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总结前人对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指出其中的不足;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在制订上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提出评价标准的参考内容。希望能够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作出有益补充,同时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对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待遇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
引言
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逐渐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论文也逐年增加,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俞启定(2018)辨析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证书;而是既有任教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又有一定期限的企业工作经历。他进一步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将职前培训和职后培养相结合,重视职前培训的效果;还要与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以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李梦卿、刘晶晶(2017)回顾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意义,认为这既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他们从宏观上探讨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建设原则和方向。首先,要以提高标准实施效用为根本;其次,要将资格证书与专业能力对接;最后,要重视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开发。该研究主要以中职教育为主,没有具体探讨“双师型”教师评价的标准。覃武云(2012)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他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具备与时俱进、结构优化的教师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胜任培养政治正确、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兼备,就业、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较高素质人才这一任务的教师,才是“双师型”教师。该研究者同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点,认为“双师型”教师是稳定性和流动性相结合的。既要在政策上保障教师的职业发展,又要不断派遣教师到企业实习,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要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专家到校讲课,“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此外,还要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老中青三代结合,在职称、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上互补。王慧、施志刚(2018)研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认为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知存在误区。首先,“双证”“双职称”“双素质”“双结构”等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够,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式,培养效果有待提高。此外,该研究者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强调了优化“双师型”教师评价和激励体系的重要性,要从聘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各方面激励“双师型”教师,还要优化培养机制,提高培训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校企合作。以上研究从概念、特点、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各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值得借鉴。但没有专门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评价标准问题,即用何种标准来衡量“双师型”教师,参加了什么培训,获得了什么资格证书,具有多久的实践经验,才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在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上,如何通过一定的标准来给予“双师型”教师激励,都尚未有具体的研究。本文将从上述方面对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进行研究。
一、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标准
达到什么标准,才是商务英语专业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一直以来,学界对此已有不少讨论,如双师即“双证”“双职称”“双素质”“双结构”等,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出台统一标准。笔者认为,应制订标准来规范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方面得到应有的激励。首先,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必须获得基本的资格证书。这包括高校教师资格证、中级及以上职称证书,以及证明英语能力的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和证明商务、外贸能力的证书。虽然用“双证”来衡量“双师型”教师并不全面,但相关资格证书确实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试想一个英语专业四级、八级都没有通过的商务英语教师如何能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指导本专业学生;未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也只能作为外聘专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而无法长期、全面、细致地采用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目前,各大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几乎都具备了职称证书和英语语言能力证书,但仍然有不少教师没有获得商务类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高级证书、国际贸易类证书。这些证书虽然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商务知识和教学能力,但也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教师是否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商务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况。其次,“双师型”教师必须有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顶岗实习的经验或工作经历。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中不但需要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处理各种实际案例,开设实训课程等,这都需要教师具备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专业教师没有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工作的经历,就无法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讲解,无法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如在国际贸易出口的合同签订环节遇到买方设置软条款或支付方式陷阱(如要求100%O/A付款,要求卖方所在国家的保险公司承保,但买方提供的资信材料皆为伪造),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容易忽略这些陷阱,认为仅凭买方提供的电子版材料就可以同意买方要求,这很有可能导致钱货两空。其他如报关报检,寻找货代等实际操作性很强的环节,若教师没有亲身体验,实际参与,很难对具体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定有准确的把握,也无法在实训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因此,可出台规定,凡是没有在相关行业进行过一年以上全职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在一定年限内具备三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如在五年之内,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企业实习一学期,或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而学校按实习天数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参加一定量的教学、科研类进修。如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商务英语教学开放周、商务英语语言学会议等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或科研能力的活动。归根结底,“双师型”教师还是要落实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教学能力高低是衡量“双师型”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按教材从头念到尾,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不能在实训中解决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那么拥有再高的职称、再多的证书,都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二、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本专业教师在学好英语这门语言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商务类专业知识,特别是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经贸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大大超出了普通英语专业教师。如果在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上不能区别对待,肯定其作出的努力,将会大大影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立激励机制:首先,在薪酬待遇上建立激励机制。对获得商务类专业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如给予通过剑桥商务英语(BEC)高级或国际贸易类资格的教师200—500元的奖励,或报销考试费用。对参加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等培训班或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工作的教师,准许报销培训费用、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在上课期间外出培训或实习的,以培训或实习时间冲抵课时量。例如,以一周的培训或实习时间冲抵该周的课时量,让教师既能够得到提升,又能够不花其他时间调课或补课。其次,在年终考评和奖金发放上对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专业教师也应有所倾斜。可以订立相应的加分指标,对达到较好培训效果的教师多发奖金。如规定对当年获得商务类资格证书的教师或在企业实习一定时间并获得所在企业“良好”及以上考评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上予以加分,多发年终奖。最后,也是专业教师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职称评定,将“双师型”教师培养纳入参考范围。目前,虽然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正深入开展,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一直偏低,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除了教师需要照顾家庭等个人事务外,最主要原因是所有“双师型”教师培训成果———无论是顶岗实习经历,获得商务、外贸资格证书还是参加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课程都无法在高级职称评定中得到加分。而高级职称评定决定了教师的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特别是不少民办高校,如果评上副教授,不但在年薪上立即多出数万元人民币,而且有应聘到公办高校工作的机会。因此,职称评定一直是高校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之一。但所有培训实习经历都不能加分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对参加一定时长培训(如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获得相应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等),并在教学上有显著提高(如获得各级别的教学竞赛奖励)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予以适当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结语
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经逐渐深化,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论在企业实习、研修班进修及资格证考取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却没有跟上,导致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从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两个方面对参加“双师型”教师培养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予以激励,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抛砖引玉,期待尽快建立与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作者:吴书麟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