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震对建筑结构危害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简要回顾地震工程的发展和近几年地震灾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了地震工程研究和抗震灾害工作中有待加强的以下问题,非抗震建筑的改造与加固,抗震工程项目的管理,近源强地震动,断层引起的地面错动。
关键词:地震;灾害;启示
工程抗震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特别是最近的半个世纪,基于震害调查、强震观测、理论分析和抗震试验,地震工程和抗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以弹性反应谱理论为基础的较为系统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抗震技术方法。处于地震活动区的世界各国均编制了地震危险性区划图,制定了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颁布了抗震技术和管理法规,在大范围内实施了建筑抗震设计和现有建筑加固。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抗震防灾事业的发展。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其自然、社会、经济的背景。但是,人类至今所掌握的防震减灾知识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灾害性的罕遇物点及震灾无法在人工控制下进行重复模拟是阻碍地震科技迅速进步的重要原因。近十年来国内外的地震灾害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非抗震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加固
未经抗震设计的建筑,尤其是抗震能力低下的老旧木结构和砌体结构房屋仍是造成地震人员伤亡的最主要直接原因。在印度凯拉里地震灾区,乡村中90%以上的房屋是施工粗糙的土石结构和石木结构房屋,此类房屋墙体厚达半米左右,由粗毛石以泥浆砌筑,内外墙互不搭接,中间填以碎石和土抗剪强度极低,整体性极差,稍经震动便一塌到底。老旧房屋的更新改造和加固问题,目前在我国仍普遍存在。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仍有成片老旧房屋在使用,乡镇及边远的农村存在大量的未经抗震设计的建筑。经济发展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应将老旧棚户区的改造置于首位,对尚有使用价值的非抗震设计房屋采取加固,改变使用途经等对策。另外,近年来抗震加固新技术有新的发展,利用阻尼器和高强纤维加固建筑结构物在国际上已获在成功应用,具有广阔发展前途,值得我们试验推广.
2加强抗震设防和施工质量管理
震害调查表明,地震中房倒人亡的惨剧往往半是天灾,半是人祸。在我国台湾集集地震中,有很多“豆腐渣”建筑,混凝土构件中埋有油桶、报纸等杂物,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钢筋绑扎位置有误,构件间钢筋缺少连接等,以及有偷工减料行为.
3深化近源强震地震动的研究
发展断层附近的强烈地震动是造成房屋建筑破坏的重要原因,但在我国台湾地震之前,在发震断层附近的强震记录十分缺乏,目前抗震设计规范中使用的设计反应谱主要是由震源距为几十公里以远的强震记录统计的.法学论文网
我国台湾强震观测台站密集,在集集地震中获得的距震源20公里以内的强震记录达60余条,为强震数据库增添了宝贵的资料。集集地震中记录到的最大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近1000伽,加速度等值线呈复杂的花瓣型,最大地面速度推测可达300cm/s。这些记录为深化近源地震动的研究、修订和完善反应谱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抗震设计反应谱作为设计地震动参数,必须力求反映真实地震动的性态,近源谱的标定,反应谱特征周期和长周期幅值的确定应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新晨
4关注发震断层引起的地面错动
发震断层将引起地面的水平和垂直错动。这早已为地震工作者所熟知,这种大幅度的地面错动变形是目前的人工结构物所无法抗御的.
总结:综上所述,近十年来的地震震害提出了若干有待我们加深理解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早已有所注意,有些问题则值得深入探讨。近年来含隔震、减震和主动控制技术在内的结构控制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隔震、减震工程经历了强烈地震的初步考验,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应用和新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