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绿色会计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它无法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和国民福利状况。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本文结合实践,以我国绿色会计推行为实证,分析了绿色会计的现状和意义,提出了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推广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会计;绿色GDP考核;绿色会计模式
一、绿色会计的发展
(一).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其要点是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其价值在于能向“人造资本”转换,因此,要计量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比率,以保护社会总资产的平衡;其会计循环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资源及事后处理。其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目标,就是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具体目标,就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二).绿色会计的发展
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由此衍生出的绿色会计。
(三).绿色会计的基本模式
绿色会计的基本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人类从事社会的生产消费,要从生态圈内用去一些资源,经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等一系列过程,会导致排放物的产生,影响到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统一体,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或是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导致其恶化。因此,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要归集到绿色会计基本模式中去,应在绿色会计信息中得到充分反映,其核心是用绿色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一).绿色会计可操作性的体系建设落后
所谓绿色GDP,指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经过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对于绿色GDP的关注已有数年历史,2004年国内有过关于绿色GDP的讨论,国家统计局、环保总局在推行绿色GDP方面做了不懈努力,2005年初,有关城市也开始了绿色GDP试点。但是,受本身指标设定与测量困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绿色GDP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检验。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绿色GDP尚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哪个国家设计出一套标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
(二).绿色会计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我国绿色GDP究竟效果如何尚是未知数。绿色GDP虽然是个方向,大家期望值也很高,但是现在只是处于摸索阶段,把主要污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搞清楚很不容易,目前还没有拿出绿色GDP的数字。国家统计局正与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合作研究绿色GDP的课题,至于具体何时能拿出绿色GDP的数据尚无时间表。国家层面上的协调也没有有效开展,至今未见统计局与财政部的协调行为。而推行绿色会计,相关人力资源的准备工作也仍然处于“非孕”时期,只有意向,没有进行实质性准备。据调查,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合格的绿色会计人才。
(三).地方行政干预
谁都知道,地方政府之所以普遍追求非绿色的GDP,是由当前的政绩考核方式所决定的。可以预料,在目前这种考核方式不变的体制背景下,即使中央政府以及统计、财政等部门真心实意地追求“绿色”,但并不能构成从中央到省、地、县、乡一个完整的行为主体系统,很多监控性、操作性的事,还是要纳入到现有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由此,追求“绿色GDP”和不惜环境、秩序、公平等代价盲目追求GDP数字增长,就表达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摩擦。现实中,追求非绿色GDP力量远远大于追求绿色GDP的力量,前者甚至正在淹没后者。在某些地区,现在的结果是:绿色GDP渐渐成为一种名义、一种摆设,一种新的“政绩工程”。
三、实施绿色会计的意义
(一).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而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采和破坏生态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态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测算、计量、评估和对比。随着人们遭受到惩罚,环保意识就日益增强,需要一种能够考核的指标体系,来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因而,绿色会计应运而出,逐渐受到重视。以宁阳县为例,宁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产业规模逐渐扩大,逐渐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轻纺、机械加工及造纸等行业为主的20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产业群。在前期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主要是水源、空气及土壤的污染。对农业、群众健康甚至企业本身都造成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县领导当局逐渐认清形势并结合国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了深化治理。政府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督促企业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处,引进废弃排放改进项目5个,并进行生产工艺改进项目30多个,目前已逐渐取得较好效果,生态环境平衡基本呈良性发展。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效益。但是,在最初阶段,生态效益与经济活动效益的联系却表现的与实际情况相反,似乎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就将逐渐显现出来。
宁阳县工业快速发展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一度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相互制约,也致使企业与驻地群众关系紧张。经过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使资源得到优化,环境质量逐渐上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各产业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经济更加有活力。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将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都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都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宁阳县积极促进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使企业不但能够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能够从中受益。在磁窑化学工业园,原来华阳集团氯碱厂生产烧碱产生的氢气作为“废气”排放,现在作为生产RT培司的原材料回收利用,每年可增效525万元。企业依托化工链条巧招商,相继引进了圣奥化工、华鸿化工等10多个大项目,通过企业扎堆聚集,资源互相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浪费。园区还建设了鲁邦正阳热电公司,对园区内企业实行集中供热供电,不仅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四).能够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同时,在利润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来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总量,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也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四、实施绿色会计的对策
促进我国绿色会计实施,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办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推行绿色会计实施,发展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努力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一).改革党政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我国现在的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现资本、技术、劳动效率、劳动强度等因素,客观上鼓励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由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要改变各级政府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动,我国应该尽快向全面均衡的“绿色发展”转型。应当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建设新型的党政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已明确要求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也正在联手攻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考核指标,并宣布:在完善的计算体系还没出来之前,统计部门从2004年开始,在公布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同时,至少会把环境、资源、生态等的变化情况单列出来,以反映人们为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
