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制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业务运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制度已不能满足其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绩效评价、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核算体系的特征和会计报告制度的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架构——资产负债表、事业损益表、在建工程情况表、事业收支现金流量表和事业收支明细表。
关键词:会计报告;事业单位;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业务运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行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其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绩效评价、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建立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既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又完整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报告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制度设计者的重任,也是操作层面人士应当认真思考的命题。
一、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核算体系的特征
现阶段事业单位除完成国家预算计划、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外,其财务会计和核算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大部分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支业务。
2事业单位除了完成国家计划实现社会效益外,还有挖掘潜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一个侧面,从而实现增收节支,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和职工待遇,体现资产保值增值和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
3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直接生产,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具有服务性并产生服务价值,如科、教、文、卫等各种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对第三产业的智力服务依赖就愈加显著。
可见,现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与过去全额预算拨款的事业财务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国家统包办事业已成为历史,多主体,多形式办事业,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已成为事业发展的趋势;第二,收入分为预算内、外两部分和经营收入,而事业支出难以区分预算内、预算外和经营性支出的情况尤显突出,第三,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模式已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迫在眉睫;第四,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如国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报社、医院等),经费来源主要系自身的事业性收费,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不足依赖信贷资金。其会计核算办法应当较多地运用企业核算办法,从而保障会计报告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制度的缺陷
目前,收付实现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模式存在的缺陷首先表现为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不能客观地、完整地、系统地反映事业单位全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实际情况
1基本建设会计信息游离于事业会计报表之外,事业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基建业务纳入事业会计报表,而是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向国家有关部门单独报送报表,导致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游离于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事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完整,不利于主管机关和单位领导对基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容易给会计报表阅读者产生误解。况且,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设置“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入作为“自筹基建支出”列入了当年事业支出(但不增加当年资产),需在竣工交付使用时才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容易造成当年未完工的基建投入虚减资产、净资产。假设某校拟整体迁移,新校区建设总投资6亿,分3年投入,平均每年投入2亿,均利用银行贷款,今后用老校区的土地置换款和年度结余归还贷款。迁移前若资产1.5亿,负债0.5亿,净资产1亿。第一年,贷款2亿(借:银行存款2亿,贷:借人款项2亿),拨给基建帐户用于建设2亿(借:自筹基建支出2亿,贷:银行存款2亿),当年工程未竣工交付使用故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若当年除基建项目之外的事业收支结余为0.5亿(借:资产类科目0.5亿,贷:事业结余0.5亿),则第一年年终的会计报表反映为:总资产2亿,负债2.5亿,净资产-0.5亿。会计报表的信息失真已初露端倪。第二年,贷款、基建投入、事业结余均与第一年相同,则第二年年终的会计报表反映为:总资产2.5亿,负债4.5亿,净资产-2亿。会计报表的信息失真进一步加剧,总资产、净资产被严重地低估。第三年,贷款、基建投入、事业结余也与第一年相同。当年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故应当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借:固定资产6亿,贷:固定基金6亿),则第三年年终的会计报表反映为:资产9亿,负债6.5亿,净资产2.5亿。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到工程竣工才得以纠正。实际情况并不那样顺利,银行贷款需要人民银行的贷款证年检和商业银行的年度信用审查,若第一年年终的会计报表反映净资产赤字-0.5亿,意味着该校资不抵债,第二年商业银行凭什么继续向学校贷款?学校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因为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缺陷,境况非常的被动。而且,由于基本建设的会计报表单独编制,导致事业会计报表对基建工程投入无以表示,商业银行也无从审查贷款是否按照指定用途使用。
2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体现资产净值。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核算方式难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资产价值在事业报表中有高估的可能。同时,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凡有经营收入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税法规定在每个所得税纳税季度,可以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折旧,但不能在税前抵扣按事业会计制度计提的修购基金。因此在现行事业会计制度模式下,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前扣除与事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修购基金的做法不一致。
3对外投资的成本法核算引发报表金额不能反映投资的真实价值,且投资不按投资期限分类,不能充分反映资产的可变现程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外投资不论是否实质性控制被投资企业,均采用成本法核算,导致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报表金额有可能被低估或高估,对外投资的核算还过于笼统,不区分长、短期投资,无法具体反映各类长、短期投资的价值,因而不能反映对外投资的可变现程度和变现时间,不利于事业单位对投资项目和现金流量的管理,其次,事业会计报表之收入核算不能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收入全貌,容易造成资产和收入体外循环,不利于实施会计监督。尤其是非现金交易收入(如长期投资增值)、应收未收的收入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因而相应的债权也不被确认,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事业营运业绩,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信息不真实,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报表阅读者,从而无法客观地评价和考核事业单位的财务受托责任。再次,由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收付实现制,事业成本核算没有很好设计,权责发生制难以运用,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和收费价格监管。对于事业拨款的效用性,成本信息本是评价体系中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事业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内容苍白,尤其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的即期全额列支、不要求收入与支出的合理配比、当期受益的费用不予以计提和分摊,从制度上无法保证会计核算能够提供合理的成本数据,无法为决策、监管、预算、收费政策提供指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收费价格的制订。第四,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的核算过于强调收付实现制模式,客观上有可能引起收支核算的不配比,主观上容易给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人为调节收支带来便利,会计报表的信息失真或舞弊无法获得制度的有效制约。
三、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制度改革构想
预算管理的首选方式是国有事业会计与政府会计编制采用同样的收付实现制以满足财政部门数据汇总和财政预决算需要,而完整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又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要同时满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可以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启发。
1企业单位的报表体系的主报表有三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其中前二份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后一份以收付实现制编制。事业单位是否也可以照此方法,从而达到既按权责发生制使会计信息真实可信、又满足国家预算收付实现制的需要。
2企业现金流量表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显得过于笼统,各栏目数据无法满足国家预算各子目的详细数据,因而需要增设一份事业收支明细表(编制基础也是收付实现制)作为现金流量表的补充报表,用以说明现金流量表各栏数据的具体组成情况,并与国家预算各子目相勾稽。
3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纳入事业会计报表之内,增设在建工程情况表,不再单设基建财务报表,以改变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信息游离于事业会计报表之外的做法,报送基建报表以事业会计报表附表的形式出现。事业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入不再在“自筹基建支出”列支,而是在发生时计入“在建工程”,完工后计入固定资产,不再设置“固定基金”科目。
4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收入与支出按权责制确认、区分权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保障资产、负债、净资产报表数据的客观性。
5为了准确地编制二套不同核算基础的五份报表,事业会计的工作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应当考虑电子计算机软件筛选数据,用电子计算机识别现金收付业务并单独存储数据库,据以编制事业收支现金流量表、事业收支明细表。
四、结语
在我国统一会计会计制度的框架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可设计成资产负债表、事业损益表、在建工程情况表、事业收支现金流量表和事业收支明细表。前三份报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吻合,从而在整体上保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贯性、客观性,后二份报表主要为了适应预算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