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联网技术对术后镇痛的价值范文

物联网技术对术后镇痛的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联网技术对术后镇痛的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技术对术后镇痛的价值

随着人们对术后镇痛要求的提高,手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麻醉医师工作量也日益繁重。国内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虽然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但由于镇痛泵分布在各个病房,镇痛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到麻醉科,麻醉科又往往人力紧张,镇痛管理服务仍不能使患者满意。因此,如何加强镇痛泵的管理监测,提高术后镇痛泵管理工作效率,显得十分迫切。无线镇痛泵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镇痛管理技术。本科室于2013年引进使用,该技术能通过无线电传输形式将正在运行的镇痛泵(患者端)的信息集中到镇痛管理监测工作站(医师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医护人员对使用中的无线镇痛泵进行集中化地监控,该系统能安全地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个体化治疗中,较传统电子镇痛泵管理有较大提高。但仍然未能摆脱固定场所工作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物联网移动管理。2014年,本科室结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将该无线镇痛管理系统,通过桌面虚拟化平台(桌面平移技术)平移到无线终端。打破传统的管理思路,实现术后镇痛的网络化管理,现就其管理镇痛病人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11月剖宫产术后需要镇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年龄18~32岁,体重50~90kg,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技术方法由中国电信提供的桌面平移(移动办公标准版)是通过镜像虚拟化安全接入技术,将原有客户PC上的各类信息化办公系统无缝平移到移动终端上,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工作的需求。只需要一台移动云办公管理平台,一台服务器,无需再针对客户的每个办公系统做二次开发,简单的部署就可实现客户的移动办公需求。笔者先搭建移动云办公管理平台,将云服务器(中国电信提供))和手术室无线镇痛监测平台(江苏人先无线镇痛系统终端)对接,利用桌面平移技术(中国电信提供)将无线镇痛监测平台信息平移到云平台设备中,通过云接入管理平台连接互联网。医护个人终端(手机、PC、平板)安装桌面平移客户端软件(中国电信提供),可以随时通过电信网络访问云平台的信息,实现镇痛监测的移动化管理和信息化处理。

1.2.2麻醉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穿刺点L2~3间隙,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1.5mL(布比卡因2mL与脑脊液1mL的混合液),然后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调节麻醉平面在T6以下。平面欠佳时,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术中根据血压下降情况适当注入麻黄素,术中除缩宫素外均未给予任何辅助药物。

1.2.3管理模式及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管理模式:麻醉科安排人员每天查房1次,观察设备运行情况,镇痛效果,有无术后镇痛并发症,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填写相关记录单。非巡视时间如发生特殊情况,由病房医护人员和麻醉科联系。观察组采用物联网移动管理模式:除采用对照组定时探访外,麻醉科医护人员通过个人终端随时对镇痛泵使用情况进行全天候跟踪监控,发现情况,主动介入处理,记录单采用云办公处理。两组均采用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以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镇痛48h。配方:盐酸吗啡4.0mg+甲磺酸罗哌卡因119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参数设置:持续量2.0mL/h,单次量4mL/次,锁定时间30min,负荷量以1.0mg吗啡稀释生理盐水至5mL,术毕前20min硬膜外注入。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接普通电子镇痛泵,观察组接无线镇痛泵。

