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本文以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我省,尤其是兰内各高职院校,已经有很多院校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了一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转变观念,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学校的重要抓手。但是,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我省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引领和指导。顶层的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专业师资的建设与提升等多个方面的缺失,导致学校难以选定适合校本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以培训高职学生斩获职业技能竞赛的各种奖项为目标导向,偏离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我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以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对我省职业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校成功申报并获批为甘肃省优质院校培育单位,其中物流管理(群)被确定为省级优质校建设的骨干专业(群)之一。自此,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了对标建设,启动了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坚持以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通过校政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师资建设上,以全力打造“双师”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为导向;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以构建电子商务管理过程的课程体系为导向;在教学标准确定上,结合电子商务职业要求,确立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走专业教学与职业实训一体化道路,实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形成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创新能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项目建设期内,根据物流业发展情况,追踪和研究甘肃省以及西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准确定位“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种资源的作用,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平台,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训内涵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电子商务专业。针对以上建设目标,我们制定了细致的建设方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3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本,边建设、边考核、边拓展,将现代学徒制与专业发展相融合,不断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内涵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依托职教集团,组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依托甘肃省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甘肃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组建物流电商专业(群),成立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构建以过程管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将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最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政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2)以“四阶段”人才培养为基本框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我系电子商务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指导,与行业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和提炼,最终形成了“四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3)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一是构建了“两融合、两循环、五一体”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解决了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的时点和深度问题。充分调研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岗位,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着力构建“两融合、两循环、五一体”的教学体系。两融合:是指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将素质课程与职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显性课程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素质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发展课,隐性课程包括校园文化、情操陶冶、周边环境、意识植入,通过课程教学和耳濡目染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两循环:校内教学、校外教学循环进行,课内教学、课外教学循环递进,形成多轮次的工学交替。基于产教融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形成参观、跟岗、轮岗、实践、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教学交叉循环、一体化教学逐步递进。
五一体:建立“教、学、做、训、赛”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做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企业在不同时点以不同形式参与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一体化教学,契合实际的嵌入隐性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获得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专业课程综合实训、跨学科创新创业综合实训、职业技能顶岗实习。在校内通过组织开展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职业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发展。二是构建了“点、线、面”能力螺旋上升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制定对应的课程标准,解决了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构建“点、线、面”能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经过企业调研发现重复岗位只需要“点”能力、功能业务岗位需要“线”能力、综合业务岗位需要“面”能力,基于产教融合,提出“点”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获得,“线”能力需要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获得,“面”能力则必须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学习,从而具备系统解决物流业务的能力,即目标岗与“面”能力相匹配。4)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围绕创新创业,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具体开设两年制四个学期的课程,第一学期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校级职业生涯大赛等,使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第二学期主要开设《创业基础》,通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第三学期主要开设《模拟创业》,通过省级三创大赛等,使学生学会创新创业方法;第四学期主要开设《就业指导》,通过省级创青春、挑战杯大赛等,使学生懂得如何实现就业和创业结合。以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设计等,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指导,完成创新创业项目。根据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建立以创业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如在第四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我们创建了互联网+甘肃特色主题馆、校园休闲吧服务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5)专业群协同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师水平。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建成一体化教室。在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引入长风教学模式,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引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在《电子商务》《模拟创业》等课程广泛使用在线教学、软件教学等教学手段,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开发专业课立体课程资源,开展《电子商务》《仓储管理实务》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完成《物流基础》《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与实务》三门课程的校企合作校本教材及校企合作实训材料的开发。
4思考与展望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发展会永无止境,专业建设也将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紧跟“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更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J].职业技术,2014(10):18-19.
[2]何嘉扬,兰青叶.服务地方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262-263.
作者:熊政力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