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课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
初中语文课本中,通常收集的都是国内外名篇,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描写风景、场景、人物内心表达的文字,许多场景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充分满足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情境,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向学生描述、讲解,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一文时,学生或许对文章描述的主人翁的感情难以理解,或许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将事先收集好的视频资料,如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通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感受亡国之殇、失家之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之后,教师通过影片与文章的结合,理顺文章脉络,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和表达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场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风景名胜的描写,许多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因此在阅读或背诵课文的时候,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而没有直观的印象,对课本的文字描述也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如初中课文中叶圣陶的名篇《苏州园林》中描写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用形象而准确的文字描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篇文章的本意是通过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描述,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然而许多学生从未见过苏州园林,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对苏州园林的美一无所知,因此对文字描述的意境也难以体会。而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苏州园林的图片,并用幻灯片制作成课件,将苏州园林的真实场景,包括亭台楼榭、花鸟虫鱼、曲径假山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再把图片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文字的魅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
诚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它。现在有很多教师认为,课件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甚至是满堂演示。其实,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要有板书、分析、讲解,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朗读、思考、讨论、练习。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过多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在讲授《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诗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课件录音中的范读更能打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师生互动,比人机互动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先进的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对课文的品读。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定要适度。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应用,包括校园网络课堂的利用、文学爱好者交流群等等。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积累,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利用。
作者:杨芳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