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1.1会计信息控制者——企业内部的原因
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一般企业均按照国家规定设立了会计机构,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可以说,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完全置于企业内部,并由企业全程控制。这就给企业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温床。企业为了获得某些利益或者企业个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利用会计工作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利条件,违反正常的操作规范,通过不正当方式制造各种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谋取企业利益或企业个人利益。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1.2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属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但从微观角度看,会计机构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一般说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无法避免的需要对一些工作内容作主观判断。即使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但难以摆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给会计人员制造信息失真提供了条件。若会计工作人员缺乏坚定的立场,难抵利益的诱惑,则会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达到实现个人利益的目的。据统计,在已查处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中,大多是会计人员在核算方面进行舞弊造成。会计人员的失职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1.3会计信息的监督者——监督体系方面的原因
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监督者。现阶段,受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会计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多种弊端。如财务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管理人员,难以实现对每个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的有效监督。税务、银行、工商等更高层次的监督管理部门,大多仅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难以进行单一的监督管理。一些行政管理部门考虑到企业形象问题,或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包庇、容忍。另外,政府综合监督管理机关大多将重点放置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对一些中小企业或非公有制企业则采取放任的态度。以上情况均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条件。
1.4会计信息的约束者——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同国际接轨的摸索阶段,要做到与我国国情相符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存在各种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法律大多采取对主要负责人罚款、批评或者警告的形式进行处罚,很少追究刑事责任。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不够以及处罚执行等方面的放松,间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和猖狂。
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2.1企业内部的治理措施
2.1.1加强企业内部结构治理措施企业内部治理措施之一是实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其核心是应用有效的治理机制,形成董事会、所有者、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如建立经理人绩效考核制度,改进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方式,摈弃单一的以数字利润为主的考核指标,避免经营者因片面追求会计数字利润的最大化,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另外,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内部的会计审查以及监督工作。
2.1.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
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和制造者,对会计信息失真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企业管理者也应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教育,使其自觉遵守职业操守,抵制会计信息虚假的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2.2企业的外部治理措施
2.2.1建立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是我国施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可从两方面入手:⑴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可从提高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入手,会计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可加大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计师为维护声誉和实现公平,会加大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一些有所图的审计委托人遭受重创,难以通过不正当等方式进行威胁,以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⑵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对注册会计师实施管理。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可信度的有效措施。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建立会计行业的信息系统,可对注册会计师实现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会计注册师队伍的总体质量。
2.2.2加大法律制裁力度
完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可建立一个会计司法鉴定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专业鉴定。并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给予严肃处理,必要时给予刑事处罚。
三、小结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会计人员自身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原因,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加大法律制裁力度等,都能有效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孙敏单位:国泰君安证券浙江分公司
(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究其原因,既有客观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因素,也有经济主体和会计主体方面的主观人为因素;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知识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既有有意为之,也有工作技术失误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会计主体假设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主体假设,设定了会计活动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对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提出会计主体这一前提,是为了把一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划分开来,把会计主体本身的经济业务与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来。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主体间相互渗透、相互投资,主体不断裂变,公司之间相互参股,新型的公司关系较为复杂,即使是母子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也因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彻底界定清楚。所以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情况。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的投资、贸易更加繁杂、汇率变动频繁、股市动荡不安、外币折算更加复杂,因而个别会计主体的真实经济状况受到严重的挑战。
(2)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环境)的缺陷。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过程之中,经济利益驱动和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根源。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上的矛盾。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会造成“瞒上造假”。一种是“中层瞒上造假”,即有的地方政府在与中央利润分割中尽量增加地方政府的份额;另一种是“底层瞒上造假”。为了谋求不正常的高额利益或得到升迁,单位领导往往示意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粉饰。为了获取信贷资金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良的企业,也经常对其会计数据进行乔装打扮和包装。为了发行股票,达到上市和多募集资金的目的,塑造“绩优股”形象,企业往往会对会计数据进行粉饰。“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在法制不够健全,执法难的今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得利益远远大于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会计造假屡禁不绝的根源。
(3)会计工作的缺陷。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会计人员在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我国目前有着庞大的会计队伍,其中部分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对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很好地处理较复杂的会计业务,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经营者任人唯亲,安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主持会计机构的工作,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么记成一笔糊涂帐,自己违规违法了也不知道,要么唯命是从,依领导意志行事。这就从会计领域内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失真,有它存在的必然过程,主要通过国家财政管理部门和广大财会学者、实务工作者的努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来解决;对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失真,则是需要力求及时纠正的,这正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解决会计失真的重点。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加强会计法规的建设与严格执法是治本之策。加强我国会计法规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并及时、坚决地贯彻实施,加大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一。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的实施细则,使财会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具体、及时,明确执法和违法的法律界限,具体规定违法处罚的定性、定量标准。做到奖罚分明,保证兑现。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素质,这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所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着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督促其按章按法办事,实施会计信息质量单位领导人负责制,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只有当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3)加强内控监督,构筑防范体系是有效的措施。内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内控监督。从强化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方面入手,根据不相容工作不相兼的原则进行人员和业务流程的职责分工。打造以防为主的防范体系,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严格执法是根本保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严格执法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政府只在法律约束范围内行使宏观调控,制定产业政策,维护经济和信用政策等职责,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会计行为。
