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出版单位会计核算独特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要】出版单位是一个集知识、信息加工的文化产业,是出版图书、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的企业,是传播和积累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社会精神产品,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因此其会计核算必然具有独特性。本文从出版单位的生产成本的核算特点、费用的核算特点、出版物销售的核算特点、会计报表填列特点等方面分析说明了出版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独特之处。出版单位财务人员要做好出版工作流程中独特的会计工作,既要认真掌握财会知识,又要努力学习、实践出版业务,提高出版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为出版单位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
【关键词】出版单位会计核算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文化、贸易和全球化》指出:“文化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机会。它通过对原作进行加工提升其价值,并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文化产业为促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保证所有人在文化面前人人平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属性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特殊的性质。”出版业的产品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传播知识的媒介,因此,出版产业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单位属于文化产业,自然也具有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属性。
一、出版单位的行业特点
出版单位是一个集知识、信息加工的文化产业,是出版图书、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的企业,是传播和积累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社会精神产品,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出版单位既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流通企业,出版生产是一个独特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产出的两重属性。一方面,出版物具有精神生产的商品特殊性,凝聚了人们从感性信息到理性知识转变的智慧,是知识的加工过程,具有精神生产和时效性较强的特征;另一方面,出版物同样具有普通物质生产的商品一般性,它的产生也离不开一般商品的物质产出过程。出版生产由编辑出版、委托加工生产两大部分组成。这个过程包括:选题策划—创作作品—组织稿件—审读加工稿件—装帧设计—印刷复制—装订—成品出版物—出版物商品销售—收回货款。一种出版物,只有完成从开始创意到收回货款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实现价值的转换,达到传播知识、传播文化、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
出版单位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主要靠编辑人员、出版人员、发行储运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会计人员是作为出版单位的管理人员介入到生产流程中去的。出版单位作为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由于出版单位具有不同于一般行业的特殊性,其会计核算在稿费、编录经费、样品赠阅费、宣传推广费、存货跌价准备、加工商品及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码价核算等费用、成本、收入计量和确认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以《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作为会计处理方法。《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既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又符合宏观经济环境的要求,具有科学性的特点,是对《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两者应同时作为出版行业各单位会计核算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营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将陆续转制为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和转制后,都面临着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问题。出版会计核算是根据出版行业的特点进行核算,为真实反映出版单位的经营情况服务的。
二、出版单位会计核算的独特之处
1.生产成本的核算特点
出版单位的出版物生产成本由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组成。直接生产成本主要由纸张、稿费、原材料、制版费、装订费、印刷复录费、出版损失等组成。间接生产成本由编录经费等组成。编录经费记录的是编辑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差旅费、图书资料等费用,以分期摊销的形式转入当期相关出版物的成本。出版物的出版工序多,包括组稿、审稿、发稿、制版、装订、印刷复制等。印刷出版物又都是采取委托加工的形式,有时一种出版物的制版、封面印刷和内文印刷复制、装订等往往根据作者的特殊的要求不在同一工厂加工完成。加工费、稿费等成本项目常常是在出版之后才支付,甚至是已销售了的出版物成本项目可能还没有结算等等,这些特殊的出版情况,造就了出版业独特的成本核算特点。例如:为完整计算出版单位当期完工产品(出版物已入库、已发货或已销售)生产成本的各项支出,特别是已销售的情况下,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的要求,以合同、付印通知单、协议工价、市场材料价、稿酬计算标准等为计算依据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记入新增加的“应计生产成本”科目中核算,这是出版单位特有的负债类科目。增加这一科目,解决了出版单位以往不规范的销售结转方式,使出版物总成本接近实际成本,使当期的收入与成本相配比,真实反映当期的利润情况。
2.费用的核算特点
出版单位对费用的核算,基本上按发生费用性质来分,不能反映单一出版物的费用进入编录经费核算,形成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摊进入相关的出版物成本。可按总印张或总定价、总出版字数、盒数、总印数等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分配。由于出版单位出版的产品都是新产品,而且年内出版的数量是不均衡的,因此出版单位也可采用1~11月份按计划定额分配,全年实际编录经费减去1~11月累计已分配数后的余额,在12月份一次分配完毕。“编录经费”这一科目也是出版单位特有的。其性质类似于一般企业的“制造费用”,但总编辑及总编室、设计、校对、绘图、印刷、材料等人员费用列入期间费用,不在“编录经费”中核算。
发行销售方面的费用进入营业费用核算。同时也对宣传推广费作出规定:对委托有关单位协助进行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可视同委托代销方式按合同规定以推销出版物总定价(码洋)的一定比例支付宣传推广费。
行政管理方面的费用进入管理费用核算,独特的地方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增设“管理费用—出版物提成差价”子目来核算存货跌价准备。出版单位的存货,不像其他行业一样根据期末的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情况在年末计提或冲回存货跌价准备,而是根据库存出版物实行分年核价,按规定的比例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另外由于出版物与一般商品在时效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价值会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变为一堆废纸(废品),因此出版物的报废情况比一般企业也就多得多了。针对这一情况,《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特别规定:出版物经审批报废时,应按报废清单设置辅助账。再销售时,其收入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核算,这一情况在其他行业是没有的。
3.出版物销售的核算特点
出版单位的销售核算主要是出版物的销售和其他产品的销售。产品的销售过程是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保证出版单位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只有将出版物尽快地销售出去,收回货款,才能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其会计核算特点是:
(1)增值税的核算。国家对出版行业图书销售实行了优惠政策,销项税率为13%,生产成本的进项税抵扣税率为13%或17%。
(2)折扣率的核算。为了促进销售,出版单位按实际情况执行不同的折扣率,以提高销售额和处理库存;
(3)在途出版物的应收款多。由于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一方面存在大量发出出版物,另一方面出版物退货严重和频繁。除了教材等系统发行外,都是靠市场销售,均是采用主动发货、寄销的方式进行销售,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销,跟一般企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结算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按目前的出版物市场情况,经常是6~9个月或超过一年才开始对帐结付货款。根据这个行业特点,为保证货款的及时回收,要求对发出出版物的应收款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核算,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职业判断确认收入和纳税。
4.会计报表填列特点
出版单位是属于生产精神产品的企业,它也和其他企业一样要对外报送各种会计报告和资料。由于出版单位存在有特别的科目,因此填表时也应调整有关科目余额:⑴年内编制月度报表时,“编录经费”科目有余额的,填表时要调整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⑵“应计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帐款”项目中;⑶在会计附注中要说明库存出版物的构成及提成差价的计提标准。以上科目余额调整只是调整相关项目的报表数,不须编制凭证调整有关帐目。
出版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独特之处,要求财务人员既要认真掌握财会知识,又要努力学习、实践出版业务,提高出版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为出版单位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颁布。
2.《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号),财政部2004年1月14日颁布。
3.陈晋平、袁淳、方跃利编著:《<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