1.3观察指标(1)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ratingscales,NRS)分别于PCEA后4、24、48h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即患者用数字0~10,11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记录疼痛评分。这种评价方法患者易于理解和表达,是一种简单有效和最为常用的疼痛评价方法,可对即时疼痛及综合疼痛进行评估,在疼痛进展的识别上作用更显著[5]。(2)观察有无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术后镇痛并发症。(3)观察镇痛泵相关报警事件处理情况(堵塞、电池耗尽、输液结束硬膜外管拔除等)。(4)术后镇痛48h后,本科室结合改良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和《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在疼痛治疗结束后由患者评估满意度[6]。让患者根据镇痛效果、不良反应、麻醉科医护管理服务及术后患者疼痛所受到的关注对整体镇痛处理的满意度做出评估,“0”为十分不满意,“10”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6分以下为不满意,6~8分为一般,8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RS得分比较对照组PCEA后4、24、48h的NRS得分分别为(1.4±1.1)分,(1.5±1.4)分,(1.4±1.2)分;观察组PCEA后4、24、48h的NRS得分分别为(1.3±1.1)分,(1.8±1.4)分,(1.5±1.3)分,两组不同时间N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镇痛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两组术后镇痛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镇痛泵相关报警情况比较由于自控性镇痛泵患者自控按压次数的不同,镇痛泵输液实际结束时间和理论预计时间存在差异。对照组38例在输液结束,机器报警后,由病房医护人员通知麻醉科后予以拔出,12例在理论预计输液即将结束前,由麻醉科工作人员予以拔除。观察组,由于麻醉科工作人员在个人终端上可以连续实时观测输液量情况,50例硬膜外镇痛泵拔除均在输液即将结束前主动给予拔除,未由病房通知。对照组在镇痛泵报警后,均由病房医护人员通知麻醉科后予以处理沟通,1例为硬膜外管打折堵塞,1例镇痛不足为硬膜外管脱落所致,改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麻醉科工作人员均从个人移动终端监测平台主动发现报警提示并予以处理,未由病房通知。其中1例镇痛不足者为产妇哺乳中意外拉脱硬膜外管引起,产妇未有觉察,家属对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处理非常满意,见表2。

2.4两组报警事件处理时间比较对照组从机器报警到麻醉医师接到病房通知去病房处理43次,平均时间为(25±10)min;观察组麻醉医师从个人终端观测到各种信息到病房处理57次,平均时间为(10±5)min。观察组报警事件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中指出,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要求达到:(1)最大程度的镇痛。(2)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3)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4)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用新型的镇痛装置和技术是现代“积极”的镇痛方法[8]。患者满意度是患者期望达到满足的程度,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判断,是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和医护人员水平的总体评价,与疼痛的剧烈程度无关,而与镇痛管理的效果显著相关[9]。一旦患者及家属理解了医护人员为减轻其术后疼痛所做的努力,他们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别,但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有明显差别。显然镇痛泵相关事件的处理,医护人员管理服务成为了影响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原因。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镇痛装置和创新式的管理方法实现了PCA的信息化,极大拉近了医患服务距离,缩短了相关事件处理时间。这种主动介入式管理服务让患者觉得受到了医护人员更深的关怀和重视。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应用,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医学物联网将物联网技术和医学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在医学中,把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实现医院、患者和医疗设备的互动。它可以对整个网络内的医生、患者和设备完成实时的管理和调控,达到对医疗动态的实时监测、连续跟踪管理并指导精准的医疗决策。物联网医学技术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医学无线传感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目前国内物联网医学在诊断管理睡眠呼吸疾患等方面已得到初步应用。随着现代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当前临床麻醉医师工作量也日趋繁重,严重透支着医师的体力甚至生命。医院手术后患者往往分散于医院各个楼层和单元,巡回管理者往往会花相当多的时间甚至大半天时间穿梭于各个医疗单位之间,通过使用物联网移动化管理,能让管理者随时通过个人手机等终端了解固定镇痛监测平台上的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管理巡回路径,既节省体力,又节省时间,此管理方式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医护更轻松。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对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代表了医疗服务发展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是医疗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临床麻醉服务的理念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兴起和普及,移动医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不可阻挡,医疗物联网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医疗领域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但由于物联网医疗硬软件开发成本高,物联网临床应用仍不十分广泛。怎样利用现有的技术,降低开发成本服务于临床麻醉工作,给目前的麻醉临床研究带来新的思路。本研究把新型的术后无线镇痛泵管理系统和成熟的移动云办公平台技术进行虚拟对接,实现了术后镇痛的互联网络化管理,极大降低了硬软件二次开发成本,实现了医护人员24h无缝隙监测管理,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极大方便了医师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患者更满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开发成本低,适应时展和要求,对在PCA信息化条件下优化急性疼痛管理流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瞿艳新 曹乐萍 曹春梅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