2003年,宁阳县制定实施节能降耗责任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将节能降耗责任目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将乡镇、开发区(项目聚集区)、重点用能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列为节能降耗责任目标考核对象,县政府分别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乡镇、开发区(项目聚集区)的考核包括法规政策执行、指标分解、考核机制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等内容;对重点用能企业考核包括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节能绩效考核、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等内容。
(二).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与深度
环境是全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共同财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绿色会计不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公平和未来两个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本的性质。绿色会计要克服传统会计忽视自然资本的缺陷,考虑公平和未来,就是要披露自然资本与计量资本之间的转换,并计算出最佳的转换比率,以利于保持社会资产的总平衡。
由此可见,绿色会计涉及多门学科交叉。因此需要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深入研究宏观绿色会计与企业绿色会计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对部分产品或地区市场进行试点。如果试点效果满意、可行,则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推广经验,逐步使公众和市场接受。
(三).构建科学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由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规定,我国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该:重新定义会计目标,确定当前目标与最终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对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计量方法等内容,该体系应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使之能够最大可能的兼容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降低绿色会计体系推行的阻力;重新命名为绿色会计科目,把会计账户设置中与经济因素有关的科目分离出来,以便于会计报表的环境信息披露;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在保持三大报表体系不变的基础上,添加绿色会计报表体系,把分离出来的科目按照一定的绿色指标事项列入其中,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环境的影响。最后按照统计口径,汇集成宏观绿色会计信息。
(四).研究绿色会计的可操作系统
要加速组织研究中国的绿色会计制度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绿色GDP的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核算精度为中心,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并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考虑到绿色会计的特殊使用,建议统计、环保、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就会计核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着手研究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结构,研究绿色会计与其他经济指标的对接关系,研究宏观绿色会计与企业绿色会计的协调,建设我国绿色会计的科学可操作系统,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将有利于从国家层面上,向社会成员推行绿色GDP考核的实施。
(五).注重绿色会计实施过程研究
绿色会计的实施,不仅涉及产品成本的市场价格的变更,更主要的是,它涉及市场规律的变动,甚至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商品流通准则和经济制度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绿色会计的实施尚需经历一段漫长过程和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决定了应采用“边界推进”模式。在我国,绿色会计工作的实施应从相对明确、简单的起始科目开始,实施“双轨制”,使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与探索性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共处一个核算系统中,分别进行,以传统会计为主,绿色会计账为参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待各种条件相对成熟和世界商品流动规律出现有利变化时,再并轨推广实施。
(六).优化人员素质和专业教育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基本上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所组成,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而大多数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绿色会计,绿色会计遭遇到社会基础十分薄弱的问题,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有效推行。必须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而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达到优化一支绿色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的目的,并尽快筹建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将绿色会计继续教育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七).制定相关法律体系
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从理论到实践,从产品到市场,从企业到社会,从资源到环境,从国内到国际,从宣传到立法,从价格变动到公众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特别是环境与发展这一对矛盾,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不能象体育竞技那样只有一个赢家,必须保证做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原则。同时,还要保持产品流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调节。
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停留在政府的法规层面上。这种现状不能保证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推行。所以应加强绿色会计的法律体系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八).建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制度体系
我们要建设绿色会计制度,也要建设与绿色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因为,一旦全面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绿色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之时,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绿色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要完善绿色会计准则,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规范成龙配套。绿色会计制度依据绿色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同时,要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
总之: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模式转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绿色会计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永臣2005/12
2.解读绿色GDP[N]光明日报许宪春2002/04/29
3.“绿色GDP”与中国绿色会计制度[L]中国发展乔世震2002/01
4.建立中国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L]中国发展牛文元2002/01
5.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概述[L]福建农业学报刘荣章等2005/20
6.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问题探讨[L]中国软科学钟定胜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