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管理会计推动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三去一降一补”是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重新调整错配的生产要素资源,使其得到最优化配置,促使经济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灵活有效的需求供给,不断推动着“三去一降一补”的实现,反之,“三去一降一补”也推动管理会计在人员、内部控制和企业整体的上升和发展。文章阐述说明了“三去一降一补”是如何与管理会计相互作用以及影响。
关键词:“三去一降一补”;管理会计;供给结构;供给侧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这就使得内部需求拉动外部经济,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企业的运行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突出了产能过剩,库存多,高杠杆,有效供给不足,创新研发不够等问题,货币流动性、灵活性提升及基建的加快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供给不足但又部分产能过剩的现状,管理会计与“三去一降一补”的结合帮助企业整体发展不断的提升。
一、管理会计对于“三去一降一补”的影响
(一)管理会计推动“去产能”
去产能主要是让部分绝对过热的产业退烧去热,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对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先采购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然后再销售,这样的销售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产能过量,商品同质化严重。那么在利用管理会计分析时,首先,关注产业政策,识别现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事前评估,严禁开工建设不符合国家政策和对环境有危害的项目;其次,对于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源源不断为企业其他产品提供现金流的业务单元继续保持现有的生产水平和业务模式;最后,利用财务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产品需求,并根据需求来识别和淘汰企业内现有过剩低效的产能。
(二)管理会计推动“去库存”
去库存主要是消化房地产的大量库存,目前房产库存量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居民收入和人口流入的增值程度,库存量相对来说较少,存在三四线城市房产没人住而一二线城市供不应求的现状。在企业中,无论是否为房地产企业,面对大量的库存,会产生较多的管理成本,企业要创新营销模式,开通多个渠道,如通过整合供应链系统,通过“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多元化”等方式帮助企业并购,建立竞争力较强的销售渠道或者供应商,将其整合成企业供应链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线上直播,代销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通过各个平台方式的销量分析汇总决定在哪些渠道投入更多的资金,如何与分销渠道商达成更好的利润分配协议。对库存的资产状态进行梳理,是否存在转化的可能性。如现有房产住宅的空置率很高,但是廉价的公租房,养老公寓等还是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如何将库存进行商品性质的转化是解决去库存的关键。企业可以核算库存的数量、状态、性质,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库存商品的转化,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管理会计推动“去杠杆”
企业借债可以缓解自由资金不足,利用资金时间差异获取利润,但过高的杠杆率给企业带来的还债压力过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在确定总杠杆基数的情况下,将控制与降低杠杆作为第一要务,对杠杆的增加率严格把控并设置一定的上限,通过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和加大流动现金以及财务杠杆的约束等手段,特别是大型央企或者国营企业,降低企业负债到合理水平。同时,注重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清理无效资产和利用闲置资产,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合理的把控财务风险,开拓创新企业的融资模式和方式。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法制化债转股,用股权替代债券,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对于金融行业,大力减少以套利为主的同业融资,清理通道业务,伞形信托,配资业务,提高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率。作为金融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其他企业配置适当的融资金融,控制资产负债率,减小资金使用风险,降低杠杆率。
(四)管理会计推动“降成本”
在解决产能过剩、供给不匹配的情况下,成本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减税降费是国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帮助企业休养生息,如在疫情期间,对很多中小企业进行降税或免税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继续运转和维持下去。首先,利用管理会计降低成本,对无效资产和老旧设备进行关停,降低设备运转的固定成本,优化重塑内部的生产结构,确保可以提升产品的边际贡献。其次,加强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落实责任成本制,运用作业管理法,有效测评成本费用利润率,追溯到产品对各种资源的耗费率,然后根据成本动因法分析成本高昂的原因来降低产品成本。最后,降低融资成本,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借助互联网拓宽融资渠道,选择适合企业行业的融资平台,优化资本结构,获取低利率的资金。
(五)管理会计推动“补短板”
长久以来,我国在创新方面一直有着短板,使得一些高新科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能力较弱,一些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在当今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能够靠着现有技术和管理获得长治久安或者长久的盈利,企业的发展方向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提升传统的服务业效能,科技复兴用国产代替进口,5G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目前在会计准则方面对企业的研发经费,税费的减免,成本的摊销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给予敢于创新的企业成本上极大的优惠。企业应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调动积极性,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对于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并根据市场的反馈来改进和升级产品的外观、性能等。
二、“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升级
(一)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发展
企业会计正在由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转向管理会计转型,未来的企业会计人才不仅要会基础的财务核算、报账、记账等工作,更加要会财务分析、财务预测、战略支持等辅助型和指导型工作,推动企业“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落实。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之处是管理会计更多关注于未来,注重于“向前看”,而传统财务会计关注于过去,注重于“向后看”。企业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风险要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去解决,这不仅仅依赖于过去的财务数据,更加需要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基于已有的数据,结合战略部、市场部、产品部等多个业务部门共同协调,根据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的需求,与同行业竞争品类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关的产品战略和营销手段。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管理会计推动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并且完善相关的措施。企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尤其是对以成本领先的企业,降本增效是企业关注的要点。降低企业成本:一方面,企业依靠的先进技术,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控制成本意味着内部管理结构重塑和优化产能配置,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方法,利用价值链法对每项经营活动和运行流程进行分析,并和同行业进行对比,及时淘汰过剩的产能和不必要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技术和工艺,补足科技方面的短板,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三)助力于企业升级转型
“三去一降一补”这五个不同方向的任务和计划可以作为企业内部的要求,结合企业现有的战略措施和能力资源,在扶持企业的实体经济、支持产业生态链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美的集团,建立属于自己的美的财务公司,服务于整个集团,紧紧围绕着集团的战略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在集团供给侧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同时,美的财务公司利用兄弟公司的自营贷款的优惠利率作为改革的发力点,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相比获取了较高的成本优势,可以在其他方面占领先机,并且该模式发挥了价格导向作用,为集团内的下属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利息,优化了以往的筹资结构,对于资产负债率高,短期还款压力较大的企业,缓解了其偿债压力和其他的潜在风险,弥补其资金链的不完整性;另外,帮助集团内企业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集团的关键项目和具有潜力的优质公司,突破从量到质的转变。通过加强流程的管控,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如实行刚性预算,对于预算外的成本费用支出采取谨慎调整和批准的原则,在大宗交易采购中,对于综合价格较低的优先考虑,在后期的成本分析工作中将分析报告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的有关管理人员,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从根本方式上提高销售净利率。针对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强、研发结果转换不充分、利用率不足、专利措施保护不力等现象,可以招聘层次较高的人才并直接参与研发工作,由熟悉研发内容较为核心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验收,用市场化的反映来检验和测试产品的性能,得到真实的反馈意见并持续改进,加强研发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五大任务在企业中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利用管理会计人员的优势,让企业产能硬性变柔性,库存变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选择合适的融资途径减轻资金压力,运用成本管理增强对成本的把控能力,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方式,推动企业平稳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璐茜.“三去一降一补”的会计学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9(06):142-144.
[2]吴剑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实践[J].今日财富,2019(20):141-142.
[3]付兵涛.如何实现银行的“三去一降一补”———以金融科技视角看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债券,2019(12):18-23.
[4]陈红霞.从经济视角解析“三去一降一补”[J].知识经济,2018(01):126-127.
[5]田宏艳.供给侧结构性“三去一降一补”新措护航国内经济行稳致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129.
作者:赵爽 单位:佳斯特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