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时代环境的多样化范文

网络时代环境的多样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时代环境的多样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时代环境的多样化

【摘要】人们借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了解和认知世界,并据此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中,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并由此引发了“拟态环境”的变局。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造“拟态环境”的机制,分析“拟态环境”的变化。

一、现代环境的多样化

现代环境巨大和复杂,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外部环境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感知范围之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渠道去了解。但媒介对现实环境并非完全“镜子式”的摹写,人们只能透过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做出反应。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论及了“拟态环境”的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迅速普及,网民数量日增,而且人们对媒体的依赖逐渐从传统媒体倾斜到网络媒体上来,网络正迸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强度。构造“拟态环境”不再仅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介,网络也参与其中。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说:“人们居住在一个洞口向光的地下洞穴之中。他们在童年起便被羁绊于洞口,背对洞口,无法回视,只能看到面对他们的洞壁。在他们背后,燃烧着一团火焰。一道低矮的墙则横亘在人与火焰之间。还有一些人手持道具,在矮墙上往来行走,如同演木偶戏,而被羁绊的人只能看到被火光映在洞壁上的他们自己的影子和那些幢幢而动的控制他们的人的影子。”①

“今天的大众媒介既是权力的工具,又是权利的源泉。它是柏拉图之洞中被舞弄的道具,又是可以将人们的影子投于洞壁的火光”。②相对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构建拟态环境的手段先进,受众了解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和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受众在网络传播拟态环境的解读方面所具有的能动主体地位被空前提升,并借助于传者技术手段和相应的角色变化,参与了新的拟态环境的构建。也就是说,“洞穴人”不仅可以更加多方位地审视墙壁上的影子,还有可能转身跨过洞口的羁绊,直视那些手持道具导演戏剧的精英们,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道具。

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一家独大构建拟态环境的格局,并由此导致拟态环境复杂化。

二、网络如何营造拟态环境

笔者认为,网络拟态环境的生成主要是得力于网络新闻、网络论坛、网络社区,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催生出了网络上的拟态环境。

1、网络新闻的信息源

新闻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目前网络媒体采访报道资格的限制,其新闻仍多来源于传统媒体,其将新闻移植到互联网的过程多是简单的复制拷贝,缺失了编码和考证的环节,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关于同一事件的新闻在网络媒体上呈现出的几乎是同一版本。网络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更让这种统一口径的新闻集中轰炸极易造成强势的舆论场,加深了拟态环境的表面强度。

2、网络论坛的舆论积聚

网络论坛是网民思维的集散地,网络的匿名特质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存在私人或组织利益的冲突,不具有现实社会中摆脱不了的政治、经济甚至是意识形态上对群体的影响,因此各种意见在网络论坛上可以得到充分自由的表达,这类似于弥尔顿的“意见的自由市场”。虽然“沉默的螺旋”在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还存在争议,但在意见的自由竞争中必然会有一方逐渐积聚形成强势舆论或者至少是较强势舆论而被接受。而且由于意见主体的广泛性和草根性,使得这种发源于网络论坛的拟态环境更接近于客观的真实。

3、网络社区的人际相传

从2003年起,SNS(网络社区服务)在美国悄然兴起,很快就风靡全世界。在我国,SNS主要用于专门行业或特定人群的内部交流,如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校园SNS校内网,针对白领阶层的开心网等。SNS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③形成网络虚拟社区。在SNS中,用户间的人际关系建立和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换被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渴望被认知、被接受的人们自发地以共同享有的SNS平台为纽带进行交流及互动,从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延伸。④这种建于现实基础之上的网络社区具有前所未有的透明、真实氛围,而且社区网民之间也高度关联化,使得在社区内部传播的信息流通异常迅速和活跃,而且彼此之间的信任也让信息接受更加顺畅。可以说由网络社区酝酿而生的拟态环境,具有最让人相信的特质。

4、三者的交叉互动

网络新闻、网络论坛和网络社区之间并非是割裂开来独自存在,三者往往紧密相连。一种常见的模式是,一个事件经过网络新闻传播的放大被网民认知之后,围绕其的意见在论坛中自由交锋,胜出的强势舆论又在网络社区内广泛传播。当然,这绝非固定的程式,也不是一个单向进程。

