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探讨(共6篇)范文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探讨(共6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探讨(共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探讨(共6篇)

第一篇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与内容的陈旧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多数商业企业虽然构建了一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一些知名的上市公司在证监会的要求下建立了一套内控机制,但很多时候这些公司的做法只是按照一定内控大纲布置设立内部控制体系。这就如同监管方提供一个模板,商业企业则是按照模板照本宣科的设立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此做法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就会显得与国内先进的理论脱节,甚至是脱离其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方面的影响则是来着管理层的理念的影响。很多管理处于节约企业管理成本的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仅仅是停留在设置完成阶段,而忽视对其的执行效果以及日后维护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这就造成了相关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缺乏深度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在日常运行当中对于内控的执行不重视的现象,忽视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一个内控管理理念。特别是企业在进行电算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整个会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失误。

(二)信息安全性差

会计电算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无纸化操作和存储介质的变化上。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系统将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存储的数据也可以不留痕迹的修改和删除,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数据风险。商业企业可能存在分散各地的经营点,每个经营点也可能存在数个财务人员(或财务工作相关人员,如收银员、库管员等),虽然每个操作员都有一定的工作权限限制,但基本上都可以浏览与岗位无关的数据,导致分工设置控制发挥不了作用。另外,由于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又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势必会出现伪造会计信息等漏洞,为此就会增加企业未来的或有负债等事项的出现的机率。

(三)缺乏风险意识

就我国大多数商业企业而言,管理层对整个市场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以及财务意识的认识都是不到位的。甚至还会出现群体跟进的现象,即一种商业只要企业牵头做起了,势必会引起其他持观察态度的企业跟进该行业。而这些跟进的行业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市场风险的高低,即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此外,由于企业管理层受到来自自身经历和学识的影响,包括我国整个大的企业环境,都是不注重控制企业的成本风险意识的。这也是造成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的原因所在。

(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的监督有来自两方面:外部机构的监督和内部机构的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和政府的监督,这是企业无法影响的,但是可以积极配合。企业自身能利用的监督来自内部机构,内部监督机构主要是企业组织设定的。很多商业企业并没有真正深入认识内部监督,认为内部监督只是财务检查、货物盘点、工作考评等层面上,而且实际上执行的监督基本上又是只防好人,难防坏人的程度。在实务中,外部监管最后也会归集到内部监管这个内在因素上来,才使得企业的监管有成效。但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或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其实质上的只是一种应付上级监管部门的审查。这就使得企业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二、加强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控管理理念和加强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企业的特点,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去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向权威机构或者高校学习这样的先进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并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设置和执行以及评估之中。更新和充实已有的内部控制内容。使之并不是因为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而设置的,而是企业实实在在的需要设置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具体实施则是从目标着手改变。从总体上讲,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与传统手工会计下的内部控制具有相同的目标。但是,由于会计处理程序上的差异,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的差错不再是处理的过程中的错误,数据处理过程中除了软件设计的缺陷外,基本上不会出现错误。由于数据在原始录入系统之后,只有相应权限才可以进行修改删除,因此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应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针对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录入的准确性和审核的可靠性上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由于控制关键点的转变,合理有效的配置岗位人员以及分工也很有必要。

(二)加强系统的应用控制提高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要求,保证数据处理传递的完整、准确,企业应加强应用控制,在技术上对各个层次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主要通过会计数据的处理一般也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但是由于不同的子系统处理业务不同,且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增加一些级别的审核程序。这一部分的控制可以通过处理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结账控制等得到完善。对于数据传递,主要是为了防止传递过程中数据错误、丢失、泄密等。企业可以在传输过程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另外还可以使用数字签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风险意识认识就是管理层缺乏成本风险管理意识。因为成本是企业的致命弱点所在,由于我国商业企业存在的经济环境的大背景相同,政策也基本相同,此时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也只能从企业的自身入手。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层疏忽对内控管理理念的重视,势必会在风险意识这一关键点上有所放松。而实际上是企业只需要花很小的成本就可以把整个管理效益提高上去。这就存在一个杠杆的作用,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应该重视企业成本控制。最后,面对来自整个市场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问题,企业管理层应该采取措施,把相关的风险分化到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分担,以实现对成本最小化的控制。那么综合起来而言,就是企业管理层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本风险管理观念,并从企业的每个步骤做起,争取合理的压缩企业运行当中的成本,同时通过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分化成本,以实现降低企业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目标。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

