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互联网+”推动着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升级,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已任的高职教育势必要随机做出反应。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直接对应“互联网+”。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无论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师素质都要对接“互联网+”,信息类人才培养创新是高职直面“互联网+”的重点。
关键词:
“互联网+”;专业建设;信息技术;高职教育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首席执行官于洋首先提出了“互联网+”理念,从此国内引发了“互联网+”热潮。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将大大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国家这些强有力的“互联网+”推动措施必将在各行各业的生产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国家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势必要及时跟进和密切配合,否则必将被“互联网+”淘汰出局。国家制订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所涉及的大量信息技术直接对应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已摆在面前,更是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1高职教育与“互联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已近二十年时间,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还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强有力冲击,从前几年的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到现在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将大大改变高职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格局。特别是“互联网+”将引领未来若干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革“,互联网思维”深入高职教育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将长期影响和改变各类岗位的能力需要,也将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时间很短。从目前来看,什么叫“互联网+”还没有统一且精准的定义,但这丝毫也不影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互联网+”思考。通俗地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一般主要涉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类信息技术,而这些技术对应的专业可使高职院校校目前发展的重点信息技术专业。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的这些信息技术类专业大多脱胎于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因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首先是理念的落后。大家往往把信息技术简单地说成计算机技术,甚至把这两类技术完全等同起来,在专业建设上往往是新瓶装老酒,因此导致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二是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虽然这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提升,但由于惯性思维与其他原因,专业的调整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另外,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内容大多还没有更新,没有体现新技术的发展与岗位能力需要的变化。三是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没跟上。高职教育培养人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移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普及应用,对信息技术类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思考
2.1互联网思维从“互联网+”视角来思考高职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一定会想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新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可两种理论:一是工具论,二是现象论。互联网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基础设施,是一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所有企业都必须连接互联网。这里互联网是被当作“器”来看待的“。广义之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可穿戴式设备等。无论是工具论还是现象论,它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思维也将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
2.2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互联网+”本质上就是立足互联网平台,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最终达到企业市场竟争力的提高。典型的是“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从“互联网+”的本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产业必将在生产、研发、营销和管理等多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必将导致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改变。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特色的高等教育。产业链上的岗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岗位—能力—课程—专业—岗位”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逻辑循环。信息技术类人才所对应就业岗位在“互联网+”大潮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高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来源于对应岗位的能力需求,在分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就业岗位时务必要从“互联网+”的视角来考察与研究,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要着眼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从而制定出体现“互联网+”因素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找准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因“互联网+”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互联网+”因素在课程体系与内容中的体现已十分迫切。培养目标的明确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虚拟化教学已呈现出优势,当前MOOC就是一种已被大家接受的典型的互联网教学方式。另外,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正在大力发展,这些依赖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动着人才培养的创新。
3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3.1课程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是当前一个重大热门的课题,高职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更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人才培养的中心内容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现,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设计上要全面体现“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的视角来审视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要强化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课程设置,如可开设“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作为信息技术类专业统一的通识课。二是要用互联网为主线和脉络把各类课程串起来,使互联网因素融入到各科课程中去。三是用新知识更换那些传统陈旧的课程,如可增开“云计算与大数据”之类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互联网+”化最终要在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中实现,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已远远落后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3.2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长久以来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教室里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这一形式的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目前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主动性直接左右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变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已成共识。一是大力开发网上课程资源库,做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自由学习。二是改变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是信息库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三是采用最新的MOOC教育模式。MOOC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特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优秀教学形式,已被大家广泛接受。
4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在高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知识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自觉主动学习和吸收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互联网思维已经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理念落后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主动调整理念、更新观念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变化。对于高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来说,务必对“互联网+”相关的技术要认知并掌握,要形成从互联网的角度来审视思考教学与科研工作。二是教学手段与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深蒂固,大家也习惯于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互联网带来的飞速变化使得信息化工具的作用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作为信息技术类教师更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三是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环境与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在互联网这一大平台下做到了虚实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和次的关系了,更多地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因此,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营造对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四是知识和能力出现短缺。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知识的传递与更新对教师来说会有一定的滞后,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教师的知识水平没有及时跟上是普遍现象,条件的限制导致科研活动有限,教师的整体能力水平与“互联网+”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知识更新,理念跟进成为目前高职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5结语
教育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命题,随着社会的变革、技术与理念的发展,各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未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创新发展必然要站在“互联网+”潮头的前面。本文从“互联网+”的视角简要阐述了高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从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海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张新.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2).
[3]朱晋伟.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提高人才教育质量[J].科教导刊(上),2015(10).
[4]兰绍清.MOOC在线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5(23).
[5]刘伟刚.互联网发展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影响[J].现代商业工贸(下),2015(3).
作者:张新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