仅靠几本教材进行的传统公共艺术教学,对于改变他们认为公共艺术课只是“副科”的想法,转变他们混学分的心态,显得“力不从心”。信息技术改变了艺术资源的存储、处理与传递的方式,丰富了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积累,扩大了资源的传播范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艺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约束向着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方向发展[2]。高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同步欣赏到国际化大师级的最新艺术作品,可以查阅世界上著名图书馆的馆藏艺术资料。相比较几本晦涩生硬的公共艺术教材,信息技术可以为公共艺术教学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实时互动,对艺术作品多屏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艺术赏析,这为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提供了无限可能[3]。信息技术帮助接受艺术教育相对较少的高职学生打开眼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的如“粉笔匠”、“超新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学类APP进行高职公共艺术课堂教学,课堂将不再是“一言堂”,学生对于公共艺术学习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以“超新学习通”APP为例,师生可以通过“学习通”这一教学APP图、文、视频等艺术作品,并就此进行品评讨论。如老师通过“超新学习通”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然后@同学们展开课前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留言”功能各抒己见,如有的学生留言:觉得“很有意境”,有的学生留言:“画面构图有缺点,留白太多”,当然也会有学生反驳留言“不能唯构图论”,还有学生清点后发现,齐白石老人画虾的节数似乎与现实虾的节数不符合,也在会留言中提出。

平台中的“留言”信息,师生皆可看见,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观点与争议后,运用“通讯录”分组管理的功能与学生进一步学习沟通,表达学术界对这一作品的看法。运用“超新学习通”APP中的“书房”功能学生可以自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云盘”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下载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源;运用“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及时分享。教学类APP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们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激辩与沟通向多个角度延伸,观点碰撞的同时,艺术知识已经被深刻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的如“完美钢琴”、“写字先生”、“美术生”等艺术实践类APP进行高职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为公共艺术学习带来更多实践的可能,学生对于公共艺术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以“美术生”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APP中“素描助手”、“速写助手”、“色彩助手”等功能,进一步体验各类绘画效果的差别,使亲自“创作”成为唾手可得的现实。艺术实践类APP的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为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分享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缓解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硬件不足的压力。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属于养成教育,不仅是纯粹局限的课堂学习。因此,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还可以应用延伸到系列艺术讲座、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种校园活动、大学生艺术社团、校园美育微信平台中;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了高职学生对公共艺术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个人艺术特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思维品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三、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的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提问、课后作业这类传统方式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单调而且收效也很有限。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高职公共艺术教学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课堂讲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在讲授环节,除了教师自己讲授,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引进公共艺术教学视频,可以是视频直播,也可以是视频录像。视频授课教师为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专业造诣高的专家,通过集体观看视频讲授,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是生动且丰富的,使用“书本搬家”式的静态PPT课件进行讲授,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时需要运用多媒体思维,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融于一体。使公共艺术课件直观、形象,更富表现力,引领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畅游艺术天地,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例如在《影视鉴赏》课件制作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影片的多种剪辑,方便学生观赏影片时进行对比赏析;在《音乐鉴赏》课件制作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交叉立体式的试听体验;在《美术鉴赏》课件制作时,可以为美术作品配上相应的音乐或动画,例如解读张择端的国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时,可将3D动画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移植到课件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学用的PPT课件,通过“91速课”等软件转换为H5版本,通过手机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同步学习。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通常不够集中,相对于繁琐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5至10分钟学习方式灵活自主的微课,更容易得到高职学生的青睐。高职公共艺术微课制作内容应该是教学中的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4]。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对“中国吉祥纹样赏析”这一教学重点进行微课制作时,可将微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吉祥”概述、吉祥“龙纹”赏析、吉祥纹样应用赏析,这三个部分进行录制。在“吉祥”概述部分,引导学生对他们在扬州各园调研所拍摄的“福祠”形象展开赏析,总结出吉祥纹样的分类和创作途径。在吉祥“龙纹”赏析部分,从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切入,对常见又容易混淆的“龙生九子”展开赏析,以点带面,抛砖引玉。

在“吉祥纹样应用赏析”部分,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讲解吉祥纹样应用案例,并结合主讲老师的吉祥纹样实践作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了对公共艺术课程中各知识重点、知识难点详尽讲解的微课,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完全领悟的艺术内容,进行再次观看和揣摩,从而温故知新,加深理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习惯。一套制作精美的公共艺术微课视频,必须借助多种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凭借个人一己之力设计开发出精美的微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可以由艺术设计系、数字化校园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为主要部门组建微课制作团队,与主讲教师通力合作,完成公共艺术微课的录制。公共艺术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成熟的“云平台”,通过搭建师生实名制“云空间”,变革传统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云平台”要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教师运用自己搭建的“云空间”进行备课,将自己教学用的公共艺术教学课件、微课、课后作业等教学资料,在课前出来,指导学生在线自学,实现家校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授课教师的“云空间”、建设自己的“云空间”进行公共艺术课程前的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提前预习基础知识,掌握课程学习任务后,为教师在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把控、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用教学“云平台”可以对学生公共艺术学习的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信息生成精准的数据,纳入“云空间”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管理,这有效解决了公共艺术课程由于学生选课人数过多,造成的课堂管理难、作业批改量大等教学难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师资质量与教学水平

将信息技术引入高职公共艺术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全新的体验,公共艺术教学的师生关系势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学生身陷于大海般的各类艺术资料之中而难以自拔;此时,教师不再是公共艺术知识的施教者和学术权威,而成为“引路人”,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去筛选网络信息、如何去整合信息化的艺术资源,帮助学生控制知识容量,进行知识构建。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从学校层面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学习培训,如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就是一个很完善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选课,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通过网络培训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师资培养,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公共艺术教学信息化推广活动,如公共艺术课件比赛、微课比赛等,使得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公共艺术教师,也会不断生成优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资源;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优质资源的共享,都将帮助公共艺术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担任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应该自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好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公共艺术教学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世界大学城”教学平台中的“教研苑”、“课程魔方”等教研版块筛选有价值的公共艺术教研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例如目前的VR技术,能创造出虚拟现实的视听感受,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信息技术被突破,更加丰富的APP被创造出来,这都将促进艺术形态的不断创新,因此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也必需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一方面,从学校层面需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共艺术信息化教学平台,根据教学平台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特点,进行统一、有序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对信息技术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工具、一项技术。我们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同时,不能盲目陷入“技术至上论”的泥潭,而轻易否定公共艺术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作用;要预防信息化资源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滥用,禁止依靠多媒体视频技术完成公共艺术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5]。教育没有固定模式,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亦是如此,我们应该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服务,实现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育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4:162.

[2]冯策.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11.

[3]宁家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探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35.

[4]司春燕.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6.

[5]刘海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5(36):168.

作者:毛峰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