企业应逐步加强监督的实施效果,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缺少内部监督,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毫无控制可信度。企业应该赋予胜任的内部监督人员独立的职权,以便在施行监督时能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权利的影响。内部监督人员主要应对会计账务处理、审查情况、数据的保存方式等进行监督。对此,企业可以从加强成本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监督评审制度和优化企业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效果,从而实现完善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商业企业不断面临国内国外激烈的竞争。会计电算化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既是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需要。商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实施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成本和风险意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应该时刻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适当的运用,从而保障财产的安全完整,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实现企业竞争优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作者:杨雅莉单位:甘肃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1.1会计审计工作难度增加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难度增加主要是因为传统审计依赖的审计线索正在逐渐消失,计算机记录的电子数据和会计文件成为主体,并且账簿、记录等审计流程线索也已经不存在。企业内部因计算机信息平台的使用呈现出较为集中统一的形态,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的使用,新数据和信息资料代替了过去的记录,审计痕迹消失,并且现有的审计线索也会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升级和程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2会计交易工作风险增加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完全可以将巨额资金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都在使用的公用网络,网络使用者的身份和目的各有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网络环境的安全隐患,因此电算化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时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个部门的操作失误引发相关的风险。其次互联网信息传输的不稳定性,如传输中断、传输延迟或者是数据混乱等,都会对正常的会计交易产生不良影响。最后互联网信息的真伪辨认的困难及不确定性也会增加会计交易风险。

1.3会计质量工作隐患增加

过去的手工会计虽然在速度、精确性上不如电算化会计,但是传统手工会计能够时时刻刻地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电算化所依赖的计算机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却有可能会造成业务的中断,如计算机硬件损坏、信息系统瘫痪或者是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操作不当等,这些都增加会计质量工作的隐患。另外,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核算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相关业务水平、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工作执行力等是影响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些在长时间的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但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这些经验实践被彻底的替代或者改变,企业内部控制必须着眼于避免操作失误的角度,并且对控制功能和控制手段进行重新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2.1制定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指导,因此要想在电算化条件下更好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之前,要对控制的目的进行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个职位和责任清晰并且规范相关操作规程。这些在电算化条件下都要依赖计算机来开展,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内部的相关程序的操作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管理以及会计审计档案管理等相关规范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另外制度的执行要有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约束,同时要做好公司业务中重要内容的决策制定、正确执行、有效监督以及反馈等相关工作。并且制定出的制度具有灵活性,当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重要业务发生调整以及提高经营管理等问题和要求时能够及时适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2优化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针对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会计风险和会计质量的不良影响,要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进行优化。优化的最主要措施是将会计档案用实物的形式保存下来,具体的,就是计算机内保存的电子数据打印出来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保存,这样可以保证在以后的应用中做到有据可凭,而且可以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也要当作是会计文档的一种进行优化保存,保存的期限可以用系统停用的时间或者是企业规定的其他期限。硬盘是保存会计信息的主要硬件,要对其进行妥善的保管。最后在会计档案的管理权限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如查询需要哪些部门的批准、调用需要主管部门的签字等。

2.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保证会计账务正确处理的保障性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方面。应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严格客观审计,审核各种账务的处理是否准确合理,是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合,附件凭证是否完整规范;并通过对书面资料与电子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两者的统一性。审核中,要及时发现错误的账表,并通过向相关人作进一步核实,作出及时的调整,以防止因此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另外,在审核中,还应同时对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运行环节进行相应审查,能够及时发现非法或违规修改的数据等,并对数据信息的保存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安全性。

2.4提升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从业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一切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再完善的制度也要靠人去完成,制度制定的再怎么周到完善,如果相关执行人员能力不够或者是素质较低,都会使得制度变为一纸空谈,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开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人工操作,因此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与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发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操作人员的能力差、不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这样势必会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培训,帮助从业人员建立系统安全意识,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确保电算化系统的使用安全。另外,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要充分的发挥其约束和激励功能,真正地体现出高水平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避免人才流失。最后要在全企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使企业全员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中来,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

