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会计控制范文

商业银行会计控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会计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维护客户和银行的资金、资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可靠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遵循合法、规范、有效、全面、安全的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且要充分体现权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及及时进行内部审计的要求。(2)统一会计政策。(3)统一会计科目,在实行国家统一总账科目的基础上,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统一口径,统一核算。(4)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使会计记录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二、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会计部门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内部控制建设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是防范会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一)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部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由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承担的是核算和反映银行以货币计量的资金运行的任务,其风险必然构成银行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为确保商业银行业务处理各个环节及操作规程的正确、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商业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和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才能为更好的履行商业银行职责提供保障。

(二)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的经营特点,导致成本费用观念淡薄,信贷资金控制力度薄弱,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高比例的不良资产对整个国家支付和清算体系正常运转构成严重威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在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再控制。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近年来,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出现揽存难、放贷乱的局面,一些部门基于先发展、后规范的指导思想,通过暗里自行调高存款利率或给回扣等一些不合法方式乱拉存款,为赚取利润,然后再把这些存款贷放给贷款人,在贷放前本应有的对贷款人财务状况的调查、信用评估、还款能力调查等程序都置之不理或流于形式,等到贷款到期要收回贷款时,才发现贷款人根本就没有还款能力或根本就没打算还款,为掩盖这些事项,一些商业银行就乱用会计科目,通过做假账处理会计账务,使会计控制和财务监督处于失控状态。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滞后。近些年,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会计制度和办法,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监督、制约作用。但是,却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整体性建设,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被分解到各项法规、制度、办法之中,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急忙在哪个环节上总结教训,缺乏全局观念,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落实,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会计业务核算,日益普及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在使原有会计工作发生深层次的变革,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会计业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原有会计内部控制所未涉及的问题相继出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做出必要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三)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运行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通过商业银行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也是比较重视会计监督的,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金融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二是对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如何,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需要。随着金融电子化步伐加快和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宽,业务处理手段的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采用了许多新的业务处理手段和方法。虽然,商业银行近年来陆续招收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了业务一线,但是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银行业务培训,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的人少,无法快速熟悉新业务。甚至有些人学历较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很低;有的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工作中违规操作、凭证审查不严等差错频频发生,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一些商业银行会计部门培训的方式、方法也较落后,岗位培训流于形式。仍有部分基层行实行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接触到什么教什么,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致使一些新进会计人员不能全面熟悉、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及各项制度办法,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随之下降。

四、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内控优先观念。商业银行各级领导及会计人员必须增强内控优先意识。一方面随着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存款成为评价基层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将其列为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项目,促使各级领导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另一方面针对贷款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严格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原则设置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岗位,并明确各自职责及权限,同时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应变步骤与措施、不良贷款清偿和核销管理制度,针对不良贷款计提坏账准备,做到既有事前防范,也有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二)构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完整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会计控制制度两个方面。管理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应以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为出发点,按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操作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特点,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上岗对下岗负责,下岗对上岗监督的运行机制,严禁独自一人操作业务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不漏项、不空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根据其经营管理情况,不断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

(三)完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体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指标。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应当以《会计法》为准绳,通过工作职责的合理划分及会计监督方式的改进,构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紧密配合贯穿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会计监督体系。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是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应该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样的评价形式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才能有现实的可运行性和有效性。

(四)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商业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加强会计人员准入管理,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必须择优安排;二要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明确奖罚。按照会计岗位职责的不同,制定岗位责任制,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会计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随着金融电子化步骤的加快,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力度。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1999年新修订并已颁布实施的《会计法》对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作为修订后的《会计法》的配套法规,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从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改进企业经营方式角度,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