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会计专业生态课堂现状策略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生态课堂教学运用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平等包容、轻松愉悦的课堂形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机衔接,使师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融合。本文以探究会计专业课堂存在的常见失衡现象及原因为突破口,并从变“管理者”为“促进者”、变“讲解者”为“引导者”、变“考核者”为“观察者”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生态课堂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会计;生态课堂;融合
一、生态课堂的理论研究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教育学家Waller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中,首次将生态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课堂生态学”概念,对课堂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诠释。众多学者已经对这一学说的基本框架和价值取向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探讨。我国的学者如吴丁福教授等也对教育生态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后,在1990年出版发行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专著。课堂生态的研究离不开对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探寻和把控。课堂生态主体的定位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生态课堂研究的主攻方向。
二、会计专业生态课堂内涵
生态课堂理论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共通性。会计专业生态课堂与其他学科生态课堂构建的共通之处在于: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教学目标设定为关键,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保障,打造教师、学生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情景。而基于会计专业本身的主业特征和属性,可以将会计专业生态课堂内涵细化为:以学情为前提,运用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各种仿真的课堂情景,优化教学工具的配置,增强互动交流,将平等包容、轻松愉悦的课堂形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机衔接,使师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融合。
三、会计专业课堂的现状
1.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易出现“一潭死水”困局在会计专业的整体知识框架体系和未来岗位环境的要求之下,会计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管理类学科专业,容易形成内敛、严谨的专业性格。这不仅投射在学生一种潜在的处事风格,也明显的体现在课堂氛围上。教师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给予程序式反馈,师生之间的主动交流相对匮乏,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低调。即便授课教师企图以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有时也收效甚微。2.过分依赖教师权威易出现“一言九鼎”现象会计专业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有精准的职业技能、高度的职业道德和守法意识。为了快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靠拢,在会计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师对课堂有绝对的把控和主导,师生角色有所偏差,在教学活动中未能有效形成相互塑造、携手共进的局面。长期累积形成的师生关系不平衡容易导致课堂成为教师的知识会。学生在被动的模仿吸纳过程中,愈发不注重主动学习和多元化学习。信息来源的渠道常限于教材、板书和习题集。教育信息化理念虽能传播,但教育模式的改革未能深入推进。3.考评方式单一固定易出现“一蹴而就”结果学期末的综合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在本学期所学课程的一次整体评价。这个评价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集合。过程评价一般参考学生平时表现,包括出勤、上课发言、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内容,以课堂记录的情况为依据。结果评价多采用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测评。由于评价方式所占的权重的比例不同,大部分学生重视权重比例较高的结果评价。为了通过测评,在闭卷考试中,学生容易出现“一切为了考试”的心理。在考前强行记忆重点和难点,不追求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甚至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热情和探索欲望。撰写论文的形式虽相对灵活,但局限于题目立意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只对该领域的知识架构掌握较好,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这样割裂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对整本教材的把握,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培养学生智能的均衡发展。如果考评结果不理想,学生很难对学业有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打击了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生态课堂优化策略
1.变“管理者”为“促进者”打造绿色和谐氛围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极为关键的环节。有学者提出在建立生态课堂时应当遵循综合创新原则。将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各个要素打造成一个综合联系系统,以创新的手段打破教学氛围的沉寂。对会计专业教学而言,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在短期内仍然会占据主流和主导地位,长期形成的专业性格也不易彻底改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从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走出来,钻研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多尝试互动性强、能突出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会计学理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变化不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不需要充实和更新。教师本身要以创新的思维去与时俱进,探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子,聚焦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设计具有新奇感、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教学从讲授、吸纳转变为有的放矢的师生探寻知识的过程。2.变“讲解者”为“引导者”优化教育资源利用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生态课堂应当相互作用且相互统一,其系统性、关联性和平衡性构成了本真、自然与和谐的生态课堂内涵,更体现了思想自由和思维方式的发散。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首先就要准确定位师生生态位置。注重培养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性和互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功能不仅仅为简单输出信息和处理学生反馈,而是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资源,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上与时俱进。近年来教学形式的革新,如超星学习通软件、慕课、实践教学软件等,这种变革给教学课堂带来了一些生机和趣味,但这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是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和学生在交互过程中,更需要培养的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资源共享的互利共生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传递、吸收、转化的场所。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平衡各方状态,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维意识,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堂教学反馈,教师要有所记录和跟踪指导,提供形式多样的评价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评价机会。考核结果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掌握,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课堂的建设才是考核手段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莉慧.旅游管理专业生态课堂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5).
[2]贾慧琳.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优化方法小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
[3]魏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生态内涵分析——结构、功能的变革与价值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1).
作者:张蕊 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