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剖析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模糊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按照客观性原则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所生成的会计数据及编制的会计报表理应是精确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会计确认、记录、计量所产生的数据往往是模糊的,它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有时是近似的、不精确的,会计报表亦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受制于会计假设及会计原则,这些影响综合地表现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上。会计确认和计量对于会计的重要性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会计实务看,会计确认主要是就收入和费用而言的,但收入和费用与资产和负债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收入费用的确认,也涉及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它们最终通过损益的确定加以综合体现。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确认收入时,应符合实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应符合配比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既同“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有关联,又同权责发生制相联系。权责发生制讨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会计要素的确认受到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②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方法的影响。在对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等会计计量方法。包括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在不同对象间的分摊;折旧费用的提取;预提和待摊费用的列计等都是如此。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会计事项或金额如不具有重要性,则可以不完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处理,以节省提供信息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贷费用的会计处理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从理论上说,进货费用为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计人采购商品的成本,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归集和披露商品采购的实际成本所付出的代价,高出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同时,进货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对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影响信息使用者对报表的阅读和正确理解。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进货成本不包括进货费用。
三、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公认的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按照这一观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有助于向现有的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难以担此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类似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金融衍生工具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下列缺陷:①资产价值难以准确反映。②收益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③资产负债表中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和金融衍生工具相关联的数据缺乏现实解释。因此,从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就要引用公允价值来作为这类要素的计量属性。从会计计量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看,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而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列示,不可避免地带有近似性质。应该看到的是,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工具等事项的计量,并不能完全解决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只可能作近似的、模糊的反映。这是由于这些事项的市场价值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例,参与者此时可能盈利,彼时则可能出现巨额亏损。这也就决定了公允价值属性下会计反映的相对准确性或模糊性。从相关性角度考虑,对会计要素按历史成本反映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会计信息的作用,甚至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我国目前采取的做法是在转换期前作债权投资处理,转换为股票后作为股权投资处理。这种处理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但它否定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属性,在市场价格高于转换价格特别是在回购期内持续高于转换价格时,依债券价格而不按其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反映,势必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目前不能对报表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应重视会计信息的表外揭示,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新晨
可见,会计数据的模糊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近似值,在按历史成本核算时,会计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实际数据与会计计量所生成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会计核算所生成数据在经济业务实际数据的上下波动。二是不确定性,即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对会计要素计量和反映的相对准确性。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枷牍勰钌现恢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