2.5加强企业内部的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从宏观角度上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在电算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信息与计算机网络直接相关联,而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且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下的新型犯罪,犯罪方式隐蔽,且犯罪技术高,致使企业内部的电算化数据信息必然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企业应积极向相关行政部门建议,并协助主管部门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文件,以提高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性。

2.6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

电算化系统对运行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电压、温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运行环境一定要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要针对网络安全性建设设立区域网络防火墙,防止外界主体非法进入系统数据库,另外还要安装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防杀毒软件并对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升级,做到时时防毒,定期杀毒,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应设置专门的财务操作电脑,并对电脑设置权限限制,电脑使用者必须先进行身份与密码的验证后方可登入电脑;所有的财务数据信息等均应进行备份,以尽量减少因电脑硬件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性。

三、结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和提高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会计电算化在给企业内部带来效率提高、精度提高的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电算化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当积极地面对这些影响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

作者:陆莉单位:四平苏宁电器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环境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中职学校为了顺应会计工作发展的步伐也匆匆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很好地管理、监督会计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因为没有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制度,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中出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兼任,使会计工作的权限得不到有效的牵制,容易出现差错、造假,甚至利用空子进行舞弊或职务犯罪。因为没有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有些中职学校不把财务软件视同为档案进行保管,造成档案保管不够规范。因为没有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机房管理制度,所以造成机房内的设备管理不严、保管不周,给会计工作的安全性带来危害。

(二)软硬件配置不系统、不完善

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没有软件就没有会计电算化,所以“配有适用的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但是有一些中职学校不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会计软件,所选的会计软件的功能不够全面、系统,使得会计软件束之高阁,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舍得将钱用在购买会计核算软件,却舍不得为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购置一台电脑。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明确指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配有专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有些中职学校以学校经费紧张为由,不为财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单独配置计算机而是和其他部门共用,这样会计数据就很容易被病毒侵害或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为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带来危害。

(三)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的专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职人员连最基本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证都不具备,这就更谈不上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专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仅仅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同时也使内部控制不到位,为会计职务犯罪留有滋生的“土壤”。

(四)会计工作欠缺有效的监管

首先,中职学校的会计工作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审核、监管人员由于业务能力有限,从而使会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其次,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会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数据的处理、会计凭证的传递有可能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来完成,那么每一个流程的职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能对会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对于同一笔业务,岗位工作的完成常常被嵌入程序通过口令与身份的转换来完成,而有些学校将审核岗位的密码公开化,任由其他人所用,使权限上的监管形同虚设。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工作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中职学校中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诚然,对手工会计中适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可加以应用。同时,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殊性建立更多、更全的管理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不留有制度空子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依靠。(二)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分工《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指出: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学校会计工作的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明确不相容岗位不能出现兼任,如软件操作员不能是审核记账员,并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相配套。而每一个操作员要保管好本人进入系统的密码并不定期地进行修改,严防他人替代操作或被非法冒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等舞弊行为。

(三)不断完善软硬件系统

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因此所使用的财务软件无论是开发的还是购买的,会计软件一定要合法(符合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安全(软件运行安全可靠,不易受病毒感染、不易受破坏),操作方便(通俗易懂,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就是要根据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修订的工作不断更新、升级软件。其次,要配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利用已有的计算机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会计数据的实时处理。加强计算机的维护、升级,防止计算机遭受破坏。此外,对计算机的操作要完善操作登记制度,建立操作日志,防止计算机被非法操作。

(四)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范围变大了,它不仅仅包括打印的纸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还包括存放在机内或其化储存介质的会计数据和购买或开发的财务软件(系统资料)。会计凭证和账簿要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归档、保管,而电子数据要定期地检查、备份;对于重要的资料要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地方,最好是两个不同建筑物。对于软件开发资料和财务软件的保管截止至该软件停止使用之后的5年。还要就是要完善会计档案的借阅、传递、归档、销毁等各项工作。在保证会计档案能妥善管理的同时能为本学校的发展决策、资金的使用与保管等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就没有会计电算化。学校应积极为会计电算化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鼓励相关的人员积极参加财政部门、软件公司所组织的各类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既精通会计业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人人都能持证上岗,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六)加强内外监控

