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物联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创新应用物联网,实现农作物科学种植,培育出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物联网及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从农业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入手,探讨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生产;整体架构
1物联网与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1.1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被誉为自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延伸,促进了物品间的信息交换与通讯,其囊括了智能识别、定位、监管等功能,使物物相连得以实现[1]。目前,物联网可适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
1.2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1999年,几十年间在该相关方面获得巨大成就。随着2009年“感知中国”的提出,物联网被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从起初的外来概念逐步演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物联网,成为“中国制造”概念。2018年,我国物联网发展年报指出,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庞大,物联网行业体系正逐步完善,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都进入落地关键期。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物联网领域在不断细化分化,已形成人工智能、区域链、大数据、云计算4大模块,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物联网所具备的信息化、现代化的特点,注定其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物联网在我国各个方面都得到深入应用。
2传统农业生产与农业物联网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依靠的是人力,以及孤立的器械耕作[2]。这样的生产模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收获与投入往往不能呈正比。农业物联网依靠智能管理、科学种植,其目的是实现农作物产量、质量双提升。将物联网应用在农业中,其实就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信息,并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实现管理者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进行精准调节,使农作物生长环境达到最优化。这其中包括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时长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的控制。物联网的应用实现了科学化种植,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能降低人工种植误差,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物联网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但《“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其他相关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可见我国农业未来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种植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是农业物联网的鲜明特征,紧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农业物联网的整体架构
农业物联网的整体结构大致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面,三者相互支持,共同运作,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世界。
3.1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有采集、监控、记录农业信息的功能。其通过无线传感器、智能化传感器等各种环境信息传感器,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土壤干湿、土壤酸碱度、空气温湿度、水质等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最后再将这些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通过接入设备,上传到网络层。
3.2网络层
网络层包括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其他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路由器等媒介将传感器设备采集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应用层,并且传递应用层所给出的指示,如湿度调整、开关应用设备等,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中间层作用。
3.3应用层
应用层是由采集程序、数据库、移动客户端、浏览器等组成的。感知层所上传的数据信息经由采集程序分析处理后,被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供客户端和浏览器的用户进行查看。管理者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就能随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并进行精准管理。另外,应用层也提供包括智能物流、精细农业等面向生产者、消费者的特定服务。
4结语
目前,虽然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较为迅猛,但是仍属于新兴产业,需要足够的支持与进一步的培育。国际间关于物联网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并且技术并不兼容,需要建立起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的国际网络。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物联网同样难以避免互联网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完善农业物联网的安全,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物联网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应该多向先进国家学习,引入先进技术,加快研究步伐。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必不可少的武器。随着我国无线网络技术的完善,5G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步伐必定加快。
参考文献
[1]高泗俊,张永刚,周小林,等.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监测系统的设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1):51-59.
[2]莫里楠,黄红星,韩威威.基于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8,264(6):24-30.
作者:陈小玲 张锦新 梁锋娜 郑凯雯 涂聪宝 单位:闽江学院海洋学院地理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