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方法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五个方面。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营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而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学习的动机,才会有发明创造。一般来说,好奇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迫切,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无限拓展性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通过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方式,使学生主动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从而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这个过程在某个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实践和操作为特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遇上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蜜糖中泡大的孩子。虽然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依赖性也十分强,遇到困难是不会考虑自己如何解决,而是习惯于在家靠父母、在学校靠教师来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无法真正地适应实践工作和适应市场与产业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有活动的热情,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竞赛的兴趣,从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情况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动手能力。

2.创新性原则教师必须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能只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现状,挑战现状,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教师还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以弥补各种必修课给学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禁锢,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利用其专业特有的优势,提倡其进行跨校、跨院、跨学科地选修课程,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多元化的知识补充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专业知识的学习。

3.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归纳总结出符合学生的经验方法。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的专业学科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教授时,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激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重视操作技术的培养,特别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开发。

4.循序渐进性原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VB教学中,我先教学生了解VB的界面,学会使用VB的一些常用命令按钮,了解各个命令按钮的作用,等大家掌握了这些知识后,讲解一些简单的程序,再讲解程序的结构,如条件、循环等结构,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各种各样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要求其编写较复杂的程序,使该程序能够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要求其编写较简单的程序,在其掌握各种知识点后,再要求其编写较复杂的程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充满了创新的思想和能力,所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和造就出大批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刘迈吉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