(5)建立职业会计队伍是发展方向。从社会总体效果来讲,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职业化的会计队伍,只有会计人员脱离了对会计主体的人身依附,出自会计人员手中的会计信息才有可能保持客观公正。
a.实施稽查特派员制由国务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监督企业经营状况,检查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主要领导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
b.实施财务总监制由投资者直接委派财务总监,通过对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投资者可对企业的财务和会计运行过程随时了解,随时纠正偏离既定目标的经营活动。在这种方式下,财务总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会影响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又可使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资产营运状况,便于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管。从制度上遏止和减少腐败现象。
作者:赵磊单位:哈尔滨铁路局财务处
(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业产权界定不明晰,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有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使得企业在会计管理决策时往往使得企业集中于一人身上,使得会计信息反映的就是企业管理者独立的思想意识,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不对等是造成会计失真的直接原因,对于企业的信息外界不可能全面的了解,而只能通过企业的信息披露获取,而且外界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掌握的也不同。
2.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问题
对于会计信息的运行需要相关的行政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其正常稳定的运行,行使行政部门的法制功能。如果行政部门不能够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纵容会计信息的违法操作,或者是监督不力,都将会为会计的虚假信息提供条件。
3.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属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但从微观角度看,会计机构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一般说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无法避免的需要对一些工作内容做主观判断。这给会计人员制造信息失真提供了条件。
4.审计力量薄弱
我国尚没有普遍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实现的经济活动中,我们给予厚望的社会会计监督实际上相当混乱,基本上无法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其次,要会计监督评价体系。
(二)加强公司领导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的失真到头来都是人为的造假、作弊形成的,因此应加强公司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让公司领导和会计人员警钟长鸣,达到公司领导不得指使会计人员做假,会计人员敢于拒绝领导的做假授意。
(三)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约束机制
1.内部监督
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内部审计人员要按照会计法规的规定,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合法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外部监督
一是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二是税务、银行、工商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审计和监管力度,建立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获得全面、可靠、真实地会计信息,做出合理决策;同时,有效防止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明珠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四)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
1.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商业银行资产和效益的最大化增值,其寻求的是能长远发展的最大资本回报率。然而作为人的经营者,其更多关心的却是任期内的业绩水平是否有助于其继续在高处任职,因此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粉饰”业绩,通过各种经营指标来掩盖银行内部的经营问题,从而达到任期内的“辉煌”业绩。
2.银行内部考核制度不合理。实现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我国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由于国有银行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经营的各项业务指标仍存在自上而下层层下达的现象,从而导致各基层行不能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资产负债状况自主制定业务经营计划。这种情况下,一些下级银行无法满足上层下达的过高指标,便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银行“粉饰”报表等行为,促进了信息失真的发生。
3.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缺陷及惩罚力度不够。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力量。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许多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业务水平也不达标,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达标,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针对会计人员的违纪行为,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惩罚力度不大,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而言约束力度不够。有些大型国有银行考虑到造假成本远远低于造假利润后,甚至能够坦然接受惩罚,再加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更是进一步纵容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
4.地方政府不合理摊派行为。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政府,苦于财力不足,但是仍要考虑本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往往会实行强行摊派或试行摊派等政策,强迫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建设公共设施或开展公共事业,这些都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银行面对这些“合理”但不合法的摊派也只能无奈为之,于是在银行经营过程中,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往往会被变通处理,其具体体现就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这些资金使用情况变成虚假信息,使这些政治行为合法化。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治理对策
1.加强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等相关金融会计法规,并要求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会相关制度。将单位负责人列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依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杜绝会计信息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与此同时,银行要加大内部审计和执法督察力度,对各操作环节和会计部门的核算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会计人员如发现有违反《会计法》的事项,应主动上报单位领导或上级机关,银监部门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严厉查处,并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
2.健全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体系。我国国有银商业行目前来看均为非股份制上市银行,所以其信息披露无法受到社会监督,存款者也无法准确了解银行的经营状况,这种由委托问题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受到外部监督约束,从而导致了众多信息失真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逐渐转变为信息更加透明的上市金融机构,从而让更多的投资者有效监督其经营情况,并让专业的外部中介评审机构对其实行定期检查评审,从外部环境上保证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建立科学的银行考核机制。银行的考核机制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银行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扩大基层的自主权利,主管机关应该允许下级银行在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合规业务。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采取自下而上层层综合制定的方式,在制定经营目标计划时,把总量的变化和比率的变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综合的指标进行全盘考虑,杜绝硬性下达的计划制定方式。同时,有意减少部分硬性的考核指标,取而代之采用更为科学的考核指标考察基层银行业绩,例如现在一些银行已经采用存款余额日均数来替代过去的时点数,这一方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行考核期末通过突击增加存款来达标的不理智行为。
4.提高银行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国家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文件,让银行高层逐渐重视银行会计信息工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对银行会计人员开展诸如企业新会计准则、新业务处理流程及核算等培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及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面对大量新课题及新问题时,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结合实际,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把会计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再者,还要加强培训信贷人员贷款分类能力,使其准确掌握分类标准及参考特征等指标,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为会计工作提供便利。
5.加强银行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相对独立、高效的内部审计体制,通过常规审计、专项审计、经营者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等方法,对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真实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评审。与此同时,改进审计监督的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一套以会计核算为核心,资金清算为轴线的网络化信息技术系统,实行会计信息的集中核算,从技术上杜绝信息失真。
作者:李晓玲刘超单位: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