因为计算机所处理、所保存的会计数据因其被删除、被修改而不留有任何痕迹,所以学校内部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管,切切实实地将监督、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不但要做好事中的监管,还要做好事前与事后的监管。首先主管学校财务工作的校长,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能对整个学校的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处理、系统运行的处置应用自如,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弊端能发现以及排查,真正起到监督会计的作用。除了内部监管外,还应积极引入外部监管,让财政、审计、物价等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到其中,对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与指导。

作者:杨竞艳单位: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

第四篇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方式的分析

1.控制运行环境的改变。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会计部门不再是原来的财务部门,现如今不单是利用计算机操作软件系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作出统计,并且还能进行一些其他除本职以外的工作,包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原料采购计划、产品代销运行方式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作出预测,现如今会计电算化的交涉范围由传统的单一化演变到现如今的多元化。

2.控制手段对程序的依赖性增加。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对财务统计时简化了运算流程,但是这种运算过程对计算机内部的操作程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在运算过程中编程的代码方式有所区别,计算机在运算编程代码设定程序中,编译程序为十二进制的数列结构,其运算速度每秒能打几十万次。但是该程序的稳定性极差,所以程序一旦发生错误,该程序的数列结构在统计时只能按照错误的代码进行运算,造成财务统计上的错误。

3.内部控制方式的观念发生改变。在当今会计电算化内部设定的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的资格应聘模式上发生了转变过程,而现如今的电算化会计凭借的是会计证、财务报表的整合形式、会计统计信息的存储方式以及财务类型之间的转化,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便可在当今企业得到征求的条件。但是传统企业在征聘会计时,用的是传统的纸质财务数据报表、部门分配表以及个采购部门的入册申请报价表,这些资料作为传统企业征聘会计信息的条件,但是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正品条件模式上发生了转变,使得过去以整合书面资料的形式逐渐被淘汰。

二、会计电算化内控制程序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在内部设定程序上分为两大控制方式,包括一般设定控制方式和内部应用设定控制方式,这些控制方式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有效性。避免财务数据在统计时发生随机性的错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确保运算系统的安全性。而传统人工会计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时,只是进行纸质数据的统计,但另用另一种方式转化一下,其人工会计的统计和计算机电算化统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也是由当今电算化系统演变出的一种财务数据统计,这种模式的结合意义在于:

1.降低企业内部经营的风险。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上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对当代建设的需要。最后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不善、产品库存积压过多以及在产品营销不畅。但是企业为了缓和这种模式的转变,逐步企业引进通用版的电算化软件,这种软件通用性能强,处理运算速度快,系统兼容性能强。一般系统操作平台都能够兼容这种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且这种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少、见效快、对设备运维管理简便。但是这种系统软件存在一定的弊端,软件初始化运行的程度复杂,不但运行软件系统内部的编译代码,并且还增加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一些附加的运行程度,使得电算化操作软件初始代步运行速度慢。这种软件所涉及的应用功能也较多,随之带来的便是操作运行管理人才的缺乏,根据目前科技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在会计电算化操作运行的管理人员仍十分匮乏,主要是因为在软件设定程序时,只有程序设计员掌握其核心运算过程,但是对于以外的人员对其软件的设定程序还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才能掌握实质性运算过程。

2.顺应互联网的发展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计算机逐步应用到各个行业。其在金融行业所占有的比例最多,下图为近几年计算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所占有的比例。根据这种比例的增长速度,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所需的模式。现代计算机电算化与传统财务统计有一定的区别,传统会计在进行货币换算时,还要进行子表的附属,所缴纳的财务报表信息不但包括现有的国币汇率并且还包括要进行换算的汇率报表。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财务统计时,软件内部设定的程序中包含了各种货币的汇率值,只需要将这两种货币进行数值的转换便可,简化了中间运算过程。并且在缴纳财务报表时,只需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上级汇报,不需要再附加子表,也不用提供货币的换算率。但是由于网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使得对财务报表的加密性要切实做好,以防不法分子的窃取,所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各个行业中都有所应用。并且其内在的安全性、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部经济的发展。这种电算化模式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结合更是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作者:卢志平单位: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第五篇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组织的控制流程和方法原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人员的岗位分工、权责分离以及各种凭证的定期核对来加强内部控制,但是电算化的使用导致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方式以及控制内容方面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内部控制方式的改变。