同时,三者在构建网络拟态环境过程扮演的不是单一的角色。信息的来源可能出现在网络论坛,比如“艳照门”事件中的系列不雅照最初就是由该事件的始作俑者于某论坛,从而引起轩然大波,招来媒体的全面关注,而网络社区也不会只作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信源完全可能是社区中的某个个体,首先在社区内部扩散,然后进入网民大众视野,而且网络社区也是意见争鸣的场所。

三、网络时代拟态环境的复杂化

信息在网络上的制作、编码、传播机制和传统媒介有本质的区别,即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交叉,而且互联网本身可看作另一个有别于现实环境的虚拟世界,因此网络媒介所营造出的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传统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

一个是传统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一个是网络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这样两个“拟态环境”或许会和谐共振,表达一致的声音;或者自由竞争,在意见市场中发出不同的声音,让真理在市场中战胜谬误。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两个“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或者产生更大的影响,或者为民众提供另一种声音,甚至也能惑乱民众的视听。

1、网络拟态环境可以脱离传统媒介而存在

虽然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有部分是来源于传统媒介,但是在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下,每个网民皆可以成为传播者,表达自己的声音,掌控话语权,这能给网络媒介提供海量的信息,解决了网络信息来源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多来自草根民众,较少受到官方或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网络成了公众自由发表言论的意识形态容器。在这个容器里,不同见解、不同层次的民众聚集一起,在保持了话语的原创性以及网民个人独特风格的同时,他们的原创意识以及多元化的思想相互碰撞,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另外,基于网络的拟态环境是一种“弱把关”的拟态环境,而传统大众媒介在信息选择方面往往受到重重限制,这就使得大量不适合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在网络中迸发,在传统媒体上无从表达的民意也在网络上喷薄而出,由此也使网络构建的拟态环境比之于传统媒体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例如,类似于“艳照门”这样的负面信息不可能首先在传统媒体上传播,而在“范跑跑”引发的关于道德的大讨论中所涌现出来的多种有悖于主流道德观的不同声音,也不能在传统媒体上呈现。

2、网络拟态环境对传统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信息渠道的畅通和多样选择,民众能更加清晰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时代在发展,民智在进步,活跃在网络上的民众变得更加激进、机敏和犀利,充满着生命力量和民间智慧,传统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将受到冲击。

在“正龙拍虎”事件中,当陕西省林业厅公开了华南虎照片之后,主流媒体及时地传递了这一信息,实质上是在向受众构造了这样一个拟态环境——政府以其权威的地位,让民众相信华南虎重新出现而并没有灭绝这个事实。但是由于网络拟态环境的相对独立性,网上论坛以各种有力的证据证明华南虎照实为照片造假这一真相,经由各家网络媒体广为传播,甚至在网上有组织地掀起了“打假”热潮。此后,传统媒介不得不重新审视事件的真相,调查华南虎照片的真假。自此,民众借助于网络,设置了传统媒介的议题,彰显出网络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3、两种拟态环境的融合互动

网络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传统的拟态环境,但两者并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关键在于如何配置利用,方法得当的话完全可以造福民众,造福社会。

例如在2008年“两会”期间,一方面传统媒介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举措,向民众传播。另一方面,有关“两会”的网络报道也别具一格,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主流网站的“两会专题”频道,纷纷设立了“网民说话”、“两会调查”、“嘉宾访谈”、“网友建言”、“寄语两会”、“网友主持”、“两会论坛”、“网友点题”、“网站调查”等论坛类栏目,并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影像手段辅助互动,吸引受众参与,形成了强势传播效应。网民在论坛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自由平等地探讨国计民生,建构了良性的公共话语空间。这种网上和网下的媒体互动会产生和谐共振,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弱把关,网络媒介上充斥着虚假信息,这也让网络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变得真假难辨,让人无所适从,使得传统媒体对网络拟态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规范和引导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