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湘西地区经济状况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具体措施,达到服务当地经济,助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全面改革,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产业对接
1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该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湘西是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根据湘西统计年鉴通报,2018年湘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4家,其中亏损企业58家,占22.8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4亿元;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09个,其中本年新增75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689家,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3.7%。从以上数据看出,该地区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可见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当地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与产业对接是每一个职教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湘西地区会计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被智能软件替代,智能式核算软件通过扫描单据即自动生成凭证,会计人员的职能将会向管理型转变,会计法制、会计标准将有变化,因此,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不再适应企业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经济改革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才培养模式脱节化,该地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强调的是理论教育和应试教育,与企业需求完全脱钩,培养的学生能通过会计相关职业考试,但是不敢直接胜任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2)教学方法传统化,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灌输,课堂内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老师的评价是教得怎么样,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核结果是学生考了多少分,而不是学生掌握了哪些技能。(3)教学手段原始化,采用的教学手段多数是黑板加粉笔,少数用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这些原始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将大数据时代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的,也远远不能满足会计行业对大数据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4)教学资源简单化,运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和出版社提供的少量资源,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相当丰富,在这里却得不到充分运用。
3大数据环境下湘西地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研究
3.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使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无缝对接。
3.2深入企业调研,共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群正在崛起,快速改变着企业业务经营和商业模式,会计专业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会计专业教学应当用语言、文字、软件这些条件,构建出真实的业务场景,帮助学生构建更立体的知识思维、逻辑脉络和信息整合能力。”(引自谢志华教授的讲话)可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必须根据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1)“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湘西地区小微企业较多,他们大多数不设专门的会计岗位,常常委托会计记账公司进行业务处理,这样记账公司的业务量增大,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工资不高,流动性大,不利于公司的业务开展,他们可以在学校建立基地,将真实的业务带进校园,让学生边学习边真刀实枪地实训,企业的成本降低、解决了职员流动的问题,学校也解决了实习的问题,企业、记账公司、学校三赢,构成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将会计人才培养与产业无缝对接。(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一般具有完整的会计机构,在企业的各个环节需要不同的会计人员,如材料采购核算与控制、各类产品成本计算与控制、销售分析与管理、企业运营与管理等等,在大数据环境下,这些业务虽然可以通过财务机器人自动处理,但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讲,毕竟经费有限,而且个别特殊业务的处理,任何软件都不能替代,必须人工分析处理,所以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需要到企业见习完整的生产流程,才能懂得分析处理问题,这些是教室里无法完成的。
3.3搭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未来会计变革的本质是实现信息一体化,因此,要根据企业具体需求,重建会计课程体系。(1)“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设置。这种模式主要面向小微企业的业务,因此搭建的课程体系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在大数据环境下,基础性、标准化的业务可以用软件替代,因此可以弱化该类课程设置,而软件不能替代的分析、预算、决策等业务应增加课时量,进行强化,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的运用,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需要加强。整个课程的学习要体现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用任务驱动完成教学过程。(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四环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四环节”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教授在最近的一次会中提到:“教育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工具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会计专业教学应当用语言、文字、软件这些条件,构建出真实的业务场景,帮助学生构建更立体的知识思维、逻辑脉络和信息整合能力。”因此,在公共课程设计中要解决语言、文字、软件的运用,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要解决真实业务场景中的问题,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都必须是真实的业务场景,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思维、逻辑脉络和信息整合能力。
3.4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与企业共同开发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项目化教材体系,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适用本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进行线上、线下、实训三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
3.5组建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职教20条精神,“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目前该地区专业课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很少,按照规定,具有教师资格证、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证,就定义为双师型教师,可这些教师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到企业里也是一筹莫展,而企业的会计师只会做,不会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所以,双师型教师需要双向培养,学校教师要到企业去实践,企业会计师要到学校学教学,这要才能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进行师德师风的教育,要讲奉献、乐付出。
3.6共建理实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利用互联网,校企双方共建“院校共享中心”,引进集核算、报税、咨询、管理、协同于一体的财务云共享实战平台,把企业真实业务引入院校,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参加企业核心业务的处理工作,培养其职业能力。财务云共享中心作为创新专业课程内容,探索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校企双元教材开发的基础,发达地区学校已实现,并已经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可以借鉴。党的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要根据产教融合的关键点,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会计专业发展定位,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库、共组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多个层面、不同视角、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全方位的共融共赢,从而促进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
[2]李细妹,刘生友.“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3).
[3]李细妹.大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8,(11).
作者:刘生友 杨萍 李细妹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