1、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对象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电算化背景下,会计工作更多地是依赖于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只是负责数据的录入和审核,数据输出结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除了对会计人员进行控制,还要对计算机的操作管理、维护、数据存储安全等问题进行控制和监督;另外数据输入是电算化工作的起点,也是会计数据真实可靠的保证,因此加强数据输入的正确性是内部控制工作控制的关键点。

2、会计处理流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审核作用减弱

在传统会计方式下,对于发生的经济事项,要经过具有不同权限的人员和不同部门的相互确认和审核,才能最终完成会计的记录工作,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流程;而实行电算化以后,很多繁琐的程序和流程被简化,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很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数据,数据处理更加集中化和自动化,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处理程序的监控作用,审核的力度大大削弱。

3、会计信息的存储发生重大变化

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方式进行保存,从填制凭证到账表输出都通过文字和纸张进行记载,那么任何的修改和变动都会在纸质上反映出来;实行电算化以后,各种会计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者其他移动硬盘上,这就加大了数据被修改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不适当的存储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这些问题是会计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内部控制需要强化和改进的方面。

4、安全管理和控制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的平台更加开放,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安全问题也是内部控制应该关注的重点。会计软件的使用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而各种破解软件的发展会造成企业数据库遭到恶意的破坏,导致大量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必须加强对于计算机安全控制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另外还要对计算机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确保开放环境下软件的安全。

5、内部控制方式发生变化

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但是会计电算化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牵制转变成通过计算机程序和制度来进行控制,内部控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控制如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检查以及账目之间的核对在电算化环境下已经没有必要存在,计算机会自动进行试算平衡和检查,所以,电算化削弱了人在内部控制检查中的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人员、程序、安全等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进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加强会计人员控制,明确岗位分工和权利责任

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明确的职责分工,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人员各司其职、合法合理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就要求组织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首先,应分别设置电算化部门和用户部门,从而确保业务的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以及各自部门内的权责分离,在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相应的权限,以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岗位分工能够确保不同职位的相对独立性,避免越权操作,保证了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其次,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密码的管理,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权限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姓名和密码,计算机对于是否是本人的操作不能进行验证,只能对姓名和密码进行识别,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进入系统口令的保密工作,防止他人滥用自己的权限。

2、强化操作程序的管理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

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处理时都应该经过不同权限操作人员的确认和审核,才能进行录入系统,一切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及时进行复核,以保证账实相符。首先,加强从原始凭证的录入到最终的账表输出都应该设置规范的流程操作,即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例如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审核程序才能够进行记账,对任何不合规流程,计算机都应该进行提醒,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对于操作计算机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机房操作,避免因人员失误造成的程序混乱;再次,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在机房产生的数据结果不能够带到机房之外,更不能被闲杂人员接触,会计人员不能将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除财务主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最后,对于在处理工程中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在授权之后按照系统的操作要求进行改正,不能擅自处理以上问题。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为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提供良好的基础。

3、加强会计文件安全保管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文件保管形式,硬盘、软盘等介质成为新环境下的主要存储媒介,但是电子介质具有易受潮、毁损、易被窃取的特征,所以应该加强对它的安全保管工作。首先应该对相关的文件进行随时备份,并把备份文件安全存放,并定期检查,防止由于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其次,要把电子文件进行输出打印,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保管,并进行核对,并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严格档案的阅览、借出手续,对于重要的文件要使用专门的加密设备进行保管,防止数据的泄露和被盗;最后,不断完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避免受到外部攻击和病毒破坏,进而建立起全面的安全控制体系。

4、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

在电算化环境中,计算机是存储会计数据的重要工具,一旦其因为外部的突发事故而导致无法运行,就会造成会计数据的大量丢失,更甚者导致整个会计系统的瘫痪,因此,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维护工作是新的会计工作环境下必不可少的控制管理工作。强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是要不断提升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抵御外部网络风险的能力,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计算机定期的维护和管理。首先,配置两人以上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日常的维护,这样可以形成相互牵制的作用,避免犯错,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软件升级、更换的审批制度,硬件的更换和修改应该报上级领导的批准,对于硬件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备份;其次应该使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操作密码,未经批准,操作人员不能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卸载和更改,同时要使用杀毒软件,并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防范网络病毒对于计算机的侵害;最后,设置身份识别认证密码,禁止非相关人士进入机房重地接触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安全环境进行检查,如电源、各种线路的检查,以确保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监控和评价,以发现会计控制程序的缺点,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会计信息进行定期的审计,以确认会计电算化处理程序和流程是否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账务处理是否及时和真实;其次,审查计算机上的电子数据是否和书面依据一致,确保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最后,要检查操作环节是否合理,监督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以及归档是否合理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操作失误,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

6、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任何对流程的控制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控制,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本质的要求。首先应该让会计人员参加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设计,使他们了解系统的性能,以减少操作环节出现的错误;其次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针对系统知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操作流程、职业道德等进行系统的培训,推动电算化知识在会计人员的传播,培养具有会计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内部控制的完善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

三、总结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企业对于它的依赖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其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作者:黄爱平单位:合诚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篇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方式出现巨大变化

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而到了电算化条件下,很多内部控制方法已经借助会计软件来完成了。而手工操作条件下的有些控制措施却依然存在,包括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以及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等。可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渐由传统的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就包含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功能,而这些内容控制效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如果会计应用程序发生偏差或者运行问题,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失效。

(二)信息存储媒介发生明显变化

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需要通过纸张等媒介进行储存。这些媒介根据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由于纸张上的财务数据构成了会计人员的会计证据原件,即使这些纸质数据被恶意修改,也极易发现修改痕迹及相关线索,这是纸质储存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会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等存储介质上,很容易被篡改或者删除,甚至很难查到相关数据遭到恶意修改留下来的痕迹。同时,由于电磁介质以及财务系统容易遭到破坏或者被病毒所感染,造成会计信息面临丢失或者被篡改的危险。因此,如何确保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数据的安全可靠,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内容控制内容发生显著变化

在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主要依据交易情况进行处理,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运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内部控制内容发生显著变化,造成内部控制的对象及范围明显扩大,增加了传统手工会计管理工作中所没有的内容包括网络系统的维护与安全控制、会计信息安全维护、计算机病毒防护以及系统管理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内容及要求。总之,随着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经济社会中得到广泛运用,我们应当高度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重视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制度逐步走向完善,这就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就必须准确掌握并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起以提高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知识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内部控制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内部审计人才。

(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核算控制作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会计数据的规范性与真实性。按照财务管理规定,原始凭证在经过审查之后,所有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必须要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要确保填制与录入之间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于部分业务的更正、删除或者待解报单的处理等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并坚持复核制度,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业务之间的一致性,防止计算机账务处理出现疏漏或错误,确保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安全性。总之,会计核算控制在防范与化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内部控制。

(三)科学划分岗位职责及操作权限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实施,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各岗位及职责的科学划分,加强对系统管理员等岗位权限的控制和约束。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及控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及财务系统等程序实施的,因此,内部控制的效果取决于财务系统及相关程序的正确性和控制能力。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权限控制主要是通过口令进行的,因此,为了加强内部控制,要对各级口令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操作人员使用时,其口令、身份信息以及其他情况会及时反映出来,监督人员可以进行监测和监督,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管理控制

为了加强财务控制成效,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注重对数据资料的管理。对于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以及各种凭证、账册、报表等数据和资料,要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其使用和保管程序。其次,重视会计数据备份管理。要根据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程度,认真做好备份工作,避免意外或者人为等原因造成对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破坏。对于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等数据要按照要求交会计档案保管人员放置在不同地方进行保管。最后,认真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那些重要凭证和报表等资料的保存或出借,必须要根据制度要求经会计主管审批同意并签章,做好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三、结语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并且深入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及内部控制等所带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作者:冯书英单位:邯郸市青年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